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升降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060640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27 15: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室内吊装设备领域,具体是一种升降机构,包括:包括外管和内管的伸缩套管;设置在伸缩套管内的传动件;包括设置在内管上端的配合件和设置在传动件上的接合件的离合组件;所述配合件与接合件在竖直方向上形成活动连接;所述内管下降受阻,配合件与接合件分离;所述传动件通过离合组件控制内管的升降。通过离合组件实现了升降机构的防撞和防夹,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抗干扰能力强,兼容性好的保护结构。通过配合件与接合件的接合设计,使得升降机构在下降受阻时自动停止下降,实现无损刹停和自动恢复的功能。通过竖直引导件和配合件的侧面滑动配合,定位凸起与接合孔的配合,以及限位卡脚和挡片的配合,使得升降机构具有好的稳定性。机构具有好的稳定性。机构具有好的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升降机构


[0001]本技术涉及室内吊装设备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升降机构。

技术介绍

[0002]区别于大型的工业吊装设备,室内吊装设备指的是应用在商铺内或者住宅中的小型吊装设备。这种室内吊装设备能提供意向不到的便利和效果,如餐厅中的吊挂灯具、烹饪工具、装饰物等,结合升降机构后,这些原来静止或占用桌面的物品都能进行灵活调整和使用;而在家用方面,升降机构还能进一步利用屋内上部的空间,或进一步配合复式建筑的物品传递。
[0003]无论是商用还是家用,升降机构因为相比其他装置更容易靠近使用者,所以安全性尤为重要。升降机构一般存在两种问题,一种是过度下降导致碰撞,损坏设备;另一种是缺乏对下方的检测,容易对人造成夹伤。现有的方法多通过在升降机构的极限位置设置限位开关,在底部安装传感器,设置压力感应器,在电机上设置过流过压保护等等。这些方法很大程度上需要配置电控和自锁系统,导致结构复杂,成本高;保护精度极大程度地依赖于检测元件自身,高精度的传感器对环境的要求高,而且价格贵,不利于室内吊装设备的推广和应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旨在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至少一种缺陷,提供一种升降机构,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升降机构的保护结构复杂,成本高,抗干扰能力弱的问题。
[0005]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升降机构,包括:包括外管和内管的伸缩套管;设置在伸缩套管内的传动件;包括设置在内管上端的配合件和设置在传动件上的接合件的离合组件;所述配合件与接合件在竖直方向上形成活动连接;所述内管下降受阻,配合件与接合件分离;所述传动件通过离合组件控制内管的升降。
[0006]所述伸缩套管竖直设置,外管起固定所述伸缩套管和保护并引导活动的内管的作用。所述内管在外管内能活动向下伸出或缩回外管内,下部能承载或吊挂所需升降的单元。所述离合组件中,配合件用于控制内管的伸缩;接合件通过靠近配合件,形成相互接合。利用接合件的上下运动通过配合件作用于内管,传动件用于带动接合件上下运动。
[0007]通过利用离合组件接合和分离的特点,离合组件是利用内管自身的重力作用使配合件下落,促使配合件主动与接合件形成接合,从而让传动件能带动内管升降。当离合组件在内管下降受阻时,内管受到向上的支撑力抵消了内管的重力作用,内管停止运动。若接合件继续向下运动,则离合组件分离;若接合组件上升,至内管受到向上的支撑力大于重力时,内管上升,离合组件保持接合状态。无论是哪一种状态,升降机构都能有效保证内管下方或所述单元下方的安全,避免撞击造成升降机构的损坏,也保证了使用者的安全,防止夹伤。
[0008]离合组件在升降机构中形成了一个保护结构,通过机械配合的特性使得升降机构
能有效防撞防夹,相比现有的电子传感器或位置开关,这一设计结构简单,可靠性高,而且抗干扰能力强,无需电路控制,兼容性好,能与其他保护装置叠加使用且不会相互干扰,使得升降机构的安全性好。
[0009]本技术方案中,所述传动件为丝杆,所述传动件、外管和内管的轴线重合。所述丝杆和接合件设置在内管内,所述接合件设置在丝杆的螺母上或与螺母形成一体。丝杆作为传动件的好处在于,其一,丝杆的体积小,能缩小整个升降机构的体积,有助于升降机构的美观;其二,丝杆的传动稳定性和承托力强,这对需要频繁接合、分离以及需要承重的升降机构具有明显的优势;其三,丝杆能通过两端传动,方便长条的升降机构配置动力。进一步,使三者的轴线重合,使承重时升降机构受力均匀,避免一端吊挂的升降机构晃动,有助于提升升降机构的运动稳定性。
[0010]作为优选,所述丝杆能是滚珠丝杆。
[0011]本技术方案中,所述配合件设有接合孔;所述接合件包括:卡合部,与接合孔匹配;承托部,与卡合部的下部相连,位于配合件的下方。所述接合孔用于与卡合部配合,所述卡合部与接合孔的配合用于限制离合组建的接合状态,使其接合更准确;所述承托部是配合件与接合件接合后起核心作用的部件,其主要作用是支撑和承托配合部,并且防止接合件从接合孔脱离配合件。
[0012]在下降时,内管本身具有重力作用,在未有阻碍前始终具有下降的趋势,承托部的作用是限制内管下降过快,促使升降机构稳定下降;在上升时,承托座的作用是提供内管支撑力,使其缓慢上升。由于下降过程中,接合件起的是承托作用,所以当内管受阻时,接合件能轻易通过分离的方式解除接合,在传动件未作出反应之前就能通过安全结构实现对使用者和升降机构的保护。这样的好处在于,安全结构的安全性无需依赖电控和检测元件的精度,也避免了传动件急刹带来的损坏,并且触发安全保护对升降机构无损,特别适合承载重量在人力可支撑范围内的升降环境。
[0013]本技术方案中,所述配合件的侧面设有竖直引导件,所述外管的内壁设有与竖直引导件配合的引导配件。所述竖直引导件与引导配件形成配合,用于限制和保持内管与外管之间的相对运动状态。其好处在于,一方面使得外管与内管之间保持间距,另一方面使得内管具有稳定的活动路线,从而使升降机构在伸缩过程中更加规律和稳定。
[0014]本技术方案中,所述配合件为圆柱形,所述配合件的下部与内管连通,所述外管通过配合件与内管形成滑动连接。所述接合件能通过内管的下部进入配合件的内部形成接合。
[0015]伸缩套管中,内管与外管形成相对运动,为了使内管的伸缩更流畅,外管应避免对内管的下伸形成阻碍,这使得内管和外管之间需要设有足够的间隙,减少两者的触碰。另一方面,在长距离向下运动的过程中,内管在下落的过程中难免会受到外力产生晃动。一旦发生晃动,若外管太大,晃动持续时间长,不但影响了升降机构的承载能力,还会阻碍离合组件的接合和分离;若外管太小,内管就容易触碰到外管,导致内管下降受到阻碍,甚至会损坏伸缩套管。实际过程中,更倾向外管体积小的设置,为了避免晃动造成碰撞,通过配合件与外管形成滑动连接,一方面限制内管与外管之间的相对位置,防止碰撞;另一方面保证了离合组件分离和接合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0016]圆柱形的好处在于,在配合件上端提供了一个水平的端面,方便接合孔的设置,并
同时提供了一个环形的竖直侧面,方便引导配件的设置。外管不直接与内管接触,而是通过配合件与外管形成滑动连接,其好处在于通过配合件有效地限制内管伸缩轨迹的同时,避免了外管与内管过多的接触,控制外管对内管的摩擦力影响。
[0017]本技术方案中,所述竖直引导件为竖直引导槽,所述竖直引导槽至少三条且均匀分布在配合件的侧面,所述引导配件为竖直设置在外管内壁上的引导条,所述引导条与竖直引导槽一一对应。均匀分布的竖直引导槽用于与引导条配合。
[0018]在配合件上设置竖直引导槽且在外管的内壁上设置引导条的好处在于,引导条为凸出结构,引导条设置在外管的内壁上,能避免凹槽削弱作为支撑固定外壳的外管壁,并在外管内形成加强筋结构,有助于外管的结构更稳固。而至少三条均匀分布的竖直引导槽和对应的至少三条引导条的配合,能提高配合件在外管中活动的稳定性,避免侧倾的问题。
[0019]作为优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升降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伸缩套管,包括:外管和内管;传动件,设置在伸缩套管内;离合组件,包括:配合件,设置在内管的上端;接合件,设置在传动件上;所述配合件与接合件在竖直方向上形成活动连接;所述内管下降受阻,配合件与接合件分离;所述传动件通过离合组件控制内管的升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升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件为丝杆,所述传动件、外管和内管的轴线重合。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升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配合件设有接合孔;所述接合件包括:卡合部,与接合孔匹配;承托部,与卡合部的下部相连,位于配合件的下方。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升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配合件的侧面设有竖直引导件,所述外管的内壁设有与竖直引导件配合的引导配件。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升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配合件为圆柱形,所述配合件的下部与内管连通,所述外管通过配合件与内管形成滑动连接。6.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丰赖东生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格匠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