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容桑枝通过的支架及利用该支架的桑枝夹拉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739659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20 20:5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布了一种容桑枝通过的支架及利用该支架的桑枝夹拉装置,属于桑叶采收技术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两个主题方案,第一个主题为一种容桑枝通过的支架,包括开口环、空腔、架板、支脚、桑枝通道,架板位于机架中部,开口环位于所述架板两端的上部,支脚分为前支脚和后支脚,所述前支脚、后支脚之间以及两块架板之间的间隔与空腔形成了所述桑枝通道;第二个主题桑枝的夹拉装置,包括主动轮、从动轮、电机、皮带,电机的输出轴与主动轮的轴相连,所述皮带缠绕在所述主动轮和从动轮上,还包括前述的支架。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能容桑枝顺利通过支架,在通过的同时能把枝条上的叶柄压往同一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容桑枝通过的支架及利用该支架的桑枝夹拉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容桑枝通过的支架及利用该支架的桑枝夹拉装置,属于桑叶采收

技术介绍
近三十年来,我国是世界丝绸主产区,丝绸产量占世界产量百分之八十以上。几千年来,蚕区农民一直没有采摘桑叶的器械、器具、机器,农机市场上也没有采桑机供农户选购。养蚕过程中喂蚕的桑叶均用人工手摘,费力费时,速度慢、效益低。采桑难成为制约我国南方蚕桑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南方各省桑蚕区的蚕农迫切需要一款高效的桑叶采摘收装机。由于桑树是分批次采摘的作物,桑枝梢部顶上的叶不能采摘,再加上采摘下来的叶子要收装入袋,这就给采摘机、器、具的研发增加了难度。2015年5月20日申请的申请号为201510258871.8,名称为“一种采叶机”,2016年申请的“一种便携式采桑机”,2019年1月11日申请的名为“一种桑叶采摘装置”、申请号为201910027230.X,这些专利申请,虽然提出了解决摘叶问题的技术方案,但由于技术本身存在缺陷,至今无法转化为生产力、没有产品上市销售。本公司在研发包含采摘装置和收集入袋装置的桑叶自动采收机的过程中,发现:欲想成功研制能解决上述难题的采桑机,必先研制一种设置有桑枝通道的并且设置有采剥区和非采剥区的、在采剥区能把桑枝枝条上桑叶叶柄压碰翻往桑枝一侧的组件,有了这种组件,桑枝才能顺利通过机器,采剥叶部件才能更好地、顺利地把叶子采剥下,换言之,自动采桑机才会获得成功;有了这种组件,才能利用循环剥叶部件在枝条同一侧剥叶,才能制作出区别于专利号为ZL2015102588718的专利技术中提到的“动齿刀转动与定齿刀交叉产生切割力从而割叶柄”的剥叶方案;才会从“动齿刀与定齿刀交叉割叶”的思路中解脱出来。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容桑枝通过的支架及利用该支架的桑枝夹拉装置,能容桑枝顺利通过支架并且在通过的同时能把枝条上的叶柄压翻和碰翻往同一侧。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两个主题方案,第一个主题为一种容桑枝通过的支架,包括开口环、空腔、架板、支脚、桑枝通道,所述架板位于支架中部,所述开口环位于所述架板两端的上部,所述支脚分为前支脚和后支脚,前支脚又分为前斜支脚、前正支脚,后支脚又分为后斜支脚、后正支脚,所述支脚顶部与架板连接,所述空腔位于架板上方且位于两个开口环之间,所述前支脚、后支脚之间以及两块架板之间的间隔与空腔形成了所述桑枝通道。第二个主题为一种桑枝的夹拉装置,包括主动轮、从动轮、电机、皮带,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与主动轮的轴相连,所述皮带缠绕在所述主动轮和从动轮上,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前述的一种容桑枝通过的支架,所述两条夹拉皮带对称地安装在架板上,增设压轮,所述压轮安装在皮带的后面且位于架板上,为了减轻整个支架重量,所述开口环、架板支脚的材料选用轻金属或塑料。设置开口环为了稳固支架,且易于形成空腔,开口环为两个以上,通道的一端为作物主枝入口,另一端为出口。电机也为两个,这样才能发挥夹拉、传送作用。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使用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能容桑枝顺利通过支架,在通过的同时能把枝条上的叶柄压翻和碰翻往同一侧,具有设计简单、操作方便的优点,配合其他采割叶部件使用能提高采叶效率、减轻劳动强度。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中的支架各部件位置连接关系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中的支架、电机、皮带、主动轮、从动轮的位置连接关系示意图。图中的标号,101—通道,102—前支脚,103—架板,104—开口环,105—后支脚,106—空腔,107—连接板,2—电机,201—主动轮,202—从动轮,203—压轮,204—皮带,图1、图2中的箭头表示桑枝茎杆入口处。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实施例一带有桑枝通道的、能压碰翻枝条上的叶柄的支架。按照图1,制作含有开口环、空腔、支脚、架板、通道、连接板的支架,连接板的作用是稳固支架上部,把开口环与空腔设置为非采剥区,把架板以下设置为采剥区,前支脚、后支脚以及两块架板之间的间隔与空腔形成了桑枝通道。桑枝上的桑叶是朝四面八方开张的,当桑枝从入口处进入支架,桑枝梢部从非采剥区通过,需要采剥叶的桑枝位置从采剥区通过,到前、后支脚之间时,枝条上的叶柄便被前后支脚边缘压翻和碰翻往桑枝的后侧。第一根桑枝通过后又推入第二根,如此往复,直至推完为止。实施例二,夹拉装置的实施例。支架各部件及采剥区与非采剥区的设置同例一,在两块架板上设置两条皮带、主动轮、从动轮,皮带长的话,还设置压轮,目的是让两条皮带对压以增加夹拉力,把皮带缠绕在主动从动轮上,在支架上设置两个电机,电机的输出轴与转轮轴相连,见图2,当电机通电后,从入口处喂入桑枝,桑枝梢部嫩叶放在非剥区即空腔处,桑枝下部从支架下部通过,当到达前后两支脚之间时,枝条上的叶柄被两支脚的边缘压翻和碰翻到枝条后侧,之后桑枝在两条皮带的夹拉作用下夹送出支架。为了让皮带的夹拉作用更强,可以选用同步皮带和同步轮,这样就利于剥叶皮带缠绕在所述齿轮上转动、不打滑,增加夹拉力。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不局限于二个实施例,凡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通过本专利技术权利要求书及说明书的内容及其描述,能推导出可想而知、显而易见的变化,仍属于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容桑枝通过的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包括开口环、空腔、架板、支脚、桑枝通道,所述架板位于机架中部,所述开口环位于所述架板两端的上部,所述支脚分为前支脚和后支脚,所述支脚顶部与架板连接,所述空腔位于架板上方且位于两个开口环之间,所述前支脚、后支脚之间以及两块架板之间的间隔与空腔形成了所述桑枝通道,所述支架左右两部分是对称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容桑枝通过的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包括开口环、空腔、架板、支脚、桑枝通道,所述架板位于机架中部,所述开口环位于所述架板两端的上部,所述支脚分为前支脚和后支脚,所述支脚顶部与架板连接,所述空腔位于架板上方且位于两个开口环之间,所述前支脚、后支脚之间以及两块架板之间的间隔与空腔形成了所述桑枝通道,所述支架左右两部分是对称的。


2.一种桑枝的夹拉装置,包括主动轮、从动轮、电机、皮带,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与主动轮的轴相连,所述皮带缠绕在所述主动轮和从动轮上,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容桑枝通过的支架,所述两条皮带、两个主动轮对称地安装在架板上,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蒙建宇
申请(专利权)人:广西河池市兆丰数控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西;4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