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小型断路器的引弧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2075742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27 15: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小型断路器的引弧系统,包括壳体以及设置在壳体内部的引弧片和静触头导电板;引弧片的一端与壳体固定连接,引弧片的另一端向外倾斜弯折形成弧状的第一弯折部;所述静触头导电板的一端与所述壳体固定连接,所述静触头导电板的另一端向与其自身重叠的方向弯折形成弧状的第二弯折部;所述第一弯折部对应伸入所述第二弯折部中,所述第一弯折部的下表面设置有向外凸出延伸的凸台,所述凸台的下表面与所述第二弯折部的上表面接触,令所述第一弯折部下表面与所述第二弯折部的上表面形成过盈配合。优点是:通过使用引弧片取代现有技术中的磁轭,在保证引弧效果的前提下,减少断路器生产过程中的焊接工序,降低小型断路器的制造成本。小型断路器的制造成本。小型断路器的制造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小型断路器的引弧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断路器
,尤其涉及一种小型断路器的引弧系统。

技术介绍

[0002]现有小型断路器的引弧系统是由动触头、静触头导电板、触点、磁轭、弧角、灭弧罩组成,触点设在静触头导电板上,触点与静触头导电板一侧通过焊接方式连接在一起,静触头导电板另一侧与磁轭通过焊接方式连接在一起,动触头在操作机构的作用下可以和触点接触及分开从而实现电气回路中电流的接通和分断。动触头与触点分离的过程中会产生电弧,电弧在洛伦磁力的作用下,电弧的一端向磁轭方向移动,另一端向弧角方向移动,电弧最终会移动至灭弧罩内,在灭弧罩内将弧灭掉。
[0003]然而现有的引弧系统中,磁轭需要与静触头导电板通过焊接方式连在一起形成等电位,电弧的一端才能移向磁轭进灭弧室被熄灭。而焊接工序的增加必然会导致断路器的制造工序更为复杂且成本增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小型断路器的引弧系统,从而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前述问题。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6]一种小型断路器的引弧系统,包括壳体以及设置在所述壳体内部的引弧片和静触头导电板;所述引弧片的一端与所述壳体固定连接,所述引弧片的另一端向外倾斜弯折形成弧状的第一弯折部;所述静触头导电板的一端与所述壳体固定连接,所述静触头导电板的另一端向与其自身重叠的方向弯折形成弧状的第二弯折部;所述第一弯折部对应伸入所述第二弯折部中,所述第一弯折部的下表面设置有向外凸出延伸的凸台,所述凸台的下表面与所述第二弯折部的上表面接触,令所述第一弯折部下表面与所述第二弯折部的上表面形成过盈配合。
[0007]优选的,所述引弧片包括第一平直部和第一弯折部,所述第一弯折部包括倾斜部和第一弧状部;所述第一平直部的一端与所述壳体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平直部的另一端向所述第一平直部的右下方倾斜延伸形成倾斜部,所述第一倾斜部远离所述第一平直部的一端向上弯折形成第一弧状部;所述静触头导电板包括第二平直部和第二弯折部,所述第二弯折部包括竖直部和第二弧状部;所述第二平直部的一端沿垂直于所述第二平直部的方向向下凸出延伸形成竖直部,所述竖直部远离所述第二平直部的一端向上弯折形成第二弧状部;所述凸台设置在所述第一弧状部的下表面,所述凸台与所述第二弧状部的上表面接触,令所述第一弯折部的下表面与所述第二弧状部的上表面形成过盈配合。
[0008]优选的,所述倾斜部与所述第一平直部之间的夹角为钝角,且所述倾斜部与所述第一平直部的连接处过渡呈圆角;所述倾斜部与所述第一弧状部之间的夹角为锐角,且所述倾斜部与所述第一弧状部的连接处过渡呈圆角;所述第二平直部与竖直部的连接处过渡
呈圆角,所述第二平直部与第二弧状部的连接处过渡呈圆角。
[0009]优选的,所述壳体包括基座和盖体,所述基座和所述盖体对应扣合形成内部中空的壳体;所述基座靠近所述盖体的一侧设置有向靠近所述盖体方向凸出延伸的第一开口挡圈,所述盖体靠近所述基座的一侧设置有向靠近所述基座方向凸出延伸的第二开口挡圈,所述基座与所述盖体对应扣合时,所述第一开口挡圈和所述第二开口挡圈对应抵触扣合形成开口槽,所述第一平直部对应伸入所述开口槽中,令所述引弧片固定在所述壳体内部。
[0010]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使用引弧片取代现有技术中的磁轭,在保证引弧效果的前提下,减少断路器生产过程中的焊接工序,降低小型断路器的制造成本。
附图说明
[0011]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中引弧片的结构示意图;
[0012]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中静触头导电板的结构示意图;
[0013]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中基座的结构示意图;
[0014]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盖体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中引弧片与静触头导电板的装配图;
[0016]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中静触头导电板安装在基座中的示意图;
[0017]图7是本技术实施例中引弧片和静触头导电板安装在基座中的示意图。
[0018]图中:1、基座;11、第一开口挡圈;12、上挡块;13、下挡块;14、第一凸柱;2、盖体;21、第二开口挡圈;22、第二凸柱;3、引弧片;31、第一平直部;32、倾斜部;33、第一弧状部;34、凸台;4、静触头导电板;41、第二平直部;42、竖直部;43、第二弧状部;44、插片。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0020]如图1至图7所示,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小型断路器的引弧系统,包括壳体以及设置在所述壳体内部的引弧片3和静触头导电板4;所述引弧片3的一端与所述壳体固定连接,所述引弧片3的另一端向外倾斜弯折形成弧状的第一弯折部;所述静触头导电板4的一端与所述壳体固定连接,所述静触头导电板4的另一端向与其自身重叠的方向弯折形成弧状的第二弯折部;所述第一弯折部对应伸入所述第二弯折部中,所述第一弯折部的下表面设置有向外凸出延伸的凸台34,所述凸台34的下表面与所述第二弯折部的上表面接触,令所述第一弯折部下表面与所述第二弯折部的上表面形成过盈配合。
[0021]本实施例中,所述引弧片3代替
技术介绍
中的磁轭,无需与静触头导电板4通过焊接方式连接,直接采用引弧片3与静触头导电板4通过过盈配合连接在一起形成等电位连接,当断路器断开过程中触头间产生电弧,电弧由静触头导电板4移动至引弧片3同时进入灭弧罩被熄灭。
[0022]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引弧片3包括第一平直部31和第一弯折部,所述第一弯折部包括倾斜部32和第一弧状部33;所述第一平直部31的一端与所述壳体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平直部31的另一端向所述第一平直部31的右下方倾斜延伸形成倾斜部32,所
述第一倾斜部32远离所述第一平直部31的一端向上弯折形成第一弧状部33;所述静触头导电板4包括第二平直部41和第二弯折部,所述第二弯折部包括竖直部42和第二弧状部43;所述第二平直部41的一端沿垂直于所述第二平直部41的方向向下凸出延伸形成竖直部42,所述竖直部42远离所述第二平直部41的一端向上弯折形成第二弧状部43;所述凸台34设置在所述第一弧状部33的下表面,所述凸台34与所述第二弧状部43的上表面接触,令所述第一弯折部的下表面与所述第二弧状部43的上表面形成过盈配合。
[0023]本实施例中,所述倾斜部32与所述第一平直部31之间的夹角为钝角,且所述倾斜部32与所述第一平直部31的连接处过渡呈圆角;所述倾斜部32与所述第一弧状部33之间的夹角为锐角,且所述倾斜部32与所述第一弧状部33的连接处过渡呈圆角。所述竖直部42与第二平直部41的连接处过渡呈圆角;竖直部42与第二弧状部43的连接处过渡呈圆角。
[0024]如图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小型断路器的引弧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以及设置在所述壳体内部的引弧片和静触头导电板;所述引弧片的一端与所述壳体固定连接,所述引弧片的另一端向外倾斜弯折形成弧状的第一弯折部;所述静触头导电板的一端与所述壳体固定连接,所述静触头导电板的另一端向与其自身重叠的方向弯折形成弧状的第二弯折部;所述第一弯折部对应伸入所述第二弯折部中,所述第一弯折部的下表面设置有向外凸出延伸的凸台,所述凸台的下表面与所述第二弯折部的上表面接触,令所述第一弯折部下表面与所述第二弯折部的上表面形成过盈配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型断路器的引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弧片包括第一平直部和第一弯折部,所述第一弯折部包括倾斜部和第一弧状部;所述第一平直部的一端与所述壳体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平直部的另一端向所述第一平直部的右下方倾斜延伸形成倾斜部,所述第一倾斜部远离所述第一平直部的一端向上弯折形成第一弧状部;所述静触头导电板包括第二平直部和第二弯折部,所述第二弯折部包括竖直部和第二弧状部;所述第二平直部的一端沿垂直于所述第二平直部的方向向下凸出延伸形成竖直部,所述竖直部远...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郝鹏董爱丽刘金雨王兵刘志龙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北元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