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中排污底座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069139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27 15: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集中排污底座。所述集中排污底座包括一个或多个承载支架,还包括一组或多组排污组件,每一所述排污组件均包括一根排污横梁、二根或以上数量的排污管和少于所述排污管数量的排污器,所述排污横梁为内部空心且两端封闭的直管或弯管,同时与全部所述承载支架连接,所述排污管设于所述排污横梁并贯穿至其内部,所述排污器一一对应的设于部分所述排污管远离所述排污横梁的末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所述集中排污底座解决了现有技术的压缩空气过滤排污方式存在维护不便和排污不畅的问题。的问题。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集中排污底座


[0001]本技术涉及排水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集中排污底座。

技术介绍

[0002]压缩空气在工业自动化等领域的应用十分广泛,为了保证由压缩空气驱动的设备可以稳定运行,都会对压缩后的空气进行过滤,滤除压缩过程中产生的油、水等杂质。通常还会在过滤前对压缩气体降温,使其中的气体杂质冷凝,便于后续的过滤滤除。在过滤和冷凝的过程中,压缩空气中的水、油等杂质被截留下来,需要及时排出。因此一般会在每一过滤器的底部设置排水口,分别接上管道连接至外部。这就导致管道多且杂、结构凌乱,存在维护不便和排污不畅的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解决现有技术的压缩空气过滤排污方式存在维护不便和排污不畅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解决上述问题的集中排污底座。
[0004]一种集中排污底座,包括一个或多个承载支架,还包括一组或多组排污组件,每一所述排污组件均包括一根排污横梁、二根或以上数量的排污管和少于所述排污管数量的排污器,所述排污横梁为内部空心且两端封闭的直管或弯管,同时与全部所述承载支架连接,所述排污管设于所述排污横梁并贯穿至其内部,所述排污器一一对应的设于部分所述排污管远离所述排污横梁的末端。
[0005]在本技术提供的集中排污底座的一种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承载支架包括承载板、连接板和加强板,所述连接板以与所述承载板垂直的角度固定于所述承载板的一面,所述加强板同时与二者连接。
[0006]全部所述承载板均设于同一平面内,所述排污横梁以与所述承载板平行的角度同时与全部所述连接板连接。
[0007]在本技术提供的集中排污底座的一种较佳实施例中,设有所述排污器的所述排污管和没有设置所述排污器的所述排污管,分别设于所述排污横梁相对的两侧。
[0008]在本技术提供的集中排污底座的一种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排污器为电子排污器。
[0009]相较于现有技术,本技术提供的所述集中排污底座将全部的排污管集中到少数几根所述排污横梁内,起到收纳管线的作用,减少管线结构外露,使外形更为整洁、系统布设更为方便。同时所述排污横梁可以起到临时储存污物的功能。在污物从过滤器内排出后,关闭所述排污横梁与过滤器之间的管路后再排污,避免压损。同时排污的分步骤进行也使得排污流程更为顺畅,对设备的维护更方便。
附图说明
[0010]图1是集中排污底座于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0011]图2是集中排污底座于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0012]图3是集中排污底座于实施例3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3]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0014]实施例1:
[0015]请参阅图1,是本技术提供的集中排污底座1于本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16]所述集中排污底座1包括二个承载支架2、一组排污组件。所述排污组件包括一根排污横梁3、四根排污管4、三个电子排污器5。
[0017]所述承载支架2包括铺设于地面的承载板21,竖直设于所述承载板21顶面的承载连接板22,连接二者的承载加强板23。所述承载连接板22远离所述承载板21的一侧设有一个用于与过滤器底部衔接的弧形凹陷。二个所述承载支架2以所述承载连接板22平行的角度设置,弧形凹陷分别与过滤器两端的底部衔接。
[0018]所述过滤器在附图中没有示出,为圆柱形的罐体,以轴向水平的角度卧倒的放置于二个所述承载连接板22的弧形凹陷内。所述过滤器内设有过滤单元和冷干单元,底部还设有三根排水管。
[0019]所述排污横梁3为内部空心且两端封闭的方形管,以与所述承载板21平行的角度设于二片所述承载连接板22之间。所述排污横梁3远端的侧面并排的设有三根所述排污管4,并分别在远离所述排污横梁3的末端设有一个所述电子排污器5。
[0020]附图中未示出的是,所述电子排污器5还连接有软管至所述过滤器的底部,与三根所述排水管连通。所述排污横梁3近端的侧面设有另一所述排污管4,并连接有手动阀门。
[0021]所述电子排污器5自动的定期开启,使所述过滤器截留下来并累积于底部的水、油等杂质在气压作用下排出至所述排污横梁3内临时储存。在所述电子排污器5关闭时手动开启手动阀门,排出所述排污横梁3内的杂质至污水收集处,从而避免浪费压力。
[0022]实施例2:
[0023]请参阅图2,是本技术提供的集中排污底座1于本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24]所述集中排污底座1包括二个承载支架2、二组排污组件。第一组所述排污组件包括一根排污横梁3、二根排污管4、一个电子排污器5;第二组所述排污组件包括一根排污横梁3、四根排污管4、三个电子排污器5。共二根排污横梁3、六根排污管4、四个电子排污器5。
[0025]所述承载支架2包括铺设于地面的承载板21,竖直设于所述承载板21顶面的承载连接板22,连接二者的承载加强板23。所述承载连接板22远离所述承载板21的一侧设有二个用于与过滤器的底部衔接的弧形凹陷。二个所述承载支架2以所述承载连接板22相平行的角度设置,弧形凹陷分别过滤器两端的底部衔接。
[0026]所述过滤器在附图中没有示出,为二个圆柱形的罐体,以轴向水平的角度卧倒的放置于二个所述承载连接板22的弧形凹陷内。
[0027]其中远端的所述过滤器为空罐,底部设有一根排水管。近端的所述过滤器内设有过滤单元和冷干单元,底部设有三根排水管。
[0028]相应的,第一组所述排污组件也设于所述承载连接板22之间的远端,第二组所述所述排污组件设于所述承载连接板22之间的近端。
[0029]所述排污横梁3为内部空心且两端封闭的方形管,均以与所述承载板21平行的角度设于二片所述承载连接板22之间。
[0030]其中设于远端的所述排污横梁3的近端侧面设有一根所述排污管4,设有一个所述电子排污器5,并通过软管连接至远端的所述过滤器底部,与一根所述排水管连通。设于远端的所述排污横梁3的远端侧面设有一根所述排污管4,并连接有手动阀门。
[0031]设于近端的所述排污横梁3的远端侧面并排的设有三根所述排污管4,分别设有一个所述电子排污器5,并通过软管连接至近端的所述过滤器的底部,与三根所述排水管连通。设于近端的所述排污横梁3的近端侧面设有一根所述排污管4,并连接有手动阀门。
[0032]所述电子排污器5自动的定期开启,使所述过滤器截留下来并累积于底部的水、油等杂质在气压作用下排出至所述排污横梁3内临时储存。在所述电子排污器5关闭时手动开启手动阀门,排出所述排污横梁3内的杂质至污水收集处,从而避免浪费压力。
[0033]实施例3:
[0034]请参阅图3,是本技术提供的集中排污底座1于本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35]所述集中排污底座1包括二个承载支架2、三组排污组件。第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集中排污底座,包括一个或多个承载支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组或多组排污组件,每一所述排污组件均包括一根排污横梁、二根或以上数量的排污管和少于所述排污管数量的排污器,所述排污横梁为内部空心且两端封闭的直管或弯管,同时与全部所述承载支架连接,所述排污管设于所述排污横梁并贯穿至其内部,所述排污器一一对应的设于部分所述排污管远离所述排污横梁的末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中排污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支架包括承载板、连接板和加强板,所述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曾旭辉禹双华陈俊蔡国君
申请(专利权)人:长沙嘉美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