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属于材料制造、传感及磁存储
,涉及一种氧化物巨磁电阻自旋阀、制备方法及其用途。
技术介绍
巨磁电阻GMR(giant magnetoresistance)效应自从1988年在Fe/Cr多层膜中发现以来,由于其在磁读取头和磁随机存储器等领域的应用,立刻成为磁学、磁电子学、磁记录材料等新型功能材料领域的研究热点,1993年,Helmolt等人独辟蹊径,在La2/3Ba1/3MnO3薄膜中观察到GMR效应,将GMR效应在研究金属与合金多层膜的同时推广到钙钛矿型稀土锰氧化物薄膜。1995年,熊光成等人在美国Maryland大学发现钙钛矿型锰氧化物Nd-Sr-Mn-O在77K、外场8T时,GMR值达到106%。但该效应需要低温(<200K)和很大的外场(一般为5-8T)才能显示出来,限制了钙钛矿型稀土锰氧化物巨磁电阻材料的应用。提高使用温度和降低外场是目前钙钛矿型稀土锰氧化物巨磁电阻材料实用化的关键。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与北京工业大学合作,已制备出室温条件下,磁电阻效应高达62%的钙钛矿型稀土锰氧化物体材和温度320K、外场0.8T、GMR值达8%的单层锰氧化物薄膜。但外场还需要进一步降低。早在1991年,B.Dieny利用反铁磁交换耦合,有效地抑制了Barkhausen噪音,并根据多层膜巨磁电阻效应来源于最简单重复周期的磁电阻效应,提出了铁磁层/隔离层/铁磁层/反铁磁层自旋阀(spin-valve)结构,并首先在(NiFe/Cu/NiFe/FeMn)自旋阀中发现了一种低饱和场巨磁电阻效应。自旋阀因其在室温下,只需很低的磁场(<100Oe)就表现出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氧化物巨磁电阻自旋阀,其特征是利用相应镀膜方法制备至少由四层氧化物薄膜组成的多层膜,依次是反铁磁层、钉扎层、隔离层、自由层;该氧化物巨磁电阻自旋阀在磁场作用下,其电阻率明显降低,具有饱和场低,磁场灵敏度高等优点。2.如权利要求书1所述的一种氧化物巨磁电阻自旋阀,其特征是钉扎层和自由层为A1-xBxMO3型化合物;A为原子序数57至71元素的一种或多种,B为碱金属或碱土金属的一种或多种;M为原子序数22~30,40~51和73~80元素中的至少一种。3.如权利要求书1所述的一种氧化物巨磁电阻自旋阀,其特征是隔离层为非磁性导体。4.如权利要求书1所述的一种氧化物巨磁电阻自旋阀,其特征是隔离层为非磁性绝缘体。5.如权利要求书1所述的一种氧化物巨磁电阻自旋阀,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于敦波,严辉,张深根,朱满康,颜世宏,杨红川,王波,徐静,应启明,张国成,
申请(专利权)人:有研稀土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