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蒸汽发生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952364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22 19: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热能装置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蒸汽发生器,包括带支架的磁场发生组件,所述磁场发生组件内设有安装腔;所述安装腔内设有磁热容器,所述磁热容器与所述磁场发生组件之间设有间隔,所述磁热容器设有与外部连通的加热通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磁场发生组件和磁热容器间隔设置,使与电磁线圈不会因支架高温而被损坏,延长了电磁加热器的使用寿命,且减少了热量损耗,提高热量利用率,另外,多个翅片将主体分成加热腔,增大了流体与磁热容器的热交换面积,极大提高了加热效率和流体的受热均匀性,更加能满足用户需求;主体和翅片为可拆式设计,方便清洗水垢及其他污渍,保持流体干净,优化用户使用体验感。优化用户使用体验感。优化用户使用体验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蒸汽发生器


[0001]本技术涉及热能装置
,更具体地,涉及一种蒸汽发生器。

技术介绍

[0002]蒸汽发生器是利用燃料或其他能源的热能把水加热成为热水或蒸汽的机械设备。蒸汽发生器作用大致可以分为三类,在实际应用中,蒸汽能用来加温、加湿或者作动能。加湿类蒸汽加温是蒸汽发生器的主要作用,它包括烧热水的直接加热,如屠宰、化工、洗涤、蒸煮等,和烘干的间接加热,如木材、茶叶、衣物、药材等采用蒸汽烘干效率非常高;加湿类的蒸汽发生器普遍用于洁净车间;作动能类蒸汽发生器是蒸汽动力装置的重要组成部分,如蒸汽火车和蒸汽发电便是用蒸汽作动能。
[0003]市场上现有的电磁加热式蒸汽发生器,通常是将电磁线圈直接缠绕于发热筒体上,其存在的缺陷是:其一,线圈直接缠绕于发热筒体上会使两者相互影响,尤其是在长期使用中,发热筒体的高温度会损坏电磁线圈,影响其使用寿命,也会造成不必要的热量浪费,影响加热效率;其二,当发热筒体或者线圈出现损坏时需要整体更换,不方便且成本高;其三,流体通过发热筒体内部时容易产生水垢,将线圈直接缠绕于发热筒体上使筒体无法拆除,难以清洗或者更换,造成使用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旨在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至少一种缺陷,提供一种蒸汽发生器,用于避免线圈与发热体直接接触,从而消除相互间的不良影响。
[0005]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蒸汽发生器,包括带支架的磁场发生组件,所述磁场发生组件内设有安装腔;所述安装腔内设有磁热容器,所述磁热容器与所述磁场发生组件之间设有间隔,所述磁热容器设有与外部连通的加热通道。
[0006]磁场发生组件用于产生磁场,安装腔内可容纳磁热容器,磁热容器和磁场发生组件之间的间隔使两者之间不用接触,消除相互之间的不良影响,且磁热容器为可拆式设计,方便拆装和清洗。加热通道用于流通待加热的流体。
[0007]磁场发生组件通过交变电场产生交变磁场作用于磁热容器,磁热容器内部会产生交变电流,磁热容器快速产生热量,在磁热状态下,整个发热体共同发热,相比传统的表面发热,通过热传递至内部发热的效率要高得多。流体通过加热通道时被加热。通过磁热容器和磁场发生组件之间的间隔实现非接触式加热,从而实现了对磁热容器加热而不是与电磁线圈直接接触的支架,避免过高的温度对电磁线圈造成损坏,延长了电磁加热器的使用寿命,提高了热量利用率,同时增强了安全性。
[0008]进一步地,所述磁热容器包括管状的主体,所述主体设封闭主体两端的端板,所述端板分别设有出汽管和进汽管。
[0009]端板用于将主体密封,使流体不向外溢出,同时固定了出汽管和进汽管。流体通过进汽管进入主体,通过出汽管流出主体。封闭的主体形成了流体加热的空间,流体在主体内
进行受热升温。
[0010]进一步地,所述主体内设有若干翅片,所述翅片一端与所述主体的内壁相连,另一端朝向主体截面的中心延伸,且将所述主体分隔为若干加热腔室。
[0011]翅片用于增加流体与磁热容器的热交换面积,从而极大提高了流体的升温速度,节省了加热时间,提高加热效率;同时翅片将主体分成了不同的加热腔,使流体分散,避免流体过于集中,从而使受热更加均匀;另外,加热腔对流体流动起到缓冲作用,使流体充分受热之后才从主体中流出,得到用户需要的高温流体。
[0012]进一步地,翅片至少三个且在朝向中心的一侧在所述主体内形成贯穿主体两端的加热通道,所述加热腔室与所述加热通道连通。
[0013]加热通道为流体提供了进入磁热容器的路径并用于对流体进行加热和引流。加热管道引导流体进入主体时能先在管道里面集中加热,再逐步分散进入各个加热腔进行再次加热,提高流体加热的效率和受热均匀性,最后再从各个加热腔流动回到加热通道,集中从出汽管流出。
[0014]进一步地,所述支架是中空的圆柱体,圆柱体两端分别设有对应所述出汽管和进汽管的开口。圆柱体的开口允许了流体从进汽管进入磁热容器,并从出汽管流出。
[0015]进一步地,所述磁场发生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支架表面的电磁线圈,以及与所述电磁线圈电相连的电流控制器和电源。
[0016]电磁感应加热技术加热的原理是感应加热电源产生的交变电流通过电磁线圈产生交变磁场,加热筒体置于其中切割交变磁力线,产生交变的电流,使物体内部的原子高速无规则运动而产生热能,从而起到加热流体的效果。
[0017]在本技术方案中,电磁线圈的接线端连接电流控制器,电流控制器连接电源。电流控制器用于控制进入电磁线圈的交变电流,通过控制电流大小调节磁热容器产生的热量,从而控制待加热流体的温度。电磁线圈中的交变电流产生交变磁场作用于磁热容器的主体,主体与支架之间留有间隔使产生的热量对电磁线圈的影响小,延长线圈使用寿命,同时对线圈耐热性能要求降低,减少材料成本。相比于电阻丝的加热方式,电磁加热式的蒸汽发生器减少了热传导和空气热对流的损耗,具有节能效果好,热损小,效率高,升温快,环保效果好等优点。
[0018]进一步地,所述电磁线圈螺旋缠绕于所述支架表面;所述电磁线圈上设有温度传感器。
[0019]电磁线圈在支架表面呈紧密分布的螺旋状,有利于提高交变磁场强度,增加主体和翅片的热量,提高对流体的效率;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电磁线圈表面的温度,从而实现对其进行温度实时检测,进一步提高了电磁加热器的安全性。
[0020]进一步地,所述蒸汽发生器还包括金属外壳,所述金属外壳套设在所述电磁发生组件外,所述金属外壳与所述电磁线圈之间设有屏蔽组件。所述屏蔽组件为均匀分布在电磁线圈表面的多个屏蔽片。所述屏蔽片的截面为矩形且相邻两屏蔽片之间留有间隔,屏蔽片在电磁线圈表面形成屏蔽区域,所述屏蔽区域小于电磁线圈外表面的1/2。
[0021]金属外壳用于保护电磁加热器,屏蔽组件为磁条,防止磁场发生组件对金属外壳进行加热,降低了能量消耗,避免了外壳发热造成的危险和对其他组件的影响,避免因组件损坏造成的成本增加。磁条呈间隔分布且屏蔽区域面积作了限定,使得在保证屏蔽效果的
情况下同时节省了材料,降低了成本。
[002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0023](1)本技术通过磁场发生组件和磁热容器间隔设置,使与电磁线圈不会因支架高温而被损坏,延长了电磁加热器的使用寿命,且减少了热量损耗,提高热量利用率。
[0024](2)本技术在磁热容器内设置多个翅片,形成加热腔,增大了流体与磁热容器的热交换面积,极大提高了加热效率和流体的受热均匀性,更加能满足用户需求。
[0025](3)本技术通过翅片在磁热容器中心形成加热通道,使流体进入加热通道后进行第一次加热,扩散到加热腔后再进行第二次加热,进一步提高加热效率。
[0026](4)本技术中的主体和翅片为可拆式设计,方便清洗水垢及其他污渍,保持流体干净,优化用户使用体验感。
附图说明
[0027]图1为实施例1的立体图。
[0028]图2为实施例1的主视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蒸汽发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带支架的磁场发生组件,所述磁场发生组件内设有安装腔;所述安装腔内设有磁热容器,所述磁热容器与所述磁场发生组件之间设有间隔,所述磁热容器设有与外部连通的加热通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蒸汽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磁热容器包括管状的主体,所述主体设封闭主体两端的端板,所述端板分别设有出汽管和进汽管。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蒸汽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内设有若干翅片,所述翅片的一端与所述主体的内壁相连,另一端朝向主体截面的中心延伸,且将所述主体分隔为若干加热腔室。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蒸汽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翅片至少三个且在朝向中心的一侧在所述主体内形成贯穿主体两端的加热通道,所述加热腔室与所述加热通道连通。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蒸汽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是中空的圆柱体,圆柱体两端分别设有对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丰赖东生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格匠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