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风叶减振组件、风机组件、上出风外机及空调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079584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27 15: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风叶减振组件、风机组件、上出风外机及空调器,属于风机技术领域。风叶减振组件,用于连接风叶与驱动轴,包括:第一轴套、减振套和第二轴套,所述第一轴套和所述减振套嵌设在所述第二轴套内,所述减振套位于所述第一轴套和所述第二轴套之间,所述第一轴套用于与所述驱动轴连接,所述第二轴套用于与所述风叶连接,所述驱动轴通过所述第一轴套、减振套和第二轴套将扭矩传递至所述风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减少风叶与电器的驱动轴之间的振动传递,进而降低风机的振动、降低噪音,还可提升风机运行的稳定性。升风机运行的稳定性。升风机运行的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风叶减振组件、风机组件、上出风外机及空调器


[0001]本技术涉及风机
,尤其涉及一种风叶减振组件、风机组件、上出风外机及空调器。

技术介绍

[0002]随着产品竞争激烈,降成本要求也越来越高,空调系统问题也越来越多,噪音问题更是频发,因空调噪音问题被多次投诉,质控对噪音要求比以往更严苛。变频空调的室外机大都为轴流风机系统,轴流风叶是一种能够产生风叶轴同方向的气流的风叶,之所以称为“轴流式”,是气体平行于风机轴流动,现有产品中如电风扇,空调外机风扇都是轴流方式运行。
[0003]现有轴流风叶部件包括风叶、驱动电机、导流罩和出风外罩,风叶又包括扇叶和扇叶轴,导流罩包括筒状的导流圈,导流罩与出风外罩固定连接,导流圈内设有轮状支撑架,轮状支撑架包括中心部件和外侧辐条,所述辐条的一端与导流圈内侧固定连接,扇叶轴与驱动电机连接,驱动电机安装在轮状支撑架的中心部件上。
[0004]对于上出风外机而言,其风叶为塑料材料,风叶与电机轴通过螺栓装配成一体,电机与格栅通过4个螺钉装配在一起,整个风机系统通过螺钉固定在冷凝器上。
[0005]上出风结构由于其结构特殊,格栅为塑料材料,自身刚度较小,极易引起共振,且格栅作为风机系统的唯一支撑结构,整个风机系统产生的振动能量均传递到格栅上,格栅振动能量通过冷凝器传递到整个机身。因此,其产生的结构低频辐射噪音非常大,噪音值也较高,超过现有企标,是目前行业内的难点。针对此问题进行了长期的研究和测试,目前,风叶和电机振动噪音均是最优的水平,从风叶和电机的角度去优化很难在减振降噪效果上有较大的提升。

技术实现思路

[0006]鉴于此,本技术提供一种风叶减振组件、风机组件、上出风外机及空调器,至少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风机振动大的技术问题,具体地:
[0007]第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风叶减振组件,用于连接风叶与驱动轴,包括:第一轴套、减振套和第二轴套,
[0008]所述第一轴套和所述减振套嵌设在所述第二轴套内,所述减振套位于所述第一轴套和所述第二轴套之间,
[0009]所述第一轴套用于与所述驱动轴连接,所述第二轴套用于与所述风叶连接,所述驱动轴通过所述第一轴套、减振套和第二轴套将扭矩传递至所述风叶。
[0010]进一步可选地,所述第一轴套的外壁面为圆锥面,
[0011]所述减振套和所述第二轴套均为圆锥筒结构,
[0012]所述风叶的安装孔为圆锥孔,
[0013]所述第一轴套、减振套、第二轴套和风叶的安装孔在轴向上形成锥度自锁结构。
[0014]进一步可选地,所述第一轴套与所述减振套之间、所述减振套与所述第二轴套之间、以及所述第二轴套与所述安装孔之间均形成有键、槽配合结构,并通所述键、槽配合结构传递扭矩。
[0015]进一步可选地,所述第一轴套和所述第二轴套由刚性材料构成,
[0016]所述减振套由塑性材料构成。
[0017]进一步可选地,所述风叶减振组件用于上出风风机系统。
[0018]第二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风机组件,包括风叶、电机,所述风叶通过上述风叶减振组件与所述电机的驱动轴连接。
[0019]第三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上出风外机,包括:
[0020]上出风格栅,所述上出风格栅上设置有电机支撑脚;
[0021]电机,安装在所述电机支撑脚上;
[0022]风叶,通过上述风叶减振组件与所述电机的驱动轴连接。
[0023]进一步可选地,
[0024]所述电机支脚包括减振安装支脚,所述减振安装支脚包括连接板和支撑板,所述连接板的第一端与所述上出风格栅连接,所述连接板的第二端与所述支撑板连接,所述支撑板用于对所述电机的安装脚进行支撑,
[0025]所述支撑板上设置有限位柱,对所述安装脚进行限位。
[0026]进一步可选地,所述限位柱上设置有减振垫,所述减振垫用于对所述安装脚进行支撑,
[0027]所述减振垫为周壁构造为波纹状的筒形结构。
[0028]进一步可选地,所述减振垫的第一端抵触在所述支撑板上,所述减振垫的第二端形成有卡槽,所述卡槽与所述安装脚卡接。
[0029]进一步可选地,所述减振安装支脚还包括侧板,所述侧板包括两个,分别设置在所述连接板的两侧,所述侧板同时与所述上出风格栅、连接板和所述支撑板连接,
[0030]其中,一个所述侧板上设置有豁口,所述豁口供所述安装脚通过。
[0031]进一步可选地,所述减振安装支脚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减振安装支脚分布在同一圆周上。
[0032]进一步可选地,所述电机支脚还包括固定安装支脚,用于与所述电机的安装脚通过连接件进行连接。
[0033]第四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空调器,包括上述上出风外机。
[0034]本技术通过在风叶与驱动轴之间设置风叶减振组件,从而可以减少风叶与电器的驱动轴之间的振动传递,进而降低风机的振动、降低噪音,还可提升风机运行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0035]通过参照附图详细描述其示例实施例,本公开的上述和其它目标、特征及优点将变得更加显而易见。下面描述的附图仅仅是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36]图1示出本技术实施例风叶减振组件拆分状态示意图;
[0037]图2示出本技术实施例风叶减振组件装配到风机上的截面示意图;
[0038]图3示出本技术实施例风机和上出风格栅拆分状态示意图;
[0039]图4示出本技术实施例上出风格栅结构示意图;
[0040]图5示出图4中A处放大图;
[0041]图6示出本技术实施例上出风格栅与风机装配状态截面示意图;
[0042]图7示出本技术实施例减振垫的结构示意图。
[0043]图中:
[0044]10、第一轴套;11、第一键;20、第二轴套;21、第二键;22、第三键槽;30、减振套;31、第三键;32、第一键槽;40、风叶;50、电机;51、锁紧螺母;52、安装脚;60、上出风格栅;61、减振安装支脚; 611、连接板;612、支撑板;613、限位柱;614、侧板;615、豁口;62、固定安装支脚;70、减振垫。
具体实施方式
[0045]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46]在本技术实施例中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技术。在本技术实施例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风叶减振组件,用于连接风叶与驱动轴,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轴套、减振套和第二轴套,所述第一轴套和所述减振套嵌设在所述第二轴套内,所述减振套位于所述第一轴套和所述第二轴套之间,所述第一轴套用于与所述驱动轴连接,所述第二轴套用于与所述风叶连接,所述驱动轴通过所述第一轴套、减振套和第二轴套将扭矩传递至所述风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叶减振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轴套的外壁面为圆锥面,所述减振套和所述第二轴套均为圆锥筒结构,所述风叶的安装孔为圆锥孔,所述第一轴套、减振套、第二轴套和风叶的安装孔在轴向上形成锥度自锁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风叶减振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轴套与所述减振套之间、所述减振套与所述第二轴套之间、以及所述第二轴套与所述安装孔之间均形成有键、槽配合结构,并通所述键、槽配合结构传递扭矩。4.根据权利要求1

3任一项所述的风叶减振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轴套和所述第二轴套由刚性材料构成,所述减振套由塑性材料构成。5.根据权利要求1

3任一项所述的风叶减振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风叶减振组件用于上出风风机系统。6.一种风机组件,包括风叶、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风叶通过权利要求1

5任一项所述的风叶减振组件与所述电机的驱动轴连接。7.一种上出风外机,其特征在于,包括:上出风格栅,所述上出风格栅上设置有电机支撑脚;电机,安装在所述电机支撑脚上;风叶,通过权利要求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曾梦伟谢凌秦蕊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