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组合式人工湿地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2054118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27 14: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组合式人工湿地系统,涉及人工湿地领域,针对单一类型的人工湿地不能有效适应多样化的生态需求,造成在投入使用一段时间后功能骤降或运行费用剧增,最终导致系统瘫废或闲置的问题,现提出如下方案,其包括进水流道、一级湿地和二级湿地,所述进水流道上设置有缓流机构,所述进水流道的一端连接有一级湿地,所述一级湿地的外侧连接有二级湿地,所述缓流机构包括多级缓流坡和多级截留槽,所述多级缓流和多级截留槽在进水流道上呈对应分布。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新颖,解决了单一类型的人工湿地不能有效适应多样化的生态需求,造成在投入使用一段时间后功能骤降或运行费用剧增,最终导致系统瘫废或闲置的问题,适宜推广。宜推广。宜推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组合式人工湿地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人工湿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组合式人工湿地系统。

技术介绍

[0002]人工湿地是由人工建造和控制运行的与沼泽地类似的地面,将污水、污泥有控制的投配到经人工建造的湿地上,污水与污泥在沿一定方向流动的过程中,主要利用土壤、人工介质、植物、微生物的物理、化学、生物三重协同作用,对污水、污泥进行处理的一种技术。其作用机理包括吸附、滞留、过滤、氧化还原、沉淀、微生物分解、转化、植物遮蔽、残留物积累、蒸腾水分和养分吸收及各类动物的作用。
[0003]在实际工作中,很多人工湿地的工艺设计者和建设者考虑得最多的是植物的独有性和观赏价值等表在因素,没有考虑到栽种该植物后的植株生长效果、湿地的运行效果、生长表现以及对生态的安全性等,单一类型的人工湿地以及植物在运行一段时间后,植株生长效果和湿地的运行效果不能适应生态需求,造成功能骤降或运行费用剧增,最终导致系统瘫废或闲置。因此,为了解决此类问题,我们提出一种组合式人工湿地系统。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提出的一种组合式人工湿地系统,解决了单一类型的人工湿地不能有效适应多样化的生态需求,造成在投入使用一段时间后功能骤降或运行费用剧增,最终导致系统瘫废或闲置的问题。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组合式人工湿地系统,包括进水流道、一级湿地和二级湿地,所述进水流道上设置有缓流机构,且所述进水流道的一端连接有一级湿地,且所述一级湿地的外侧连接有二级湿地;
[0007]所述缓流机构包括多级缓流坡和多级截留槽,所述进水流道上固定设置有多级缓流坡,且所述进水流道上开设有多级截留槽;
[0008]所述一级湿地由底部竖直向上依次设置有基质层、土壤层、挺水型植物,且所述一级湿地的围墙顶部围设有防护网,所述一级湿地的外侧壁上固定连接有分隔围板,且所述分隔围板与一级湿地之间固定连接有节流板;
[0009]所述二级湿地由底部竖直向上依次设置有基质层、砾石层、土壤层和沉水型植物,且所述二级湿地的底部连通有排水管。
[0010]优选的,所述多级缓流坡与多级截留槽呈对应设置,且所述多级缓流坡沿流向一级湿地方向高度依次降低。
[0011]优选的,所述分隔围板围绕一级湿地的侧壁呈C型设置,且所述分隔围板与一级湿地的侧壁形成潜流通道。
[0012]优选的,所述砾石层与潜流通道的底部连接。
[0013]优选的,所述节流板呈倾斜设置,且所述节流板上开设有呈阵列分布的节流孔。
[0014]优选的,所述二级湿地围绕分隔围板设置。
[0015]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0016]1、通过缓流机构的设置,利用多级缓流坡减缓流入一级湿地的水流水势,减少水挺水型植物冲击,同时利用多级截留槽预先对水体中的较大固态杂质进行截留,固态杂质沉积在多级截留槽也便于集中清理。
[0017]2、通过一级湿地、挺水型植物、防护网、分隔围板和节流板的设置,污水进入一级湿地后,利用挺水型植物适应能力强、根系发达、生长量大等优点,在其生长的同时对水体中N和P、K的进行吸收,防护网,可以对挺水型植物可能脱离的茎或叶进行拦截,避免其随水流飘到节流板上造成节流孔堵塞,节流板起到缓冲潜流水势的作用,避免潜流水对二级湿地形成直接冲刷。
[0018]3、通过二级湿地和沉水型植物的设置,在二级湿地中,沉水型植物对湿地系统起到强化稳定作用,提高出水水质。
[0019]综上所述,本技术通过一级湿地、二级湿地以及其他结构的设置,解决了单一类型的人工湿地不能有效适应多样化的生态需求,造成在投入使用一段时间后功能骤降或运行费用剧增,最终导致系统瘫废或闲置的问题,适宜推广。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2为本技术的剖视图;
[0022]图3为本技术的俯视图。
[0023]图中标号:1、进水流道;2、一级湿地;3、二级湿地;4、多级缓流坡;5、多级截留槽;6、基质层;7、土壤层;8、挺水型植物;9、防护网;10、分隔围板;11、节流板;12、砾石层;13、沉水型植物;14、排水管;15、潜流通道。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0025]参照图1

3,一种组合式人工湿地系统,包括进水流道1、一级湿地2和二级湿地3,进水流道1上设置有缓流机构,且进水流道1的一端连接有一级湿地2,且一级湿地2的外侧连接有二级湿地3,缓流机构包括多级缓流坡4和多级截留槽5,进水流道1上固定设置有多级缓流坡4,且进水流道1上开设有多级截留槽5,多级缓流坡4与多级截留槽5呈对应设置,且多级缓流坡4沿流向一级湿地2方向高度依次降低。利用多级缓流坡4减缓流入一级湿地2的水流水势,减少水挺水型植物8冲击,同时利用多级截留槽5预先对水体中的较大固态杂质进行截留,固态杂质沉积在多级截留槽5也便于集中清理。
[0026]参照图1

3,一级湿地2由底部竖直向上依次设置有基质层6、土壤层7、挺水型植物8,且一级湿地2的围墙顶部围设有防护网9,一级湿地2的外侧壁上固定连接有分隔围板10,且分隔围板10围绕一级湿地2的侧壁呈C型设置,分隔围板10与一级湿地2的侧壁形成潜流通道15,且分隔围板10与一级湿地2之间固定连接有节流板11,节流板11呈倾斜设置,且节
流板11上开设有呈阵列分布的节流孔。通过设置防护网9,可以对挺水型植物8可能脱离的茎或叶进行拦截,避免其随水流飘到节流板11上造成节流孔堵塞,潜流通道15用于一级湿地2向二级湿地3的水流过度通道,节流板11起到缓冲潜流水势的作用,避免潜流水对二级湿地3形成直接冲刷,二级湿地3围绕分隔围板10设置,二级湿地3由底部竖直向上依次设置有基质层6、砾石层12、土壤层7和沉水型植物13,砾石层12与潜流通道15的底部连接,且二级湿地3的底部连通有排水管14,经二级湿地3处理后的水体可由排水管14排出。
[0027]工作原理:本技术在使用时,污水沿进水流道1通入,首先经缓流机构作用,利用多级缓流坡4减缓流入一级湿地2的水流水势,减少水挺水型植物8冲击,同时利用多级截留槽5预先对水体中的较大固态杂质进行截留,固态杂质沉积在多级截留槽5也便于集中清理,污水进入一级湿地2后,利用挺水型植物8适应能力强、根系发达、生长量大等优点,在其生长的同时对水体中N和P、K的进行吸收。
[0028]多余的污水经防护网9、潜流通道15、节流板11溢流向二级湿地3,防护网9可以对挺水型植物8可能脱离的茎或叶进行拦截,避免其随水流飘到节流板11上造成节流孔堵塞,节流板11起到缓冲潜流水势的作用,避免潜流水对二级湿地3形成直接冲刷,在二级湿地3中,沉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组合式人工湿地系统,包括进水流道(1)、一级湿地(2)和二级湿地(3),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流道(1)上设置有缓流机构,且所述进水流道(1)的一端连接有一级湿地(2),且所述一级湿地(2)的外侧连接有二级湿地(3);所述缓流机构包括多级缓流坡(4)和多级截留槽(5),所述进水流道(1)上固定设置有多级缓流坡(4),且所述进水流道(1)上开设有多级截留槽(5);所述一级湿地(2)由底部竖直向上依次设置有基质层(6)、土壤层(7)、挺水型植物(8),且所述一级湿地(2)的围墙顶部围设有防护网(9),所述一级湿地(2)的外侧壁上固定连接有分隔围板(10),且所述分隔围板(10)与一级湿地(2)之间固定连接有节流板(11);所述二级湿地(3)由底部竖直向上依次设置有基质层(6)、砾石层(12)、土壤层(7)和沉水型植物(13),且所述二级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浩瑞王岳陈辉勇曹峰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武科善水生态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