一种兼具虹吸罐功能的卧式水冷冷凝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093306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29 18: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一种兼具虹吸罐功能的卧式水冷冷凝器。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背景技术存在的:油冷回气口设于冷凝器筒体的顶部,造成油冷回气管高度高,弯头多,管路长,阻力损失大,减少了热虹吸循环的动力,影响油冷换热。解决该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兼具虹吸罐功能的卧式水冷冷凝器,包括左管板、换热管、筒体、进气口、右管板、右水室、出液口、左水室,其特征在于:油冷回气管在筒体的侧面,油冷出液口在出液口的下方。适用于制冷系统。适用于制冷系统。适用于制冷系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兼具虹吸罐功能的卧式水冷冷凝器
[0001]
:本技术属于制冷技术,具体地说是一种兼具虹吸罐功能的卧式水冷冷凝器。
[0002]
技术介绍
:现有制冷技术,压缩机润滑油的冷却有多种形式,小系统多采用风冷。对于使用蒸发冷的制冷系统,大家都是采用热虹吸油冷,虹吸罐给热虹吸油冷供液。对于使用水冷冷凝器的制冷系统,大家都是习惯采用水冷油冷,但是水冷油冷存在水垢、锈蚀等问题,影响设备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为了避免这些问题,采用水冷冷凝器的机组化产品中也有使用热虹吸油冷的设计,冷凝器高于油冷,液体制冷剂从冷凝器底部供给油冷,油冷回气到冷凝器进气口前的压缩机排气管,和使用蒸发冷的制冷系统管路连接方式一样。这样的设计存在以下缺点:回气管高度高,回气口压力高,减少了热虹吸循环的动力,影响油冷的换热,并且停机时部分液体会进入排气管内,影响运行的安全。授权公告号CN207649172U《一种冷凝器》,解决了液体进入排气管问题,还存在以下缺点:油冷回气口设于冷凝器筒体的顶部,造成油冷回气管高度高,弯头多,管路长,阻力损失大,减少了热虹吸循环的动力,影响油冷换热。
[0003]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是提出一种兼具虹吸罐功能的卧式水冷冷凝器,以解决
技术介绍
存在:油冷回气口设于冷凝器筒体的顶部,造成油冷回气管高度高,弯头多,管路长,阻力损失大,减少了热虹吸循环的动力,影响油冷换热。解决该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方案一:一种兼具虹吸罐功能的卧式水冷冷凝器,包括左管板、换热管、筒体、进气口、右管板、右水室、出液口、左水室,其特征在于:油冷回气管在筒体的侧面,油冷出液口在出液口的下方。方案二:一种兼具虹吸罐功能的卧式水冷冷凝器,包括左管板、换热管、筒体、进气口、右管板、右水室、出液口、左水室,其特征在于:油冷回气口在筒体的侧面,油冷出液口进液端的端面低于出液口进液端的端面。
[0004]本技术与现有技术比较所具有的有益效果是: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一方面,油冷回气管在筒体的侧面,相对于油冷回气管在筒体顶部,降低了油冷回气管的上升立管高度,对于回气管内多倍率、气液两相流体来说,减少了重力损失。另一方面,油冷回气管在筒体的侧面,油冷回气管的弯头数量减少,管路简单回气阻力小,油冷热虹吸循环更顺畅,油冷效果好。再一方面,油冷出液口在出液口的下方,油冷出液口进液端的端面低于出液口进液端的端面,保证了油冷供液的可靠性。
[0005]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方案一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方案二的示意图。
[0006]具体实施方式:
[0007]实施例1:参考图1,一种兼具虹吸罐功能的卧式水冷冷凝器,包括左管板1、换热管2、筒体3、进气口4、右管板5、右水室6、出液口8、左水室10,其特征在于:油冷回气口7在筒体3的侧面,油冷出液口9在出液口8的下方。
[0008]实施例2:参考图2,一种兼具虹吸罐功能的卧式水冷冷凝器,包括左管板1、换热管2、筒体3、进气口4、右管板5、右水室6、出液口8、左水室10,其特征在于:油冷回气口7在筒体3的侧面,油冷出液口9进液端的端面低于出液口8进液端的端面。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兼具虹吸罐功能的卧式水冷冷凝器,包括左管板(1)、换热管(2)、筒体(3)、进气口(4)、右管板(5)、右水室(6)、出液口(8)、左水室(10),其特征在于:油冷回气口(7)在筒体(3)的侧面,油冷出液口(9)在出液口(8)的下方。2.一种兼具虹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纪辉张永立刘聪张文婷赵存霞孙小亮徐琳琳崔津
申请(专利权)人:烟台市奥威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