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挡结构及发动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055398 阅读:5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27 14:5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换挡结构,包括换挡齿轮、换挡限位板以及换挡杆;所述换挡杆上外套有用于驱动换挡齿轮转动的扭簧;所述换挡齿轮与换挡限位板之间形成有用于对扭簧转动进行剪切保护的限位凸台;本技术方案的换挡轴结构,当出现越挡换挡且变挡拨轮未进入齿轮卡槽时,随着换挡杆转动角度加大,换挡限位板的限位面结构将直接与换挡轴扇形齿折弯限位凸台侧面接触,形成硬连接,避免了出现扭簧支脚大范围转动的情况,从而防止扭簧支脚与换挡限位板形成硬接触而受撞击形成扭簧支脚剪切失效。板形成硬接触而受撞击形成扭簧支脚剪切失效。板形成硬接触而受撞击形成扭簧支脚剪切失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换挡结构及发动机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发动机的换挡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换挡结构及发动机。

技术介绍

[0002]换挡轴上设计有扇形齿轮与换挡限位板,二者之间依靠扭簧传递力矩,但是扇形齿与换挡挡限位板之间无限位机构,在变挡过程中,出现越挡换挡且变挡拨轮未进入齿轮卡槽时,在继续转动换挡限位板的情形下,此时超出扭簧缓冲间隙,导致换挡限位板、扭簧支脚、扇形齿轮三者形成硬链接,扭簧支脚在中间充当传递力的作用,此时扭簧支脚将受到换挡限位板的撞击与剪切作用,很容易引发扭簧支脚失效甚至断裂的风险。
[0003]为了解决上述问题需要设计一种换挡轴结构,用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有鉴于此,本技术方案的换挡结构,当出现越挡换挡且变挡拨轮未进入齿轮卡槽时,随着换挡杆转动角度加大,换挡限位板的限位面结构将直接与换挡轴扇形齿折弯限位凸台侧面接触,形成硬连接,避免了出现扭簧支脚大范围转动的情况,从而防止扭簧支脚与换挡限位板形成硬接触而受撞击形成扭簧支脚剪切失效。
[0005]一种换挡结构,包括换挡齿轮、换挡限位板以及换挡杆;所述换挡杆上外套有用于驱动换挡齿轮转动的扭簧;所述换挡齿轮与换挡限位板之间形成有用于对扭簧转动进行剪切保护的限位凸台。
[0006]进一步,所述换挡杆和换挡限位板同步转动,换挡限位板和换挡齿轮平行布置并能相对转动。
[0007]进一步,所述换挡齿轮套在换挡杆上。
[0008]进一步,所述换挡齿轮套在换挡杆轴线上。
[0009]进一步,所述扭簧用于驱动换挡齿轮转动。
[0010]进一步,所述扭簧包括扭簧本体及两个扭簧支脚,所述扭簧支脚轴向贯穿换挡齿轮或换挡限位板中的至少一个;所述换挡齿轮和换挡限位板上均开设有用于扭簧支脚转动的扭簧槽,所述两个扭簧支脚分别布置于扭簧槽的两端。
[0011]进一步,所述换挡限位板设有两处限位侧立面。
[0012]进一步,所述换挡齿轮设有限位凸台,限位凸台布置于换挡限位板的两限位侧立面之间。
[0013]进一步,所述换挡齿轮设有两处限位侧立面。
[0014]进一步,所述换挡限位板设有限位凸台,限位凸台布置于换挡齿轮的两限位侧立面之间。
[0015]进一步,所述发动机配合设置有换挡结构,所述换挡结构为上述换挡结构。
[0016]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7]本技术方案的换挡结构,当出现越挡换挡且变挡拨轮未进入齿轮卡槽时,随着换
挡杆转动角度加大,换挡限位板的限位面结构将直接与换挡轴扇形齿折弯限位凸台侧面接触,形成硬连接,避免了出现扭簧支脚大范围转动的情况,从而防止扭簧支脚与换挡限位板形成硬接触而受撞击形成扭簧支脚剪切失效。
附图说明
[0018]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描述:
[0019]图1为本专利技术第一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本专利技术第一结构右侧示意图;
[0021]图3为本专利技术第一结构换挡齿轮示意图;
[0022]图4为本专利技术第一结构换挡限位板示意图;
[0023]图5为本专利技术第二结构示意图;
[0024]图6为本专利技术第二结构右侧示意图;
[0025]图7为本专利技术第二结构换挡齿轮示意图;
[0026]图8为本专利技术第二结构换挡限位板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7]图1为本专利技术第一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第一结构右侧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第一结构换挡齿轮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第一结构换挡限位板示意图;
[0028]图5为本专利技术第二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第二结构右侧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第二结构换挡齿轮示意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第二结构换挡限位板示意图;如图所示,一种换挡结构,包括换挡齿轮3、换挡限位板2以及轴向穿过换挡齿轮的换挡杆1;所述换挡齿轮套在换挡杆上;换挡杆上外套安装有平垫圈6,平垫圈6与换挡齿轮3之间设置有用于驱动换挡齿轮转动的扭簧5;轴线方向向外(即图1所示,轴向方向为换挡杆1的长度方向,向外即向右的方向);所述换挡齿轮3与换挡限位板2之间形成有用于对扭簧转动进行剪切保护的限位凸台,并且,所述换挡杆和换挡限位板同步转动,换挡限位板和换挡齿轮平行布置并能相对转动;本技术方案的换挡轴结构,当出现越挡换挡且变挡拨轮未进入齿轮卡槽时,随着换挡杆转动角度加大,换挡限位板的限位面结构将直接与换挡轴扇形齿折弯限位凸台侧面接触,形成硬连接,避免了出现扭簧支脚大范围转动的情况,从而防止扭簧支脚与换挡限位板形成硬接触而受撞击形成扭簧支脚剪切失效。
[0029]本实施例中,所述扭簧包括扭簧本体以及轴向贯穿换挡限位板的两个扭簧支脚(图中的左支脚51和右支脚52);所述换挡齿轮3上开设有用于扭簧支脚转动的扭簧槽33,所述两个扭簧支脚分别布置于扭簧槽的两端。换挡齿轮3上开设的扭簧槽33,便于扭簧支脚转动,当进行正常的换挡操作时,换挡臂(图中未画出)带动换挡杆1进行转动,换挡杆1和换挡限位板2同步转动并通过扭簧支脚将驱动力矩传给换挡齿轮3,换挡齿轮3与变速鼓上的齿轮进行啮合,从而驱动变速鼓转动。
[0030]本实施例中,所述换挡限位板包括用于与换挡杆1固定连接安装的安装部和两个换挡支耳22,两个换挡支耳22两个内侧对应形成两个限位侧立面41,限位凸台31布置于换挡限位板的两限位侧立面之间;使用时,限位侧立面41与限位凸台相接触,形成硬连接,从而防止扭簧过度旋转形成强度疲劳,利于保护扭簧,换挡限位板上开设有弧形结构的扭簧
槽23,扭簧支脚安装于扭簧槽23处。两个扭簧支脚穿过扭簧槽且两个扭簧支脚的端部卡设于弧形开口处,换挡限位板2的下端为安装部,用于和换挡杆1固定安装,设置弧形开口与扭簧支脚配合使用,方便于带动换挡齿轮转动。
[0031]本实施例中,所述换挡齿轮3上开设有开口槽32,开口槽32开孔处沿换挡杆轴向方向向外凸起形成所述限位凸台31。开口槽32和扭簧槽33连通设置形成一个整体的结构,开口槽32加工后,在开口处加工形成翻边结构,即形成了限位凸台31,优选的,限位凸台31采用矩形结构,方便加工成型,当然也可以选择加工成弧形或者其他结构。开口槽32呈“凹”型结构,在正常状态下,开口槽32处于两个换挡支耳之间,换挡时,换挡限位板的扭簧槽23先与扭簧支脚接触,转动一定角度后换挡支耳同时与限位凸台31接触,当操作者出现越挡换挡且变挡拨轮未进入齿轮卡槽的操作时,由于限位凸台31的设置,使得扭簧支脚不会大幅度的快速转动,避免受到瞬时较大的剪切力冲击,有效的起到对扭簧支脚的保护作用。
[0032]本实施例中,(本专利的第二结构)所述换挡齿轮3上开设有开口槽32,所述换挡限位板2整体呈“扇形”结构,换挡限位板2端部向上(即图4中的上下方向)延伸并沿换挡杆轴线方向向内凸起形成所述限位凸台21,所述限位凸台21可转动的布置于开口槽32内(两限位侧立面42设置于开口槽的两侧),换挡限位板2上开设有用于与扭簧槽配合使用的弧形开口23。限位凸台21设计于换挡限位板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换挡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换挡齿轮、换挡限位板以及换挡杆;所述换挡杆上外套有用于驱动换挡齿轮转动的扭簧;所述换挡齿轮与换挡限位板之间形成有用于对扭簧转动进行剪切保护的限位凸台。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换挡杆和换挡限位板同步转动,换挡限位板和换挡齿轮平行布置并能相对转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换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换挡齿轮套在换挡杆上。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换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换挡齿轮套在换挡杆轴线上。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换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扭簧用于驱动换挡齿轮转动。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换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扭簧包括扭簧本体及两个扭簧支脚,所述扭簧支脚轴向贯穿换挡齿轮或换挡限位板中的至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涛孔令华邹正偉阳远贵唐成刚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隆鑫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