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的座椅安全装置及车辆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066778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27 15: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车辆的座椅安全装置及车辆,车辆的座椅安全装置包括吸能机构和锁止部,吸能机构设于车辆的车身包裹架内,吸能机构与车辆的座椅之间具有缓冲空间,吸能机构包括套筒和弹性件,弹性件设于套筒内,套筒设有开口,锁止部连接于弹性件和座椅;当座椅在缓冲空间内朝向吸能机构运动时,锁止部能够通过开口朝向套筒的底部方向压缩弹性件;当座椅在缓冲空间内背离吸能机构运动时,弹性件的弹性回复力能够推动锁止部回到初始位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减小后排乘客在追尾碰撞过程中受到的挥鞭打伤害的优点。到的挥鞭打伤害的优点。到的挥鞭打伤害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车辆的座椅安全装置及车辆


[0001]本技术涉及汽车安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车辆的座椅安全装置及车辆。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我国以及全球汽车保有量的持续上升,每年车辆碰撞事故也在不断上升,在碰撞事故中,汽车追尾碰撞会对人的颈部和头部造成不可修复的损伤,对乘员的身心造成不可修复的痛苦。对于车辆后排舱室结构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设计要求。
[0003]挥鞭打伤害过程综述:当车辆受到追尾撞击时,在追尾过程中,人体头颈部运动情况可以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0004]挥鞭打伤害第一阶段:回收/伸展,在碰撞瞬间,车身有一个向前的加速度,由于靠背的阻碍和头部的惯性,躯体胸部向前运动并有上提的趋势,而头部水平向后运动,导致出现颈椎下部伸展而上部弯曲的反“S"形出现,随后头部继续后仰,整个颈部伸展。
[0005]挥鞭打伤害第二阶段:向前运动,在有头枕的情况下,头部与头枕接触并继续后仰,但是头枕的存在阻止了这种趋势的继续,在头枕的反弹作用下,头部开始向前运动。如果没有头枕,头部将进一步后仰,颈部伸展达到极限。然后开始反向运动。
[0006]挥鞭打伤害第三阶段:拉伸/弯曲,限制在向前运动超过正常位置后,头颈部继续向前运动,并带动躯干向前,胸部接触到安全带,人体开始在安全带约束下向前运动,此时颈部开始向前弯曲,并处于拉伸状态,直到头部运动达到极限。
[0007]现有技术主要是防止前排乘客在汽车追尾碰撞过程中受到挥鞭打伤害,对于防止车辆后排乘客受到挥鞭打伤害的设计却很少见。

技术实现思路

[0008]本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的车辆存在后排乘客在追尾碰撞过程中受到挥鞭打伤害的问题。因此,本技术提供一种车辆的座椅安全装置及车辆,具有减小后排乘客在追尾碰撞过程中受到的挥鞭打伤害的优点。
[0009]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车辆的座椅安全装置,包括:
[0010]吸能机构,吸能机构设于车辆的车身包裹架内,吸能机构与车辆的座椅之间具有缓冲空间,吸能机构包括套筒和弹性件,弹性件设于套筒内,套筒设有开口;
[0011]锁止部,锁止部连接于弹性件和座椅;
[0012]当座椅在缓冲空间内朝向吸能机构运动时,锁止部能够通过开口朝向套筒的底部方向压缩弹性件;
[0013]当座椅在缓冲空间内背离吸能机构运动时,弹性件的弹性回复力能够推动锁止部回到初始位置。
[0014]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吸能机构,并将锁止部与车身包裹架内的吸能机构和座椅连接,使得在车辆发生追尾碰撞后,由于惯性,座椅靠背受到来自乘客背部向后的冲
击力而朝向吸能机构运动时,座椅靠背绕着座椅靠背和座椅底座之间的旋转轴在缓冲空间内向后旋转,同时带动锁止部与吸能机构发生相对运动,即锁止部朝向套筒的底部方向压缩弹性件,该弹性件向锁止部提供相反的弹性回复力,使得乘客背部对座椅向后的冲击力得到缓冲,同时使得座椅头枕对头部的反弹作用减小,以此,座椅安全装置达到吸能的作用,减小了追尾碰撞对于乘客的颈部和头部的伤害。故,该座椅安全装置具有减小后排乘客在追尾碰撞过程中受到的挥鞭打伤害的优点。
[0015]另外,上述技术方案的吸能机构设于车身包裹架内,锁止部用于连接座椅和吸能机构,无需更改原本的座椅骨架,结构简单可靠,能够给予乘客更好的安全保障。
[0016]进一步地,本技术的另一种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车辆的座椅安全装置,锁止部与弹性件连接的一端位于套筒内,开口的直径小于锁止部的一端的直径,以限制锁止部脱离于套筒。
[0017]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将套筒设置为其开口的直径小于锁止部的一端的直径,使得套筒对锁止部起到限位的作用,当座椅碰撞到车身包裹架后,车身包裹架的反弹作用传递给座椅,乘客因背部受到座椅的反弹作用而向前倾,同时座椅带动锁止部向前运动(即座椅在缓冲空间内背离吸能机构运动),弹性件的弹性回复力推动锁止部回到初始位置,此时由于套筒的开口的限位作用,将锁止部的一端限制在套筒内,使得锁止部的一端能够再次准确压缩弹性件,达到继续吸能的作用。
[0018]进一步地,本技术的另一种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车辆的座椅安全装置,吸能机构还包括吸能垫,吸能垫设于弹性件和套筒的底部之间。
[0019]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弹性件和套筒的底部之间设置吸能垫,当锁止部将弹性件压缩至极限时,吸能垫能够达到进一步缓冲吸能的作用。
[0020]进一步地,本技术的另一种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车辆的座椅安全装置,弹性件为螺旋弹簧、片弹簧或板簧。
[0021]进一步地,本技术的另一种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车辆的座椅安全装置,座椅安全装置包括两个并列设置的吸能机构。
[0022]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两个上述吸能机构,当发生车辆追尾碰撞后,能够使得座椅安全装置的吸能作用增大,且吸能的过程更稳定。
[0023]进一步地,本技术的另一种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车辆的座椅安全装置,锁止部呈U型结构,U型结构的连接端锁紧于座椅的上位锁内,U型结构的开口端的两个分支分别与两个吸能机构的弹性件连接。
[0024]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U型结构的锁止部,并将其连接端锁紧于座椅的上位锁内,在车辆发生追尾碰撞的过程中,锁止部始终与上位锁连接,以使锁止部随座椅一起运动,通过将其开口端的两个分支分别与两个吸能机构的弹性件连接,以使两个吸能机构同时作用,从而达到更好的吸能作用。
[0025]进一步地,本技术的另一种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车辆的座椅安全装置,座椅安全装置还包括缓冲机构,缓冲机构设于车身包裹架朝向座椅的一侧,锁止部穿过缓冲机构与弹性件连接。
[0026]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车身包裹架朝向座椅的一侧设置缓冲机构,使得座椅在缓冲空间内朝向吸能机构运动,直至座椅碰撞到车身包裹架上时,缓冲机构能够对座椅
的冲击力达到缓冲的作用,以减小座椅或车身包裹架的变形,进而可减小后排乘客在追尾碰撞过程中受到的挥鞭打伤害。
[0027]进一步地,本技术的另一种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车辆的座椅安全装置,缓冲机构包括缓冲垫和导向件,缓冲垫固设于车身包裹架朝向座椅的一侧,导向件位于缓冲垫和锁止部之间,且套设于锁止部外。
[0028]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缓冲垫,以对座椅的冲击力起到缓冲作用,通过设置导向件,以对锁止部起到导向的作用,使得锁止部能够在缓冲垫内顺利地运动。
[0029]进一步地,本技术的另一种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车辆的座椅安全装置,座椅安全装置还包括支撑架,支撑架连接于车身包裹架和套筒,以将套筒固定于车身包裹架内。
[0030]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支撑架,能够使得套筒稳固地设置在车身包裹架内,增加座椅安全装置的稳固性。
[0031]本技术的另一种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车辆,包括座椅安全装置,座椅安全装置采用如上的车辆的座椅安全装置。
[0032]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车辆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辆的座椅安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吸能机构,所述吸能机构设于所述车辆的车身包裹架内,所述吸能机构与所述车辆的座椅之间具有缓冲空间,所述吸能机构包括套筒和弹性件,所述弹性件设于所述套筒内,所述套筒设有开口;锁止部,所述锁止部连接于所述弹性件和所述座椅;当所述座椅在所述缓冲空间内朝向所述吸能机构运动时,所述锁止部能够通过所述开口朝向所述套筒的底部方向压缩所述弹性件;当所述座椅在所述缓冲空间内背离所述吸能机构运动时,所述弹性件的弹性回复力能够推动所述锁止部回到初始位置。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的座椅安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锁止部与所述弹性件连接的一端位于所述套筒内,所述开口的直径小于所述锁止部的一端的直径,以限制所述锁止部脱离于所述套筒。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辆的座椅安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能机构还包括吸能垫,所述吸能垫设于所述弹性件和所述套筒的底部之间。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辆的座椅安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为螺旋弹簧、片弹簧或板簧。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辆的座椅安全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兴良李征何修华赵雪王磊李岩孟祥斐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