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管壳式换热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043501 阅读:4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27 14: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换热器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管壳式换热器,包括换热器主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在第一石墨烯换热管内部套接有第二石墨烯换热管,利用石墨烯良好的导热性来提高换热效果,通过将第一石墨烯换热管和第二石墨烯换热管的中端位置均设置为螺旋结构,在有限的空间内扩大了换热接触面积,增强了换热效果,通过将第一石墨烯换热管和第二石墨烯换热管的螺旋结构位于冷却换热腔内,以及在换热器主管内部安装有电机转动装置,通过电机转动装置和换热机构之间的相互配合,使第一石墨烯换热管和第二石墨烯换热管在冷却换热腔的冷却液内进行转动,进一步提高了换热效果和换热效率。率。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管壳式换热器


[0001]本技术涉及换热器
,具体为一种管壳式换热器。

技术介绍

[0002]管壳式换热器(shell and tube heat exchanger),又称列管式换热器。由壳体、传热管束、管板、折流板(挡板)和管箱等部件组成。壳体多为圆筒形,内部装有管束,管束两端固定在管板上。进行换热的冷热两种流体,一种在管内流动,称为管程流体;另一种在管外流动,称为壳程流体。
[0003]目前市场上的一些管壳式换热器,由于其结构过于简单,其能达到的换热效果并不理想,且换热效率太慢,难以满足换热需求。
[0004]所以我们提出了一种管壳式换热器,以便于解决上述中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6]针对上述
技术介绍
中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管壳式换热器,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目前市场上的一些管壳式换热器,存在着由于其结构过于简单,其能达到的换热效果并不理想,且换热效率太慢,难以满足换热需求的问题。
[0007](二)技术方案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管壳式换热器,包括换热器主管(1),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器主管(1)内部设置有换热机构(2),所述换热器主管(1)内部靠近两端的位置均固定安装有电机转动装置(3),所述换热器主管(1)的内部固定安装有防水机构(4),所述换热器主管(1)与换热机构(2)之间设置有轴承(5),所述换热器主管(1)顶端侧面靠近一端面的位置连接有进水管(6),所述进水管(6)上安装有第一电磁阀(7),所述换热器主管(1)底端侧面靠近另一端面的位置连接有出水管(8),所述出水管(8)上安装有第二电磁阀(9)。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管壳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器主管(1)包括壳体(11),所述壳体(11)内部靠近两端的位置均固定连接有隔板(12),两个所述隔板(12)之间设置有冷却换热腔(111),且所述隔板(12)与壳体(11)内端面之间设置有装置安装腔(112),所述隔板(12)的中心位置开设有轴承安装孔,所述壳体(11)的两端均设置为圆形结构,且所述壳体(11)两端的中心位置均开设有通孔。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管壳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机构(2)包括第一石墨烯换热管(21),所述第一石墨烯换热管(21)内部套接有第二石墨烯换热管(22),且所述第一石墨烯换热管(21)外表面靠近两端的位置均固定有第一齿轮(23),所述第一石墨烯换热管(21)和第二石墨烯换热管(22)的中端位置均设置为螺旋结构,且所述第一石墨烯换热管(21)的内壁直径要大于与第二石墨烯换热管(22)的外壁直径,所述第一石墨烯换热管(21)和第二石墨烯换热管(22)的螺旋结构位于冷却换热腔(111)内,且所述第一齿轮(23)位于安装腔(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毛毛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华艾鑫节能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