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睡眠唤醒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091999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29 18: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睡眠唤醒装置,属于医疗用具技术领域,它解决了现有的一些警示装置无法及时唤醒病人,危害病人生命健康的问题。本睡眠唤醒装置,包括耳罩和壳体,壳体的一侧固定有盒体,耳罩内部下方的两侧均设置有感应贴,壳体另一侧的表面固定有显示屏,壳体的内部分别设置有处理芯片、驱动模块、播放模块和蓄电池,盒体的内部固定有小型马达。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在病人的血氧饱和度下降时及时唤醒病人,使病人自行呼吸,让病人的血氧饱和度逐渐恢复正常,给病人的生命安全带来了有力的保障,同时该装置在运行过程中无需医护人员时刻值守在病人的身旁,减轻了医护人员的工作负担,并提高了医院的运行效率。并提高了医院的运行效率。并提高了医院的运行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睡眠唤醒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医疗器械
,涉及一种睡眠唤醒装置。

技术介绍

[0002]血氧饱和度(SaO2)是血液中被氧结合的氧合血红蛋白(HbO2)的容量占全部可结合的血红蛋白(Hb,hemoglobin)容量的百分比,即血液中血氧的浓度,它是呼吸循环的重要生理参数。心率是指正常人安静状态下每分钟心跳的次数,也叫安静心率,一般为60~100次/分,可因年龄、性别或其他生理因素产生个体差异。目前在全麻术后,由于麻醉药的残余作用,病人容易睡着,呼吸减弱减慢,导致氧饱和度下降,严重者二氧化碳蓄积昏迷甚至死亡,所以需要医护人员密切监测呼吸和氧饱和度,当发现氧饱和度下降时,医生护士,把病人叫醒,指导有效呼吸,使病人进行有效吸氧,而且当血氧饱和度下降时,病人会出现心率异常的反应,因此也需要对病人的心率进行监视。
[0003]经检索,如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血氧饱和度及心率监测阈值警示装置【申请号:CN202010456976.5;公开号:CN111513694A】。这种血氧饱和度及心率监测阈值警示装置,包括血氧饱和度测量模块、心率测量模块、语音报警模块和微处理器,血氧饱和度测量模块用于测量人体的血氧饱和度信息;心率测量模块用于测量人体的心率信息;微处理器用于接收血氧电信号和心率电信号,如果血氧电信号或者心率电信号超过阈值,则微处理器传输报警电信号到语音报警模块;语音报警模块用于接收报警电信号并产生语音警报。
[0004]该专利中公开的装置,在使用过程中仅能够起到向医护人员报警的作用,而无法及时唤醒病人,一旦医护人员因其他原因(比如医护人员去其他的科室或做其他工作)而无法立即赶到病人的身边,则易造成病人的呼吸减弱持续时间较长,危害病人的生命安全,而且如果医护人员时刻值守在病人的身旁,也会给医护人员带来工作负担,同时值守的医护人员无法离开去做其他事,势必会影响医院的运行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睡眠唤醒装置,该睡眠唤醒装置能够在病人的血氧饱和度下降时及时唤醒病人,使病人自行呼吸,而且无需医护人员时刻值守在病人的身边。
[0006]本技术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
[0007]一种睡眠唤醒装置,包括耳罩和壳体,所述壳体的一侧固定有盒体,所述耳罩内部下方的两侧均设置有感应贴,所述壳体另一侧的表面固定有显示屏,所述壳体的内部分别设置有处理芯片、驱动模块、播放模块和蓄电池,所述盒体的内部固定有小型马达,所述壳体内部上方的两侧分别转动连接有第一螺杆和第二螺杆,所述小型马达的输出轴与第一螺杆相固定,所述第一螺杆和第二螺杆表面的两侧均螺纹连接有活动块,所述活动块的表面固定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另一端固定有夹板,所述耳罩靠近壳体一侧的表面贯穿开设有通槽,所述第一螺杆与第二螺杆之间设置有传动机构。
[0008]本技术的工作原理是:首先将耳罩佩戴在病人的耳朵上,然后用医用胶带进行固定,此时感应贴贴合病人的耳垂,感应贴能够检测病人的血氧饱和度以及心率,之后感应贴将监测到的数据传输给处理芯片,处理芯片通过播放模块将监测到的数据在显示屏上进行显示,以便医护人员查看,如果病人因麻醉的作用而呼吸变慢减弱,导致血氧饱和度下降时,处理芯片便通过驱动模块来驱动小型马达开启,通过传动机构使两侧的夹板形成对病人耳廓的夹持,使得病人感受到疼痛,病人在疼痛的作用下被唤醒,自主进行强有力的呼吸,血氧饱和度逐渐恢复正常,之后处理芯片通过控制小型马达使两侧的夹板松开,在整个过程中,无需医护人员时刻值守在病人的身旁,减轻医护人员的负担。
[0009]所述感应贴的输出端与处理芯片的输入端单向电性连接,所述处理芯片的输出端分别与播放模块和驱动模块的输入端单向电性连接,所述播放模块的输出端与显示屏的输入端单向电性连接,所述驱动模块的输出端与小型马达的输入端单向电性连接。
[0010]采用以上结构,实现处理芯片进行感应控制的效果。
[0011]所述传动机构包括第一齿轮、第二齿轮、转杆和第三齿轮,所述第一齿轮和第三齿轮分别固定在第一螺杆和第二螺杆的表面,所述转杆与壳体的内壁转动连接,所述第二齿轮固定在转杆的表面,所述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相啮合,所述第二齿轮与第三齿轮相啮合。
[0012]采用以上结构,实现第一螺杆和第二螺杆同步转动的效果。
[0013]所述第一齿轮、第二齿轮和第三齿轮均为直齿轮,所述第一齿轮、第二齿轮和第三齿轮的大小均相同。
[0014]采用以上设计,使得第一螺杆与第二螺杆的转速相同。
[0015]所述壳体内部的下方设置有存储模块,所述处理芯片的输出端与存储模块的输入端双向电性连接。
[0016]采用以上结构,存储模块能够对该装置监测到病人血氧饱和度以及心率变化的数据进行保存,以便医护人员后续查看。
[0017]所述壳体内部的下方设置还设置有网络模块,且处理芯片的输出端与网络模块的输入端双向电性连接。
[0018]采用以上结构,用于将该装置的数据上传给医院网络。
[0019]所述壳体的一侧且位于盒体的下方嵌设有充电插口,所述充电插口与蓄电池配合使用,所述壳体的顶部固定有警示灯。
[0020]采用以上结构,充电插口用于向该装置供电,警示灯起到报警提示的作用。
[0021]所述耳罩的表面贯穿开设有若干个透气孔,所述盒体的表面开设有散热孔。
[0022]采用以上结构,起到透气散热的作用。
[0023]所述耳罩内壁的表面粘接有软垫圈,所述软垫圈内侧的表面设置有若干个凸起。
[0024]采用以上结构,增加病人佩戴时的舒适性。
[0025]所述第一螺杆的长度大于第二螺杆的长度,且第一螺杆和第二螺杆表面的螺纹均对称设置。
[0026]采用以上设计,其使活动块能够同步做方向相反或相对的运动。
[002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睡眠唤醒装置具有以下优点:
[0028]1、本技术能够在病人的血氧饱和度下降时及时唤醒病人,使病人自行呼吸,让病人的血氧饱和度逐渐恢复正常,给病人的生命安全带来了有力的保障,同时该装置在
运行过程中无需医护人员时刻值守在病人的身旁,减轻了医护人员的工作负担,并提高了医院的运行效率,解决了现有的一些监测阈值警示装置仅能够起到向医护人员报警的作用,而无法及时唤醒病人,危害病人生命健康的问题。
[0029]2、通过处理芯片和设置以及相关电器之间电连接关系的设计,其使处理芯片能够接受到感应贴监测到的数据,同时处理芯片能够通过播放模块来控制显示屏,并能够通过驱动模块来控制小型马达,实现处理芯片进行感应控制的效果。
[0030]3、通过第一齿轮、第二齿轮、转杆和第三齿轮的设置,第一螺杆在转动的同时能够通过第一齿轮带动第二齿轮,之后第二齿轮带动第三齿轮转动,从而实现第一螺杆和第二螺杆同步转动的效果。
附图说明
[0031]图1是本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睡眠唤醒装置,包括耳罩(1)和壳体(2),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2)的一侧固定有盒体(3),所述耳罩(1)内部下方的两侧均设置有感应贴(4),所述壳体(2)另一侧的表面固定有显示屏(5),所述壳体(2)的内部分别设置有处理芯片(6)、驱动模块(8)、播放模块(7)和蓄电池(16),所述盒体(3)的内部固定有小型马达(9),所述壳体(2)内部上方的两侧分别转动连接有第一螺杆(10)和第二螺杆(11),所述小型马达(9)的输出轴与第一螺杆(10)相固定,所述第一螺杆(10)和第二螺杆(11)表面的两侧均螺纹连接有活动块(12),所述活动块(12)的表面固定有连接杆(13),所述连接杆(13)的另一端固定有夹板(14),所述耳罩(1)靠近壳体(2)一侧的表面贯穿开设有通槽(15),所述第一螺杆(10)与第二螺杆(11)之间设置有传动机构(17)。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睡眠唤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感应贴(4)的输出端与处理芯片(6)的输入端单向电性连接,所述处理芯片(6)的输出端分别与播放模块(7)和驱动模块(8)的输入端单向电性连接,所述播放模块(7)的输出端与显示屏(5)的输入端单向电性连接,所述驱动模块(8)的输出端与小型马达(9)的输入端单向电性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睡眠唤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机构(17)包括第一齿轮(171)、第二齿轮(172)、转杆(173)和第三齿轮(174),所述第一齿轮(171)和第三齿轮(174)分别固定在第一螺杆(10)和第二螺杆(11)的表面,所述转杆(173)与壳体(2)的内壁转动连接,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郏丽萍谢海娇
申请(专利权)人:台州恩泽医疗中心集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