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086543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29 18: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连接器,平面度有较好的保证,减小PCB板焊盘间距。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注塑体和固定于注塑体的若干上排端子与若干下排端子,若干上排端子和若干下排端子分别包括接地焊脚、电源焊脚和其他焊脚,接地焊脚、电源焊脚和其他焊脚形成平排触点;平排触点位于同一平面,平排触点向后凸出注塑体的尾端;绝缘座包含前部的舌板,上排端子位于舌板的上面,下排端子位于舌板的下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对品质有较好的保证;顶部触点与底部触点的SMT一排一起成型,平面度有较好的保证,减小PCB板焊盘间距。盘间距。盘间距。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连接器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电连接座,特别是涉及一种表面贴装TYPE

C型连接器。

技术介绍

[0002]连接座广泛应用于各种电子产品中,现有的电连接座,其端子在注塑固定后,容易产生端子之间的距离与设计偏差较大,且端子容易松动、翘动变形。随着电子行业的飞速发展,TYPE

C连接器适用于pin数小于等于16pin,表面贴装 (SMT)连接器无疑提供了许多优点,包括减少组装成本、提供双倍的密度和改善高速性能的完整性。由于TYPE

C连接器端子数量多,上下表面均有布置,端子的尾部一般采用分层错位的方式进行排列布置,连接器与线路板一般采用插接式焊接组装,现有TYPE

C连接器的上排端子与下排端子分开双排成型,且A1&B12、A4&B9、B1&A12、B4&A9 两两Pin分开不挨着。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现有技术缺点,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电连接器,顶部触点与底部触点的SMT一排一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连接器,包括注塑体(31)和固定于所述注塑体(31)的若干上排端子(22)与若干下排端子(26),其特征在于,所述若干上排端子(22)和若干下排端子(26)分别包括接地焊脚(23)、电源焊脚(28)和其他焊脚(29),所述接地焊脚(23)、所述电源焊脚(28)和所述其他焊脚(29)形成平排触点(21);所述平排触点(21)位于同一平面,所述平排触点(21)向后凸出所述注塑体(31)的尾端;所述电连接器还包括绝缘座(11),所述绝缘座(11)包含前部的舌板(15),所述若干上排端子(22)位于所述舌板(15)的上面,所述若干下排端子(26)位于所述舌板(15)的下面。2.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一种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若干上排端子(22)包括上排接地端子、上排电源端子和上排其他端子(221),所述若干下排端子(26)包括下排接地端子、下排电源端子和下排其他端子(261);所述上排接地端子和所述下排接地端子分别包含接地焊脚(23),所述上排电源端子和所述下排电源端子分别包含电源焊脚(28),所述上排其他端子(221)和所述下排其他端子(261)分别包含其他焊脚(29)。3.根据权利要求2中所述的一种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排接地端子包括第一上排接地端子(A1)和第二上排接地端子(A12),所述下排接地端子包括第一下排接地端子(B1)和第二下排接地端子(B12);所述上排电源端子包括第一上排电源端子(A4)和第二上排电源端子(A9),所述下排电源端子包括第一下排电源端子(B4)和第二下排电源端子(B9);所述第一上排接地端子(A1)和所述第二下排接地端子(B12)的两个接地焊脚(23)的间距小于同一平面上的所述上排其他端子(221)和所述下排其他端子(261)的相邻两个其他焊脚(29)的间距;所述第二上排接地端子(A12)和所述第一下排接地端子(B1)的两个接地焊脚(23)的间距小于同一平面上的所述上排其他端子(221)和所述下排其他端子(261)的相邻两个其他焊脚(29)的间距;所述第一上排电源端子(A4)和所述第二下排电源端子(B9)的两个电源焊脚(28)的间距小于同一平面上的所述上排其他端子(221)和所述下排其他端子(261)的相邻两个其他焊脚(29)的间距;所述第二上排电源端子(A9)和所述第一下排电源端子(B4)的两个电源焊脚(28)的间距小于同一平面上的所述上排其他端子(221)和所述下排其他端子(261)的相邻两个其他焊脚(29)的间距。4.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一种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若干上排端子(22)和所述若干下排端子(26)的每个端子分别包括连接段(24)和接触段(25),所述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喻波波徐红强许立军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立德精密工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