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半枝喂入的桑叶自动采收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077227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27 15: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布了一种半枝喂入的桑叶自动采收机,属于桑叶采收技术领域,包括自动行走的底盘及主控箱、包含循环转动剥叶部件的剥叶装置、收集入袋装置,所述剥叶装置位于挤叶入袋装置的上方,所述底盘乘载挤叶入袋装置和剥叶装置在桑枝行间行走,所述剥叶组件包括剥叶盒、剥叶皮带或链条、剥齿,所述剥齿位于剥叶皮带或链条上,所述剥叶皮带或链条缠绕在所述主动轮和所述从动轮上,所述剥叶组件与桑枝交叉采剥桑叶,所述挤叶入袋装置通过转动的螺旋片把桑叶挤推入袋。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采取半枝喂入,剥齿循环转动剥叶,能快速地从桑树上剥下叶子并挤装入袋,具有设计简单、操作方便的优点。作方便的优点。作方便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半枝喂入的桑叶自动采收机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半枝喂入的桑叶自动采收机,属于桑叶采收


技术介绍

[0002]近三十年来,我国是世界丝绸主产区,丝绸产量占世界产量百分之八十以上。几千年来,蚕区农民一直没有采摘桑叶的器械、器具、机器,农机市场上也没有采桑机供农户选购。养蚕过程中喂蚕的桑叶均人工手摘,费力费时,速度慢、效益低。采桑难成为制约我国南方蚕桑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南方各省桑蚕区的蚕农迫切需要一款高效的桑叶剥叶机。由于桑树是分批次采摘的作物,桑枝梢部3-5张嫩叶不能采摘;由于桑树每天都在生长,饲养不同批次的蚕采摘位置高度不相同;每年上下半年的最后一批,要采摘全枝的叶子;再加上采摘下来的叶子要收装入袋;南方各省桑蚕区多为丘陵地带,小块地形直接限制了机器大型化;桑地里的桑枝枝条东倒西歪,并非一个方向,这些因素,给采摘机、器、具的研发增加了难度。2015年5月20日申请的申请号为201510258871.8,名称为“一种采叶机”,2016年申请的“一种便携式采桑机”,2019年1月11日申请的名为“一种桑叶采摘装置”、申请号为201910027230.X,这些专利申请,虽然提出了解决摘叶问题的技术方案,但由于技术本身存在缺陷,至今无法转化为生产力、没有产品上市销售。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半枝喂入的桑叶自动采收机,主要用于采收桑叶,在不损伤桑树主枝和桑枝梢部嫩牙的前提下,能从桑树上剥下桑叶并收集入袋,能提高采叶效率、减轻劳动强度。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一种半枝喂入的桑叶自动采收机,包括在桑地行间自动行走的底盘、包含循环转动剥叶组件的剥叶装置、挤叶入袋装置,所述挤叶入袋装置位于底盘上,所述剥叶装置位于挤叶入袋装置的上方,所述底盘乘载挤叶入袋装置和剥叶装置在桑枝行间行走,所述剥叶组件包括剥叶盒、剥叶皮带或链条、剥齿,所述剥齿位于剥叶皮带或链条上,所述剥叶皮带或链条缠绕在所述主动轮和所述从动轮上,所述主动轮、从动轮及所述剥叶皮带或链条均安装在剥叶盒内,所述剥齿在剥叶盒的下侧露出;所述剥叶装置除了包括剥叶组件之外还包括支撑架、夹拉组件,所述夹拉组件包括夹拉电机、夹拉转轮、夹拉皮带,所述夹拉电机的输出轴与夹拉转轮轴相连,所述夹拉皮带缠绕在夹拉转轮上;所述支撑架包括开口环、空腔、支脚、架板、桑枝通道,所述两个开口环之间形成所述空腔,所述开口环及空腔就是支撑架的上部分,所述支脚位于支撑架的下部,包括正支脚和斜支脚,从前后角度看,所述支脚分为前支脚和后支脚,所述架板位于支撑架中且位于所述空腔与所述支脚之间,所述开口环就是所述空腔体两端的圆环状物,开口环的开口处分别连接两块架板,所述前支脚、后支脚之间以及两块架板之间的间隔与空腔形成了所述桑枝通道,所述夹拉皮带位于架板上,所述剥叶组件安装在前斜支脚侧面上,所述剥叶电机安装在剥叶盒的外部。为了减轻整机重量,所述开口环、架板支脚的材料选用轻金属或塑料。为了
增加皮带与轮的摩擦力,选用同步皮带和同步轮,这样就利于剥叶皮带工作时不打滑。设置开口环为了稳固支撑架,且易于形成空腔,开口环为两个以上,通道的一端为作物主枝入口,另一端为出口。所述夹拉皮带为两条,对称地安装在所述两块架板上,夹拉电机也为两个,这样才能发挥夹拉、传送作用。通过螺栓把所述支撑架与挤叶入袋装置相连接,所述支撑架中的开口环、空腔与支脚位置高度以螺栓为支撑点来调节。
[0005]所述自动行走的底盘包括机架、行走电机、主动轮、转向轮、主控箱,所述主控箱安装在机架上,所述行走电机安装在机架上,所述主动轮、所述转向轮均安装在机架的下部,所述行走电机的输出轴通过链条与主动轮的轴相连,还包括一个使整个底盘在农作物行间行走时易转向的转向装置,第一种转向装置包括包括转向轮、导向体,所述导向体就是机架前端设计为圆弧状的部分,所述转向轮为万向轮;第二种转向装置包括转向电机、传感器、控制器、导向体、导向板,所述导向体就是机架前端设计为圆弧状的部分,所述导向板呈圆弧状位于导向体的下部并且与导向体相连,所述转向电机安装在机架中,所述转向电机输出轴端装有齿轮,齿轮转动齿条带动左右移动,通过齿条两端的拉杆拉动方向以控制转向轮,所述传感器安装在导向板的两外侧和前端,所述控制器安装在所述主控箱内,所述传感器为接触式传感器或非接触式传感器。
[0006]挤叶入袋装置包集叶箱、绑袋口、螺旋片、软毛丝、挤推电机,螺旋片在集叶箱里,所述软毛丝位于剥叶组件与集叶箱之间,所述软毛丝分为两段,一段与剥叶组件下部连接,另一段与集叶箱底边连接,两段软毛丝的另一端相靠接,桑枝在皮带拉力的作用下能克服软毛丝的阻力,被剥落的桑叶因重量轻而被软毛丝卡住,在所述绑袋口绑上空袋子。所述集叶箱位于底盘上且位于剥叶组件的下部,用来承接被剥叶组件剥落下来的叶子,所述挤推电机输出轴与螺旋片轴相连,用来驱动螺旋片旋转,把剥进的集叶箱里的叶子挤入袋子里。
[0007]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采取半枝喂入,能快速地从桑树上剥下叶子并挤装入袋,具有设计简单、操作方便的优点。
附图说明
[0008]图1是本技术中的剥叶组件、挤叶入袋装置与底盘的位置连接关系示意图。
[0009]图1-1是图1的左视图。
[0010]图1-2是图1中,把支撑架和剥叶组件抬起时,剥叶组件、挤叶入袋装置与底盘的位置连接关系示意图。
[0011]图2是本技术中的底盘与挤叶入袋装置、夹拉组件、剥叶组件的位置连接关系示意图。
[0012]图3是本技术中被动转向时,底盘各部件的位置连接关系示意图。
[0013]图3-1是本技术中主动转向时,底盘各部件的位置连接关系示意图。
[0014]图4是本技术中的剥叶装置中的支撑架的各部件位置关系示意图。
[0015]图5是本技术中,剥叶电机与剥叶盒、剥齿的位置连接关系示意图。
[0016]图5-1是本技术中,剥叶皮带与剥齿的位置连接关系示意图。
[0017]图5-2是本技术中,剥叶组件的剥叶电机、剥叶皮带、主动轮、从动轮与剥齿的位置连接关系示意图。
[0018]图6是本技术中,夹拉组件、剥叶组件与支撑架的位置连接关系示意图。
[0019]图7是本技术中的挤叶入袋装置的各部件位置关系示意图。
[0020]图7-1是本技术中的挤叶入袋置中的集叶箱、绑袋口、螺旋片、软毛丝、挤推电机位置关系示意图。
[0021]图中的标号,1—底盘,101—行走动轮,102—行走电机,103—转向轮,104—传感器,105—导向体,106—动轮链条,107—电瓶箱,108—转向电机,109导向板;2—剥叶组件,201—剥齿,202—剥叶盒,203—剥叶电机,204—剥叶皮带,205—主动轮,206—从动轮;3—夹拉组件,301—夹拉电机,302—夹拉转轮,303—挤压轮,304—夹拉皮带,305—切割轮;4—主控箱;5—挤叶入袋置,501—挤推电机,502—螺旋片,5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半枝喂入的桑叶自动采收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在桑地行间自动行走的底盘、包含循环转动剥叶部件的剥叶装置、挤叶入袋装置,所述挤叶入袋装置位于底盘上,所述剥叶装置位于挤叶入袋装置的上方,所述底盘乘载挤叶入袋装置和剥叶装置在桑枝行间行走,所述剥叶部件包括剥叶盒、剥叶皮带或链条、剥齿、主动轮、从动轮,所述剥齿位于剥叶皮带或链条上,所述剥叶皮带或链条缠绕在所述主动轮和所述从动轮上,所述主动轮、从动轮及所述剥叶皮带或链条均安装在剥叶盒内,所述剥齿在剥叶盒的下侧露出;所述剥叶装置除了包括剥叶组件之外还包括支撑架、剥叶电机、夹拉组件,所述夹拉组件包括夹拉电机、夹拉转轮、夹拉皮带,所述夹拉电机的输出轴与夹拉转轮轴相连,所述夹拉皮带缠绕在夹拉转轮上;所述支撑架包括开口环、空腔、支脚、架板、桑枝通道,所述两个开口环之间形成所述空腔,所述开口环及空腔就是支撑架的上部分,所述支脚位于支撑架的下部,包括正支脚和斜支脚,从前后角度看,所述支脚分为前支脚和后支脚,所述架板位于支撑架中且位于所述空腔与所述支脚之间,所述开口环就是所述空腔体两端的圆环状物,开口环的开口处分别连接两块架板,所述前支脚、后支脚之间以及两块架板之间的间隔与空腔形成了所述桑枝通道,所述夹拉皮带位于架板上,所述剥叶组件安装在前斜支脚侧面上,所述剥叶电机安装在剥叶盒的外部;所述挤叶入袋装置包集叶箱、绑袋口、螺旋片、软毛丝、挤推电机,所述螺旋片安装在所述集叶箱里,所述软毛丝位于集叶箱边与剥叶盒相靠,在所述绑袋口绑上空袋子,所述集叶箱位于底盘上且位于剥叶组件的下部,所述挤推电机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蒙建宇
申请(专利权)人:广西河池市兆丰数控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