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调节的梁底模板
[0001]本技术涉及建筑施工
,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可调节的梁底模板。
技术介绍
[0002]传统的梁底模板在建筑工程施工时,通常直接采用胶模板、木模板、竹模板或纯铝合金模板,也有定制四周带边框保护装置的模板;在施工前,根据每一处的施工要求来定尺定做,尺寸不符合要求时,需要对模板进行切割、裁边等操作,导致施工成本高,且易造成浪费。
[0003]因此,如何提供一种能减少投入又能灵活调节使用的建筑梁底模板成为本领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难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
技术介绍
中的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调节的梁底模板。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6]一种可调节的梁底模板,包括调节部及若干个固定部;
[0007]所述固定部为预先制作完成的固定尺寸的模板结构;
[0008]所述调节部包括底板、两个横杆、第一连接件及第二连接件;
[0009]两个横杆相互平行,且所述底板、第一连接件及第二连接件均位于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调节的梁底模板,其特征在于,包括调节部(2)及若干个固定部(1);所述固定部(1)为预先制作完成的固定尺寸的模板结构;所述调节部(2)包括底板(5)、两个横杆(6)、第一连接件(3)及第二连接件(4);两个横杆(6)相互平行,且所述底板(5)、第一连接件(3)及第二连接件(4)均位于两个横杆(6)之间;所述底板(5)与固定部(1)的模板结构的位置相对应,所述底板(5)与横杆(6)的尺寸根据实际需要来加工获得;所述第一连接件(3)的主体部及第二连接件(4)均为横截面呈L形的金属条,且所述第一连接件(3)的主体部的两端均形成有90
°
的弯折部;所述第一连接件(3)的主体部与第二连接件(4)相互平行且均与两个横杆(6)垂直,第一连接件(3)与第二连接件(4)分别位于所述底板(5)的两侧,第一连接件(3)的两端的弯折部分别紧贴两个横杆(6);所述第一连接件(3)及第二连接件(4)的顶面均紧贴所述底板(5)并通过螺钉(7)与底板(5)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连接件(3)的主体部的侧面及第二连接件(4)的侧面均开设有若干个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选勤,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沃尔世家新型建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