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循环热交换干法聚合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064166 阅读:4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27 15: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循环热交换干法聚合釜,涉及聚合釜结构技术领域,主要解决现有干法聚合釜对釜内反应原料的中心温度无法进行精准地控制的问题。其主要结构为:所述釜体内设有一搅拌轴,所述搅拌轴内设有循环流道,所述釜体外侧壁上设有釜体夹套,底部外壁上设有釜底夹套;所述釜体内侧壁上还设有挡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循环热交换干法聚合釜,该反应釜的循环冷却是从内到外同时作用的,能对釜内原料外围和中心的温度进行控制,减小原料内外部温差,保证釜内反应的高效稳定。保证釜内反应的高效稳定。保证釜内反应的高效稳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循环热交换干法聚合釜


[0001]本技术涉及聚合釜结构
,尤其涉及一种循环热交换干法聚合釜。

技术介绍

[0002]聚合釜是制备高分子化合物的主要设备,聚合反应过程当中所涉及的化学反应、物理变化绝大部分在聚合釜内进行。按原料状态可将聚合釜大体分为湿法聚合釜和干法聚合釜。
[0003]其中干法聚合釜的原料为干燥状态,流动性很差,干燥原料搅拌效率远低于湿态原料搅拌效率。因此,干法聚合釜在反应过程中,难以通过快速搅动使原料散热,加之干燥原料本身导热系数较低,热量更难传导。原料芯部热量会快速聚集,继而产生芯部高温区域,影响反应效率。
[0004]然而,现有的干法聚合釜大多停留在釜体外壁夹套冷却的温控形式。对釜内反应原料的中心温度无法进行有效地控制,往往会在釜内中心区域形成高温区域,继而影响反应效率,甚至影响产品的品质和产量。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循环热交换干法聚合釜,该反应釜的循环冷却是从内到外同时作用的,能对釜内原料外围和中心的温度均进行控制,减小原料内外部温差,保证釜内反应的高效稳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循环热交换干法聚合釜,包括釜体(1),所述釜体(1)顶部设有进料口(11),其特征在于,所述釜体(1)内设有一下部延伸至釜体(1)外且与一驱动机构传动连接的搅拌轴(2),所述搅拌轴(2)内设有循环流道,所述循环流道的进口和出口皆设置在搅拌轴(2)下端面上且与一接头(5)旋转密封连接,所述釜体(11)外侧壁上设有一层釜体夹套(13),所述釜体(11)底部外壁上设有一层釜底夹套(14);所述釜体(11)内侧壁上还竖直设有多块围绕搅拌轴(2)设置的挡板(1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循环热交换干法聚合釜,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轴(2)包括一下端延伸至釜体(1)外的主轴(21),所述主轴(21)外侧壁与釜体(1)底部侧壁之间为机械密封,所述主轴(21)下端同轴依次连接有连接管(23)和减速机轴(24),所述减速机轴(24)的下端与接头(5)旋转密封连接;所述主轴(21)位于釜体(1)内的轴体上套接有一顶部密封的搅拌筒(22)。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循环热交换干法聚合釜,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筒(22)内壁与主轴(21)外壁之间存在回流腔,且搅拌筒(22)内壁下端与主轴(21)外壁密封配合;所述循环流道包括主流道(3)和套设在主流道(3)外部的夹层流道(4),所述主流道(3)由减速机轴(24)下端面起始且竖直向上延伸至主轴(21)上端面,所述夹层流道(4)由减速机轴(24)下端面起始且竖直向上延伸至回流腔下部,所述夹层流道(4)通过设置在主轴(21)上的主轴回流口(211)与回流腔连通。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循环热交换干法聚合釜,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筒(22)侧壁内设有搅拌筒夹层流道(221),所述主轴(21)顶端与搅拌筒(22)内壁顶面之间存在中转腔;位于所述中转腔处的搅拌筒(22)内壁上设有用于连通中转腔和搅拌筒夹层流道(221)的搅拌筒夹层进水口(222),位于所述回流腔处的搅拌筒(22)内壁上设有用于连通回流腔和搅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培华王超邱传勇袁代乾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宜宾江源化工机械制造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