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管式石墨换热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088135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29 18: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管式石墨换热器,包括管壳和用于支撑管壳的底座,管壳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与管壳内壁转动连接的盖板,管壳的两端通过法兰分别安装的第一端盖和第二端盖,两盖板之间设置有若干换热管束,第一端盖的上部设置有冷介质入口,第二端盖的下部设置有冷介质出口,管壳的上部设置有热介质入口,下部设置有冷介质出口,第一端盖的外部安装有电机,电机的输出轴沿第一端盖延伸至第一端盖的内部并与盖板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述的管式石墨换热器将传统的换热管束固定模式设计为可旋转模式,加快了热介质和冷介质的换热速率,提高了换热效率。换热效率。换热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管式石墨换热器


[0001]本技术属于换热设备
,尤其是涉及一种管式石墨换热器。

技术介绍

[0002]石墨换热器是传热组件用石墨制成的换热器。制造换热器的石墨应具有不透性﹐常用浸渍类不透性石墨和压型不透性石墨。石墨换热器按其结构可分为板式、列管式等,其中列管式是以封闭在壳体中管束的壁面作为传热面的间壁式换热器。这种换热器结构较简单,操作可靠,能在高温、高压下使用,是应用最广的类型。长期使用后,列管式换热器的器壁容易存在污垢附着,产生污垢附着后不仅会影响换热效率,严重时会发生堵塞,针对结垢现象,解决方案一般为将石墨换热器拆卸开,进行内部清洁,这种解决方式严重降低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有鉴于此,本技术旨在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提出一种管式石墨换热器。
[0004]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0005]一种管式石墨换热器,包括管壳和用于支撑管壳的底座,所述管壳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与管壳内壁转动连接的盖板,所述管壳的两端通过法兰分别安装的第一端盖和第二端盖,两盖板之间设置有若干换热管束,所述第一端盖的上部设置有冷介质入口,所述第二端盖的下部设置有冷介质出口,所述管壳的上部设置有热介质入口,下部设置有冷介质出口,所述第一端盖的外部安装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轴沿第一端盖延伸至第一端盖的内部并与盖板连接,所述管壳内设置有若干个于换热管束垂直的折流板,相邻的折流板交错设置。
[0006]进一步的,所述折流板呈半圆形,且其圆心与管壳的圆心重合,所述折流板连接有刮板,所述刮板与管壳的内壁平行设置且相互贴合,所述刮板与折流板之间通过连杆连接,所述连杆设置有若干与换热管束相配合的弧形段。
[0007]进一步的,所述底座包括与管壳表面相配合的承托板,所述承托板的下表面安装有支腿,所述支腿内安装有缓冲腔体,所述缓冲腔内竖直安装有弹簧,所述承托板的下表面设置有缓冲杆,所述缓冲杆的顶部与承托板连接,底部与弹簧连接。
[0008]进一步的,所述承托板的两端铰接有第一弧形固定杆和第二弧形固定杆,所述第一弧形固定杆和第二弧形固定杆的端部通过卡扣搭接。
[0009]进一步的,所述盖板与管壳的连接处安装有密封轴承。
[0010]进一步的,所述换热管束呈点阵式安装于盖板上,所述换热管束与盖板的连接处设置有密封圈。
[0011]进一步的,所述承托板、第一弧形固定杆和第二弧形固定杆与管壳表面的接触面均设置有防滑垫。
[0012]相对于现有技术,本技术具有以下优势:
[0013](1)本技术所述的管式石墨换热器将传统的换热管束固定模式设计为可旋转
模式,加快了热介质和冷介质的换热速率,提高了换热效率。
[0014](2)本技术所述的管式石墨换热器在折流板上安装刮板,可在换热的同时刮除管壳内壁产生的污垢,避免管壳内壁结垢,进一步提高了换热的效率,减少了石墨换热器的维修频率。
[0015](3)本技术所述的管式石墨换热器的底座上设置有承托板、支腿和弧形固定杆,能够缓冲石墨换热器在换热过程中产生的震动。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所述的管式石墨换热器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技术所述的折流板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3为A

A的剖面图。
[0019]图中:
[0020]1、管壳;2、底座;3、盖板;4、第一端盖;5、第二端盖;6、换热管束;7、冷介质入口;8、冷介质出口;9、热介质入口;10、冷介质出口;11、电机;12、折流板;13、刮板;14、连杆;15、承托板;16、支腿;17、弹簧;18、缓冲杆;19、第一弧形固定杆;20、第二弧形固定杆;21、卡扣。
具体实施方式
[0021]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0022]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0023]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24]下面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
[0025]如图1

3所示的一种管式石墨换热器,包括管壳1和用于支撑管壳1的底座2。管壳1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与管壳1内壁转动连接的盖板3,管壳1的两端通过法兰分别安装的第一端盖4和第二端盖5,两盖板3之间设置有若干换热管束6,第一端盖4的上部设置有冷介质入口7,第二端盖5的下部设置有冷介质出口108,管壳1的上部设置有热介质入口9,下部设置有冷介质出口108。管壳1内设置有若干个于换热管束6垂直的折流板12,相邻的折流板12交错设置。
[0026]为增加冷热介质的换热效率,在第一端盖4的外部安装有电机11,电机11的输出轴沿第一端盖4延伸至第一端盖4的内部并与盖板3连接。电机11驱动盖板3和安装在盖板3之间的换热管束6同步转动。
[0027]在本具体实施方式中,折流板12呈半圆形,且其圆心与管壳1的圆心重合,为防止管壳1内壁结垢,在折流板12连接有刮板13,刮板13与管壳1的内壁平行设置且相互贴合,刮板13与折流板12之间通过连杆14连接,为防止换热管束6与连杆14相互干扰,在连杆14设置有若干与换热管束6相配合的弧形段,弧形段的设置是为了绕过换热管束6。另外,需要说明的是,连杆14也可设计为直线型,此时可通过改变换热管束6的布局。
[0028]由于电机11在换热过程中会产生震动,为了减少石墨换热器在换热过程中产生的震动,在底座2包括与管壳1表面相配合的承托板15,承托板15的下表面安装有支腿16,支腿16内安装有缓冲腔体,缓冲腔内竖直安装有弹簧17,承托板15的下表面设置有缓冲杆18,缓冲杆18的顶部与承托板15连接,底部与弹簧17连接。
[0029]作为本实施的优选实施方式,在承托板15的两端铰接有第一弧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管式石墨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管壳和用于支撑管壳的底座,所述管壳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与管壳内壁转动连接的盖板,所述管壳的两端通过法兰分别安装的第一端盖和第二端盖,两盖板之间设置有若干换热管束,所述第一端盖的上部设置有冷介质入口,所述第二端盖的下部设置有冷介质出口,所述管壳的上部设置有热介质入口,下部设置有冷介质出口,所述第一端盖的外部安装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轴沿第一端盖延伸至第一端盖的内部并与盖板连接,所述管壳内设置有若干个于换热管束垂直的折流板,相邻的折流板交错设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管式石墨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折流板呈半圆形,且其圆心与管壳的圆心重合,所述折流板连接有刮板,所述刮板与管壳的内壁平行设置且相互贴合,所述刮板与折流板之间通过连杆连接,所述连杆设置有若干与换热管束相配合的弧形段。3.根据权利要求1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文佳刘振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皓皓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