饲用油生产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2076175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27 15: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饲用油生产系统,包括配油机构、混合机构和均质机构,配油机构包括至少两个储油罐,每个储油罐内均设置有第一抽油泵,储油罐上设置有第一进油口和第一排油口,储油罐的内壁设置有加热层;混合机构包括混合罐,混合罐内设置有第一搅拌组件,混合罐的侧壁设置有保温层,混合罐的顶部设置有第二进油口,所有的第一抽油泵的出口均通过管道与第二进油口连通;均质机构包括均质罐,其顶部设置均质组件,均质罐的底部设置第二搅拌组件,均质罐的顶部间隔设置有第三进油口和投料口,第三进油口通过第一过滤件与均质罐内部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饲用油生产系统能混合多种不同种类的油脂,混合时不易分层,各类油脂分布均匀。均匀。均匀。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饲用油生产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饲料
,尤其涉及一种饲用油生产系统。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我国畜牧业的快速发展,养殖规模不断增大,猪对营养的要求越来越高。现代化养殖中,饲料是猪唯一营养来源。为了满足猪对能量的摄入,往往需要在饲料中添加油脂,油脂的种类繁多,不同种类油脂具有不同的物理和化学特性,为充分发挥油脂的功效,目前养殖中往往需同时添加多种油脂,但油脂的粘度大,冬天易凝固,在饲料添加操作中比较麻烦。另外,不同种类油脂混合时极易分层,导致添加不均匀,影响饲料营养价值。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饲用油生产系统,其能混合多种不同种类的油脂,混合时不易分层,各类油脂分布均匀。
[0004]为达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5]提供一种饲用油生产系统,包括:
[0006]配油机构,所述配油机构包括至少两个储油罐,每个所述储油罐内均设置有第一抽油泵,所述第一抽油泵的出口通过管道连通所述储油罐的外部,所述管道上设置有控制阀和计量器,所述储油罐上设置有第一进油口和第一排油口,所述第一进油口设置在所述储油罐的顶部,所述第一排油口设置在所述储油罐的底部,所述第一排油口处设置有第一排油阀,所述储油罐的内壁设置有加热层,所述储油罐内还设置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所述控制阀、所述第一排油阀、所述计量器、所述加热层和所述第一抽油泵均与控制器连接;
[0007]混合机构,所述混合机构包括混合罐,所述混合罐内设置有第一搅拌组件,所述混合罐的侧壁设置有保温层,所述混合罐的顶部设置有第二进油口,所有的所述第一抽油泵的出口均通过所述管道与所述第二进油口连通,所述混合罐内设置第二抽油泵;
[0008]均质机构,所述均质机构包括均质罐,所述均质罐的顶部设置有将油脂均质乳化的均质组件,所述均质罐的底部设置第二搅拌组件,所述均质罐的顶部间隔设置有第三进油口和投料口,所述第二抽油泵将所述混合罐内的油脂泵入所述第三进油口,所述第三进油口通过第一过滤件与所述均质罐内部连通,所述投料口用于向所述均质罐内投放乳化剂。
[0009]作为饲用油生产系统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过滤件包括筒体状的过滤筒,所述过滤筒与所述均质罐可拆卸连接。
[0010]作为饲用油生产系统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均质罐的侧壁设置有所述保温层。
[0011]作为饲用油生产系统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均质罐的底部设置有第三排油口,所述第三排油口处设置有第三排油阀。
[0012]作为饲用油生产系统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混合罐的底部设置有第二排油口,所
述第二排油口处设置有第二排油阀。
[0013]作为饲用油生产系统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储油罐内部截面呈矩形,所述储油罐的内壁环形设置一圈支撑板,所述储油罐内设置有第二过滤件,所述第二过滤件包括带过滤孔的滤板,所述滤板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设置挡杂质板,所述挡杂质板凸出于所述滤板的上表面,所述储油罐的外侧设置推杂质电机,所述推杂质电机的输出端穿过所述储油罐的侧壁连接推杂质板,所述推杂质板位于所述储油罐的内部,当所述推杂质板位于初始位置时,所述推杂质板位于所述第一端,所述推杂质板可由所述第一端朝向所述第二端移动,以将所述滤板上的杂质推送至所述挡杂质板处。
[0014]作为饲用油生产系统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滤板倾斜设置,所述第一端的高度低于所述第二端的高度,所述滤板的上表面凸出设置有至少两个提手,所述滤板具有垂直于水平面的侧面,所述侧面环形设置有密封圈,所述密封圈抵紧所述储油罐的内壁。
[0015]作为饲用油生产系统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二端开设有供所述推杂质板穿过的避让缺口。
[0016]作为饲用油生产系统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均质罐内还设置消泡组件,所述消泡组件与第一升降机构连接,所述第一升降机构能够驱动所述消泡组件沿竖直方向移动。
[0017]作为饲用油生产系统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均质组件包括均质电机和均质头,所述均质电机与所述均质头连接,所述均质罐上还设置第二升降组件,所述第二升降组件与所述均质电机连接,以驱动所述均质电机和所述均质头沿竖直方向移动。
[0018]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通过在储油罐和均质罐之间设置混合机构,可以将各个储油罐内不同种类的油脂输送至混合机构的混合罐内预混合,然后再送入到均质罐内进行乳化均质,可以有效避免不同种类的油脂分层,也为均质乳化操作提供了良好的混合基础,保证各类油脂分布均匀;通过在储油罐内设置加热层,可以根据储油罐内储存的油脂的特性设定加热温度,避免油脂凝固,保证油脂能顺畅地排出;通过在混合罐内设置保温层,可以保证加热的油脂在混合罐内进行预混合时不会凝固,由于油脂在储油罐内就被加热至融化的状态,所以混合罐内无需再设置加热层,只需要设置保温层就能保证油脂不会凝固,有效地降低了成本;通过在均质罐的第三进油口设置第一过滤件,可以过滤掉预混合后油脂内的杂质。
附图说明
[0019]下面根据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20]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饲用油生产系统的剖视示意图。
[0021]图2为本技术另一实施例的储油罐的剖视示意图。
[0022]图中:
[0023]1、储油罐;101、第一进油口;102、第一排油口;103、第一排油阀;104、加热层;105、支撑板;2、第一抽油泵;3、管道;4、控制阀;5、计量器;6、混合罐;601、第二进油口;602、第二排油口;603、第二排油阀;7、第一搅拌组件;701、第一搅拌电机;702、第一搅拌轴;703、第一搅拌叶片;8、均质罐;801、第三进油口;802、投料口;803、第三排油口;804、第三排油阀;9、均质电机;10、均质头;11、第二搅拌组件;1101、第二搅拌电机;1102、第二搅拌轴;1103、第二搅拌叶片;12、第一过滤件;13、保温层;14、第二过滤件;1401、滤板;1402、挡杂质板;
1403、提手;15、推杂质电机;16、推杂质板;17、第二抽油泵;18、消泡组件;1801、消泡环;1802、消泡浆;19、第一升降气缸;20、第二升降气缸;21、安装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为使本技术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和达到的技术效果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5]如图1所示,本技术实施例的饲用油生产系统包括配油机构、混合机构和均质机构,其中,所述配油机构包括至少两个储油罐1,每个所述储油罐1内均设置有第一抽油泵2,所述第一抽油泵2的出口通过管道3连通所述储油罐1的外部,所述管道3上设置有控制阀4和计量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饲用油生产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配油机构,所述配油机构包括至少两个储油罐,每个所述储油罐内均设置有第一抽油泵,所述第一抽油泵的出口通过管道连通所述储油罐的外部,所述管道上设置有控制阀和计量器,所述储油罐上设置有第一进油口和第一排油口,所述第一进油口设置在所述储油罐的顶部,所述第一排油口设置在所述储油罐的底部,所述第一排油口处设置有第一排油阀,所述储油罐的内壁设置有加热层,所述储油罐内还设置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所述控制阀、所述第一排油阀、所述计量器、所述加热层和所述第一抽油泵均与控制器连接;混合机构,所述混合机构包括混合罐,所述混合罐内设置有第一搅拌组件,所述混合罐的侧壁设置有保温层,所述混合罐的顶部设置有第二进油口,所有的所述第一抽油泵的出口均通过所述管道与所述第二进油口连通,所述混合罐内设置第二抽油泵;均质机构,所述均质机构包括均质罐,所述均质罐的顶部设置有将油脂均质乳化的均质组件,所述均质罐的底部设置第二搅拌组件,所述均质罐的顶部间隔设置有第三进油口和投料口,所述第二抽油泵将所述混合罐内的油脂泵入所述第三进油口,所述第三进油口通过第一过滤件与所述均质罐内部连通,所述投料口用于向所述均质罐内投放乳化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饲用油生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过滤件包括筒体状的过滤筒,所述过滤筒与所述均质罐可拆卸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饲用油生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均质罐的侧壁设置有所述保温层。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饲用油生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均质罐的底部设置有第三排油口,所述第三排油口处设置有第三排油阀。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饲用油生产系统,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福生杜仲海吴华有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朴成农牧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