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人驾驶竞赛机器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092152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29 18: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无人驾驶竞赛机器人,包括支撑底板,车主体,通孔,车腔,拆装盖板,散热扇,电机,固定座,移动轮,调节侧板,前铲,传感模块,活动调节架结构,缓冲保护座结构和抓握杆,所述的支撑底板螺栓安装在车主体的下端;所述的通孔分别开设在车主体内部上方的四周;所述的车腔开设在车主体内部的中间部位;所述的拆装盖板螺栓安装在车主体的上端,同时拆装盖板内部的左右两侧分别螺栓安装有散热扇;所述的电机通过固定座固定在支撑底板上表面的四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通过活动调节架结构的设置,便于手动旋转配合螺纹柱实现调节,从而带动传感模块到达合适的高度处进行使用。行使用。行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无人驾驶竞赛机器人


[0001]本技术属于机器人
,尤其涉及一种无人驾驶竞赛机器人。

技术介绍

[0002]机器人是一种自动化机器,不同的是这种机器具备一些与人或生物相似的智能能力,如感知能力、规划能力、动作能力和协同能力,是一种具有高度灵活性的自动化机器。
[0003]但是,现有的竞赛机器人还存在着传感检测处不便于调节安装和局部位置不便于进行防护使用的问题。
[0004]因此,专利技术一种无人驾驶竞赛机器人显得非常必要。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无人驾驶竞赛机器人,以解决现有的竞赛机器人传感检测处不便于调节安装和局部位置不便于进行防护使用的问题。一种无人驾驶竞赛机器人,包括支撑底板,车主体,通孔,车腔,拆装盖板,散热扇,电机,固定座,移动轮,调节侧板,前铲,传感模块,活动调节架结构,缓冲保护座结构和抓握杆,所述的支撑底板螺栓安装在车主体的下端;所述的通孔分别开设在车主体内部上方的四周;所述的车腔开设在车主体内部的中间部位;所述的拆装盖板螺栓安装在车主体的上端,同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无人驾驶竞赛机器人,其特征在于,该无人驾驶竞赛机器人,包括支撑底板(1),车主体(2),通孔(3),车腔(4),拆装盖板(5),散热扇(6),电机(7),固定座(8),移动轮(9),调节侧板(10),前铲(11),传感模块(12),活动调节架结构(13),缓冲保护座结构(14)和抓握杆(15),所述的支撑底板(1)螺栓安装在车主体(2)的下端;所述的通孔(3)分别开设在车主体(2)内部上方的四周;所述的车腔(4)开设在车主体(2)内部的中间部位;所述的拆装盖板(5)螺栓安装在车主体(2)的上端,同时拆装盖板(5)内部的左右两侧分别螺栓安装有散热扇(6);所述的电机(7)通过固定座(8)固定在支撑底板(1)上表面的四周;所述的固定座(8)与支撑底板(1)的上表面螺栓连接;所述的移动轮(9)镶嵌在电机(7)的输出轴上;所述的调节侧板(10)分别一体化设置在车主体(2)右端下部的前后两侧;所述的前铲(11)前后表面的左上部与调节侧板(10)螺栓连接;所述的传感模块(12)安装在活动调节架结构(13)的上端;所述的活动调节架结构(13)安装在支撑底板(1)的上表面;所述的缓冲保护座结构(14)安装在车主体(2)的外壁上;所述的抓握杆(15)分别螺栓安装在拆装盖板(5)上表面的左右两侧;所述的缓冲保护座结构(14)包括防护板(141),防护垫(142),活动杆(143),限制头(144),套接筒(145),滑孔(146)和压缩弹簧(147),所述的防护板(141)左表面胶接有防护垫(142);所述的活动杆(143)分别螺栓安装在防护板(141)右表面的上下两部,同时活动杆(143)外壁的右侧套接有套接筒(145);所述的限制头(144)分别焊接在活动杆(143)前后两端的右侧;所述的套接筒(145)内部的前后两侧开设有滑孔(146),同时滑孔(146)内插接有限制头(144);所述的压缩弹簧(147)套接在套接筒(145)的外壁上。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人驾驶竞赛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防护板(141)左侧的防护垫(142)采用橡胶垫,所述的防护板(141)设置在车主体(2)的外壁上,所述的防护板(141)设置在传感模块(12)的侧面。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人驾驶竞赛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活动杆(143)和限制头(144)分别与套接筒(145)和滑孔(146)相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钮鹏诚
申请(专利权)人:诺岚鲸天津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