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压器的隔磁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069576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27 15: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稳压器的隔磁结构,包括有稳压器本体,稳压器本体上端的接线平台上设有输入端接线区和输出端接线区,在接线平台的输入端接线区和输出端接线区分别割空,并在该割空位上组装玻纤板,且玻纤板上对应输入端接线区和输出端接线区分别设有输入端套管孔和输出端套管孔,输入端套管孔用于输入端的相与相之间隔离接线,输出端套管孔用于输出端的相与相之间隔离接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使输入端和输出端上的相与相之间割空后克服不锈钢材质以及采用原子灰修补的缺点,并采用玻纤板达到输入端、输出端的相与相之间处于完全绝缘、隔离状态,由此解决环流产生高温和工艺美观等问题,结构简单,易制作及组装,性能可靠,隔磁效果好。好。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稳压器的隔磁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电力工程
,特别是涉及一种稳压器。

技术介绍

[0002]稳压器由调压电路、控制电路及伺服电机等组成,当输入电压或负载变化时控制电路进行取样、比较、放大,然后伺服电机驱动调压器碳刷的位置改变,通过自动调整线圈匝数比,从而保持输出电压的稳定。现有稳压器在输入端及输出端运行时,相与相之间会产生巨大的环流,从而使整机的温度过高,传统做法是在相与相之间采用焊接不锈钢材质或直接相与相之间切割分离再进行原子灰进行修补完全,使之阻断环流温升问题,但是工艺制作上及使用安全性还是有待改善。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稳压器的隔磁结构,很好解决现有技术问题,结构简单,易制作,性能可靠。
[0004]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5]稳压器的隔磁结构,包括有稳压器本体,该稳压器本体的上端设有接线平台,该接线平台上设有输入端接线区和输出端接线区,在接线平台的输入端接线区和输出端接线区分别割空,并在接线平台上组装玻纤板,该玻纤板覆盖输入端接线区和输出端接线区的割空位,且玻纤板上对应输入端接线区和输出端接线区分别设有输入端套管孔和输出端套管孔,输入端套管孔用于输入端的相与相之间隔离接线,输出端套管孔用于输出端的相与相之间隔离接线。
[0006]上述方案进一步是,所述玻纤板的厚度是6~10mm。
[0007]上述方案进一步是,所述输入端套管孔和输出端套管孔的孔径一致,且输入端套管孔和输出端套管孔的直径为60~90mm。
[0008]上述方案进一步是,所述玻纤板贴合在接线平台的上侧面并通过螺钉锁紧固定。
[0009]本技术在稳压器本体的接线平台之输入端接线区和输出端接线区分别割空,并在接线平台上组装玻纤板,该玻纤板覆盖输入端接线区和输出端接线区的割空位,且玻纤板上对应输入端接线区和输出端接线区分别设有输入端套管孔和输出端套管孔,这样,使输入端和输出端上的相与相之间割空后克服不锈钢材质以及采用原子灰修补的缺点,并采用玻纤板达到输入端、输出端的相与相之间处于完全绝缘、隔离状态,由此解决环流产生高温和工艺美观等问题,结构简单,易制作及组装,性能可靠,在保证隔磁效果的同时,还降低制作成本,提升稳压器的使用性能。
[0010]附图说明:
[0011]附图1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0012]附图2为图1实施例的结构分解示意图;
[0013]附图3为图1实施例使用状态示意图。
[0014]具体实施方式:
[0015]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作进一步说明,以充分地了解本技术的目的、特征和效果。
[0016]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技术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的术语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这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述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17]参阅图1、2、3所示,是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结构示意图,本技术有关一种稳压器的隔磁结构,包括有稳压器本体1,该稳压器本体1由调压电路、控制电路及伺服电机等组成,当输入电压或负载变化时控制电路进行取样、比较、放大,然后伺服电机驱动调压器碳刷的位置改变,通过自动调整线圈匝数比,从而保持输出电压的稳定。在稳压器本体1的上端设有接线平台11,该接线平台11上设有输入端接线区和输出端接线区,并在接线平台11的输入端接线区和输出端接线区分别割空,然后在接线平台11上组装玻纤板2,该玻纤板2覆盖输入端接线区和输出端接线区的割空位,且玻纤板2上对应输入端接线区和输出端接线区分别设有一定数量的输入端套管孔21和输出端套管孔22,输入端套管孔21用于输入端的相与相之间隔离接线,输出端套管孔22用于输出端的相与相之间隔离接线。如图3所示,使用时,输入端套管孔21和输出端套管孔22上分别组装绝缘座4及接线端子5,以便获得输入端和输出端的各相接线。工作时,输入端和输出端上的相与相之间割空后克服不锈钢材质以及采用原子灰修补的缺点,并采用玻纤板达到输入端、输出端的相与相之间处于完全绝缘、隔离状态,由此解决环流产生高温和工艺美观等问题。
[0018]参阅图1、2、3所示,本实施例优选地,所述玻纤板2的厚度是6~10mm,具有一定结构强度及绝缘、隔磁效果,以便达到支撑及隔磁功效,同时还节约成本、降低稳压器的重量。图中进一步地,所述玻纤板2贴合在接线平台11的上侧面并通过螺钉3锁紧固定,结构简单、方便制作及组装。图中玻纤板2为一块整体结构,同时覆盖输入端接线区和输出端接线区的割空位,玻纤板2顺着接线平台11的走向制作呈扇环形,内圆半径为115mm,外圆半径为260mm,而所述输入端套管孔21和输出端套管孔22的孔径一致,并顺者扇环形方向间隔布置,输入端套管孔21和输出端套管孔22的直径为60~90mm,保证各相接线需要,且获得较佳的隔磁效果。
[0019]本技术在稳压器本体的接线平台之输入端接线区和输出端接线区分别割空,并在接线平台上组装玻纤板,该玻纤板覆盖输入端接线区和输出端接线区的割空位,且玻纤板上对应输入端接线区和输出端接线区分别设有输入端套管孔和输出端套管孔,这样,使输入端和输出端上的相与相之间割空后克服不锈钢材质以及采用原子灰修补的缺点,并利用玻纤板的特性,达到输入端、输出端的相与相之间处于完全绝缘、隔离状态,由此解决环流产生高温和工艺美观等问题,结构简单,易制作及组装,性能可靠,在保证隔磁效果的同时,还降低制作成本,提升稳压器的使用性能。
[0020]当然,以上附图仅是描述了本技术的较佳具体实施例,对本
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超出本技术构思和范围的情况下通过逻辑分析、推理或者有限的实验还可对上述实施例作出许多改进和变化,这些改进和变化都应属于本技术要求保护的范围。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稳压器的隔磁结构,包括有稳压器本体(1),该稳压器本体(1)的上端设有接线平台(11),该接线平台(11)上设有输入端接线区和输出端接线区,其特征在于:在接线平台(11)的输入端接线区和输出端接线区分别割空,并在接线平台(11)上组装玻纤板(2),该玻纤板(2)覆盖输入端接线区和输出端接线区的割空位,且玻纤板(2)上对应输入端接线区和输出端接线区分别设有输入端套管孔(21)和输出端套管孔(22),输入端套管孔(21)用于输入端的相与相之间隔离接线,输出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洪金县廖小明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普金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