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热电厂循环水供热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2089127 阅读:5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29 18: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热电厂循环水供热系统,包括炉体支撑底座、循环水存储容器、循环水供水管、循环水排水管、燃烧室炉门、燃烧加热直管和炉体燃烧室,循环水存储容器的下端与炉体支撑底座的上端固定连接,炉体燃烧室固定设置于循环水存储容器内的底部,炉体燃烧室的一侧设置燃烧室炉门,燃烧室炉门位于炉体支撑底座外侧,燃烧加热直管为多根,多根燃烧加热直管的下端与炉体燃烧室的上端相通连接,燃烧加热直管的上端位于循环水存储容器外,循环水存储容器上相通连接循环水供水管和循环水排水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多管式加热设计,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加热面与循环水的接触面积,提高热能转化效率,节省燃料资源,具有推广应用的价值。具有推广应用的价值。具有推广应用的价值。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热电厂循环水供热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热电厂供热装置,尤其涉及一种热电厂循环水供热系统。

技术介绍

[0002]热电厂,是指在发电的同时,还利用汽轮机的抽汽或排汽为用户供热的火电厂。主要工作原理是利用火力发电厂发电后的热水,经过再次加热后供暖。但现有技术中的循环水加热系统的热利用率比较低,燃料的热能转化较低,导致需要大量的燃料才能达到加热效果,比较耗费资源,因此,存在改进空间。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热电厂循环水供热系统。
[0004]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是按照以下技术方案实施的:
[0005]本技术包括炉体支撑底座、循环水存储容器、循环水供水管、循环水排水管、燃烧室炉门、燃烧加热直管和炉体燃烧室,所述循环水存储容器的下端与所述炉体支撑底座的上端固定连接,所述炉体燃烧室固定设置于所述循环水存储容器内的底部,所述炉体燃烧室的一侧设置所述燃烧室炉门,所述燃烧室炉门位于所述炉体支撑底座外侧,所述燃烧加热直管为多根,多根所述燃烧加热直管的下端与所述炉体燃烧室的上端相通连接,所述燃烧加热直管的上端位于所述循环水存储容器外,所述循环水存储容器上相通连接所述循环水供水管和所述循环水排水管。
[0006]优选的,多根所述燃烧加热直管呈多圈环形均匀分布设置于所述炉体燃烧室上,位于外圈的所述燃烧加热直管直径大于位于内圈的所述燃烧加热直管直径。
[0007]进一步,所述炉体支撑底座的上端可拆卸固定设置有燃烧排烟管,所述燃烧加热直管的上端位于所述燃烧排烟管内。
[0008]作为改进,所述循环水存储容器还设置有高压防爆安全阀,所述高压防爆安全阀与所述循环水存储容器的上端一侧相通连接。
[0009]优选的,所述炉体燃烧室内的底部设置有燃料燃烧格栅。
[0010]优选的,所述燃料燃烧格栅的下方设置有燃料灰收集盒,所述燃料灰收集盒与所述炉体支撑底座之间滑动连接。
[0011]作为改进,所述循环水存储容器上设置有容器水位计,所述容器水位计固定设置于所述循环水存储容器的外壁上,所述容器水位计与所述循环水存储容器之间内外相通连接。
[0012]作为改进,所述循环水存储容器的外壁上设置有水质采样阀,所述水质采样阀为多个,多个所述水质采样阀均匀上下分布设置于所述循环水存储容器上,且所述水质采样阀与所述循环水存储容器之间内外相通连接。
[0013]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4]本技术是一种热电厂循环水供热系统,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采用多
管式加热设计,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加热面与循环水的接触面积,提高热能转化效率,节省燃料资源,具有推广应用的价值。
附图说明
[0015]图1是本技术的外部一侧结构示意图;
[0016]图2是本技术的外部另一侧结构示意图;
[0017]图3是循环水存储容器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18]图4是燃烧室内部一侧结构示意图;
[0019]图5是燃烧室内部另一侧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在此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以及说明用来解释本技术,但并不作为对本技术的限定。
[0021]如图1

5所示:本技术包括炉体支撑底座1、循环水存储容器2、循环水供水管3、循环水排水管4、燃烧室炉门5、燃烧加热直管6和炉体燃烧室9,所述循环水存储容器2的下端与所述炉体支撑底座1的上端固定连接,所述炉体燃烧室9固定设置于所述循环水存储容器2内的底部,所述炉体燃烧室9的一侧设置所述燃烧室炉门5,所述燃烧室炉门5位于所述炉体支撑底座1外侧,所述燃烧加热直管6为多根,多根所述燃烧加热直管6的下端与所述炉体燃烧室9的上端相通连接,所述燃烧加热直管6的上端位于所述循环水存储容器2外,所述循环水存储容器2上相通连接所述循环水供水管3和所述循环水排水管4。
[0022]优选的,多根所述燃烧加热直管6呈多圈环形均匀分布设置于所述炉体燃烧室9上,位于外圈的所述燃烧加热直管6直径大于位于内圈的所述燃烧加热直管6直径。
[0023]进一步,所述炉体支撑底座1的上端可拆卸固定设置有燃烧排烟管7,所述燃烧加热直管6的上端位于所述燃烧排烟管7内。
[0024]作为改进,所述循环水存储容器2还设置有高压防爆安全阀8,所述高压防爆安全阀8与所述循环水存储容器2的上端一侧相通连接。
[0025]优选的,所述炉体燃烧室9内的底部设置有燃料燃烧格栅10。
[0026]优选的,所述燃料燃烧格栅10的下方设置有燃料灰收集盒11,所述燃料灰收集盒11与所述炉体支撑底座1之间滑动连接。
[0027]作为改进,所述循环水存储容器2上设置有容器水位计12,所述容器水位计12固定设置于所述循环水存储容器2的外壁上,所述容器水位计12与所述循环水存储容器2之间内外相通连接。
[0028]作为改进,所述循环水存储容器2的外壁上设置有水质采样阀13,所述水质采样阀13为多个,多个所述水质采样阀13均匀上下分布设置于所述循环水存储容器2上,且所述水质采样阀13与所述循环水存储容器2之间内外相通连接。
[0029]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如下:
[0030]本技术使用时,通过在炉体燃烧室9中燃烧燃料,燃料燃烧时可以关闭燃烧室炉门5,热量从多根燃烧加热直管6的底部进入,并排入燃烧排烟管7中,火焰经过多根燃烧加热直管6时,将燃烧加热直管6加热,整个循环水存储容器2中储存水,水不仅接触炉体燃
烧室9的外壁,还有多根燃烧加热直管6的设计与水的接触面大大增加,从而提高了燃料的热转化效率,由于燃料燃烧时,中间的温度较高,火焰较多,因此,中间位置的燃烧加热直管6直径较细,而外圈的燃烧加热直管6直径较粗,使得中间位置更有效利用热量,外圈较粗的燃烧加热直管6利于排烟,如果全部采用较细的燃烧加热直管6会导致排烟不顺畅,因此外圈的燃烧加热直管6直径较粗,通过循环水供水管3向循环水存储容器2中注入水,水加热后从循环水排水管4中排出,排水速度取决于对循环水供水管3供水的水泵压力,设置高压防爆安全阀8用于保证安全,压力过高时高压防爆安全阀8弹开进行排气或排水,燃料放置于燃料燃烧格栅10上燃烧,燃料燃烧后的灰落入燃料灰收集盒11中进行收集,便于后续处理,设置容器水位计12便于观察循环水存储容器2内部的水位情况,在循环水存储容器2的上下不同高度设置水质采样阀13用于检测时判断不同水位的水的温度情况或水质情况。
[0031]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及本专利技术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技术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技术的原理,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技术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技术范围内。本技术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热电厂循环水供热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炉体支撑底座(1)、循环水存储容器(2)、循环水供水管(3)、循环水排水管(4)、燃烧室炉门(5)、燃烧加热直管(6)和炉体燃烧室(9),所述循环水存储容器(2)的下端与所述炉体支撑底座(1)的上端固定连接,所述炉体燃烧室(9)固定设置于所述循环水存储容器(2)内的底部,所述炉体燃烧室(9)的一侧设置所述燃烧室炉门(5),所述燃烧室炉门(5)位于所述炉体支撑底座(1)外侧,所述燃烧加热直管(6)为多根,多根所述燃烧加热直管(6)的下端与所述炉体燃烧室(9)的上端相通连接,所述燃烧加热直管(6)的上端位于所述循环水存储容器(2)外,所述循环水存储容器(2)上相通连接所述循环水供水管(3)和所述循环水排水管(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电厂循环水供热系统,其特征在于:多根所述燃烧加热直管(6)呈多圈环形均匀分布设置于所述炉体燃烧室(9)上,位于外圈的所述燃烧加热直管(6)直径大于位于内圈的所述燃烧加热直管(6)直径。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电厂循环水供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炉体支撑底座(1)的上端可拆卸固定设置有燃烧排烟管(7),所述燃烧加热直管(6)的上端位于所述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晓静王洪涛何斌徐明
申请(专利权)人:北方联合电力有限责任公司包头第二热电厂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