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梭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077196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27 15: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穿梭车,穿梭车包括车体、多个第一轮子、二升降座以及多个第二轮子。多个第一轮子设置于车体上。二升降座设置于车体上。二升降座于第一上升位置与第一下降位置之间移动。多个第二轮子设置于二升降座上。当二升降座位于第一上升位置,且多个第一轮子转动时,多个第一轮子带动车体沿第一轴向移动。当二升降座位于第一下降位置,且多个第二轮子转动时,多个第二轮子带动车体沿第二轴向移动。第一轴向与第二轴向相异。借此,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穿梭车即可根据实际需求沿第一轴向与第二轴向进行四向移动,使得操作更为便利且更有弹性。有弹性。有弹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穿梭车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穿梭车,特别是涉及一种可进行四向移动的穿梭车。

技术介绍

[0002]穿梭车是物流系统中一种执行往复输送任务的智能车。借由各种技术的结合,可以实行自动化辨识的取置货物及运输等任务。现有技术的穿梭车仅能进行两向移动(亦即,直线往复的移动),操作较为不便且缺乏弹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可进行四向移动的穿梭车,以解决上述问题。
[0004]本技术的穿梭车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5]所述穿梭车包括车体、多个第一轮子、二升降座以及多个第二轮子。所述多个第一轮子设置于所述车体上。所述二升降座设置于所述车体上,所述二升降座于第一上升位置与第一下降位置之间移动。所述多个第二轮子设置于所述二升降座上。当所述二升降座位于所述第一上升位置,且所述多个第一轮子转动时,所述多个第一轮子带动所述车体沿第一轴向移动。当所述二升降座位于所述第一下降位置,且所述多个第二轮子转动时,所述多个第二轮子带动所述车体沿第二轴向移动。所述第一轴向与所述第二轴向相异。
[0006]优选地,所述多个第二轮子的直径大于所述多个第一轮子的直径。当所述二升降座位于所述第一上升位置时,所述多个第一轮子接触地面,且所述多个第二轮子远离地面。当所述二升降座位于所述第一下降位置时,所述多个第一轮子远离地面,且所述多个第二轮子接触地面。
[0007]优选地,所述穿梭车还包括第一驱动机构,设置于所述车体中,所述第一驱动机构用以驱动所述多个第一轮子与所述多个第二轮子转动。
[0008]优选地,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包括第一马达、第一传动轴、第一传动链条、二第二传动链条、第二传动轴以及第三传动链条。所述第一传动链条连接于所述第一马达的第一输出轴与所述第一传动轴。所述二第二传动链条连接于所述第一传动轴与所述多个第一轮子。所述第二传动轴连接于所述多个第二轮子的其中之二。所述第三传动链条连接于所述第一马达的第二输出轴与所述第二传动轴。
[0009]优选地,所述穿梭车还包括第二驱动机构,设置于所述车体中,所述第二驱动机构用以驱动所述二升降座于所述第一上升位置与所述第一下降位置之间移动。
[0010]优选地,各所述升降座具有第一滚轮以及第二滚轮。所述第二驱动机构包括第二马达、第三传动轴、第四传动链条、第四传动轴、第一凸轮、第二凸轮以及第五传动链条。所述第四传动链条连接于所述第二马达的输出轴与所述第三传动轴。所述第一凸轮设置于所述第四传动轴上,且抵接于所述第一滚轮。所述第二凸轮设置于所述第四传动轴上,且抵接于所述第二滚轮。所述第五传动链条连接于所述第三传动轴与所述第四传动轴。
[0011]优选地,当所述第一凸轮的高点抵接于所述第一滚轮,且所述第二凸轮的低点抵接于所述第二滚轮时,所述二升降座位于所述第一上升位置。当所述第一凸轮的低点抵接于所述第一滚轮,且所述第二凸轮的高点抵接于所述第二滚轮时,所述二升降座位于所述第一下降位置。
[0012]优选地,所述穿梭车还包括升降平台,设置于所述车体上。当所述二升降座位于所述第一上升位置时,所述第二驱动机构用以驱动所述升降平台于第二上升位置与第二下降位置之间移动。
[0013]优选地,所述升降平台具有第三滚轮,所述第二驱动机构包括第三凸轮,所述第三凸轮设置于所述第四传动轴上,且抵接于所述第三滚轮。
[0014]优选地,当所述第三凸轮的高点抵接于所述第三滚轮时,所述升降平台位于所述第二上升位置。当所述第三凸轮的低点抵接于所述第三滚轮时,所述升降平台位于所述第二下降位置。
[0015]优选地,所述穿梭车还包括升降机构,连接所述升降座与所述升降平台,所述升降机构使所述升降座与所述升降平台维持直线移动。
[0016]优选地,所述升降机构是剪刀式连杆组合。
[0017]优选地,所述穿梭车还包括多个导引模块,各所述导引模块包括导引块以及多个导引轮,所述导引块设置于所述车体中,所述多个导引轮设置于所述导引块上,各所述升降座具有导引槽,所述多个导引轮位于所述导引槽中,所述多个导引轮与所述导引槽配合使各所述升降座维持直线移动。
[0018]因此,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的穿梭车至少具有下列优点及有益效果:本技术利用升降座带动第二轮子上升或下降。当升降座位于第一上升位置时,第一轮子接触地面,且第二轮子远离地面。此时,第一轮子可被驱动转动,以带动车体沿第一轴向往复移动。当升降座位于第一下降位置时,第一轮子远离地面,且第二轮子接触地面。此时,第二轮子可被驱动转动,以带动车体沿第二轴向往复移动。借此,本技术的穿梭车即可根据实际需求沿第一轴向与第二轴向进行四向移动,使得操作更为便利且更有弹性。
附图说明
[0019]图1是本技术一实施例的穿梭车的立体图。
[0020]图2是图1中的第二轮子移动至第一下降位置的立体图。
[0021]图3是图1中的升降平台移动至第二上升位置的立体图。
[0022]图4是图1中的穿梭车的内部视图。
[0023]图5是图4中的穿梭车的爆炸图。
[0024]图6是图4中的穿梭车移除升降平台后的俯视图。
[0025]图7是图6中的第一驱动机构的立体图。
[0026]图8是图7中的第一驱动机构于另一视角的立体图。
[0027]图9是图5中的升降座于另一视角的立体图。
[0028]图10是图5中的升降平台于另一视角的立体图。
[0029]图11是图6中的第二驱动机构的立体图。
[0030]图12是升降座位于第一上升位置的立体图。
[0031]图13是升降座位于第一上升位置,且升降平台位于第一下降位置的立体图。
[0032]图14是升降座位于第一下降位置的立体图。
[0033]图15是升降座位于第一下降位置,且升降平台位于第一下降位置的立体图。
[0034]图16是升降座位于第一上升位置的立体图。
[0035]图17是升降座位于第一上升位置,且升降平台位于第一上升位置的立体图。
[0036]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0037]1穿梭车
[0038]10车体
[0039]12第一轮子
[0040]14升降座
[0041]16第二轮子
[0042]18第一驱动机构
[0043]20第二驱动机构
[0044]22升降平台
[0045]24升降机构
[0046]26导引模块
[0047]120、1804、1806、1820、1822、1880、2002、2020、2022、2060链轮
[0048]140第一滚轮
[0049]142第二滚轮
[0050]144导引槽
[0051]180第一马达
[0052]182第一传动轴
[0053]184第一传动链条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穿梭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穿梭车包括:车体;多个第一轮子,设置于所述车体上;二升降座,设置于所述车体上,所述二升降座于第一上升位置与第一下降位置之间移动;以及多个第二轮子,设置于所述二升降座上;其中,当所述二升降座位于所述第一上升位置,且所述多个第一轮子转动时,所述多个第一轮子带动所述车体沿第一轴向移动;当所述二升降座位于所述第一下降位置,且所述多个第二轮子转动时,所述多个第二轮子带动所述车体沿第二轴向移动;所述第一轴向与所述第二轴向相异。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穿梭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第二轮子的直径大于所述多个第一轮子的直径;当所述二升降座位于所述第一上升位置时,所述多个第一轮子接触地面,且所述多个第二轮子远离地面;当所述二升降座位于所述第一下降位置时,所述多个第一轮子远离地面,且所述多个第二轮子接触地面。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穿梭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穿梭车还包括第一驱动机构,设置于所述车体中,所述第一驱动机构用以驱动所述多个第一轮子与所述多个第二轮子转动。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穿梭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包括:第一马达;第一传动轴;第一传动链条,连接于所述第一马达的第一输出轴与所述第一传动轴;二第二传动链条,连接于所述第一传动轴与所述多个第一轮子;第二传动轴,连接于所述多个第二轮子的其中之二;以及第三传动链条,连接于所述第一马达的第二输出轴与所述第二传动轴。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穿梭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穿梭车还包括第二驱动机构,设置于所述车体中,所述第二驱动机构用以驱动所述二升降座于所述第一上升位置与所述第一下降位置之间移动。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穿梭车,其特征在于,各所述升降座具有第一滚轮以及第二滚轮,所述第二驱动机构包括:第二马达;第三传动轴;第四传动链条,连接于所述第二马达的输出轴与所述第三传动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舜钊刘贵翔黄裕程
申请(专利权)人:盟立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