膜电极垫片贴合工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052226 阅读:4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27 14: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膜电极垫片贴合工装,包括:膜电极贴片装置和压合装置。所述膜电极贴片装置上具有膜电极定位部和膜电极贴片部,所述膜电极贴片部上适于放置垫片,且所述膜电极贴片部能够将所述垫片贴设到待贴垫片的膜电极上;所述压合装置通过所述膜电极定位部与所述膜电极贴片装置定位配合,以将所述待贴垫片的膜电极限位夹设在所述压合装置与所述膜电极贴片装置之间。该膜电极垫片贴合工装能够自动对待贴垫片的膜电极进行贴片,不仅可提高贴片效率,而且还可保证垫片与待贴垫片的膜电极之间的贴设对齐精度,以保证了膜电极的性能,并且有效的降低了返修率。并且有效的降低了返修率。并且有效的降低了返修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膜电极垫片贴合工装


[0001]本技术涉及膜电极制备设备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膜电极垫片贴合工装。

技术介绍

[0002]现有技术中,在膜电极制备时,在气体扩散层封装完毕后,垫片贴合需人工手动对齐进行组装,要求膜电极同侧不同面的两个垫片对齐且与气体扩散层边缘基本重合,但是手工作业效率较低且对齐精度无法保证,导致影响电堆中膜电极的气体分配,降低了膜电极的性能,进而导致返修率较高,存在改进空间。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有鉴于此,本技术旨在提出一种膜电极垫片贴合工装,该膜电极垫片贴合工装能够自动对待贴垫片的膜电极进行贴片,不仅可提高贴片效率,而且还可保证垫片与待贴垫片的膜电极之间的贴设对齐精度,保证了膜电极的性能,并且有效的降低了返修率。
[0004]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0005]一种膜电极垫片贴合工装,包括:膜电极贴片装置,所述膜电极贴片装置上具有膜电极定位部和膜电极贴片部,所述膜电极贴片部上适于放置垫片,且所述膜电极贴片部能够将所述垫片贴设到待贴垫片的膜电极上;压合装置,所述压合装置通过所述膜电极定位部与所述膜电极贴片装置定位配合,以将所述待贴垫片的膜电极限位夹设在所述压合装置与所述膜电极贴片装置之间。
[0006]进一步,所述膜电极贴片装置包括:膜电极放置平台,所述膜电极定位部和所述膜电极贴片部分别设置在所述膜电极放置平台上,所述压合装置适于配合压抵在所述膜电极放置平台的上方。
[0007]进一步,所述膜电极贴片部的至少一部分能够相对于所述膜电极放置平台上下移动,所述压合装置适于设置在所述膜电极贴片部的上方。
[0008]进一步,所述膜电极贴片部包括:驱动结构和升降贴片结构,所述驱动结构适于驱动所述升降贴片结构相对于所述膜电极放置平台上下移动,所述升降贴片结构的顶壁构造为膜电极放置壁。
[0009]进一步,所述膜电极放置平台上开设有滑动配合孔,所述升降贴片结构可升降的配合在所述滑动配合孔内。
[0010]进一步,所述膜电极放置壁上具有真空吸附区域。
[0011]进一步,所述膜电极放置壁上开设有通气孔,所述膜电极放置壁的下方设置有真空产生装置,所述真空产生装置与所述通气孔相连通。
[0012]进一步,所述膜电极定位部包括:膜电极定位凸块,所述膜电极定位凸块形成在所述膜电极放置平台的上壁上。
[0013]进一步,所述压合装置上开设有定位配合孔,所述定位配合孔适于与所述膜电极
定位凸块配合定位。
[0014]进一步,所述膜电极贴片部为多个,多个所述膜电极贴片部能够同时对所述待贴垫片的膜电极进行贴片。
[0015]相对于现有技术,本技术所述的膜电极垫片贴合工装具有以下优势:
[0016]本技术所述的膜电极垫片贴合工装,该膜电极垫片贴合工装能够自动对待贴垫片的膜电极进行贴片,不仅可提高贴片效率,而且还可保证垫片与待贴垫片的膜电极之间的贴设对齐精度,以保证了膜电极的性能,并且有效的降低了返修率。
附图说明
[0017]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18]图1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膜电极垫片贴合工装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2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膜电极贴片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3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压合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1]附图标记说明:
[0022]100

膜电极垫片贴合工装,1

膜电极贴片装置,11

膜电极贴片部,2

压合装置,12

膜电极放置平台,111

驱动结构,112

升降贴片结构,1121

通气孔,121

滑动配合孔,13

膜电极定位凸块,21

定位配合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23]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0024]下面参考图1

图3描述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膜电极垫片贴合工装100。
[0025]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膜电极垫片贴合工装100可以包括:膜电极贴片装置1和压合装置2。
[0026]如图1

图3所示,本技术实施例的膜电极垫片贴合工装100适用于向待贴垫片的膜电极上自动贴垫片。具体地,在膜电极制备时,需先将催化剂浆料涂布在基底膜上,再通过热压转印方式将阴阳极催化剂涂层转印到质子交换膜上形成三层膜结构,之后将三层膜结构放在两层边框膜中进行封装形成五层膜结构,然后将五层膜结构进行气体扩散层封装与垫片贴设以最终形成七层膜结构,由于在气体扩散层封装完毕后,传统情况下,垫片贴合需人工手动对齐进行组装,要求膜电极同侧不同面的两个垫片对齐且与气体扩散层边重合,但是手工作业效率较低且对齐精度无法保证,导致影响电堆中膜电极的气体分配,降低了膜电极的性能,进而导致返修率较高。
[0027]为此,本技术实施例设计了一种在膜电极完成气体扩散层封装完毕后,能够自动的且准确对其的向膜电极上贴设垫片的膜电极垫片贴合工装100。由此,可有效提高贴片效率且可保证贴片对齐精度。
[0028]其中,膜电极贴片装置1上具有膜电极定位部和膜电极贴片部11,膜电极定位部能够准确的将待贴垫片的膜电极稳定的定位放置在膜电极贴片装置1上,而膜电极贴片部11
上适于放置垫片,且膜电极贴片部11能够将垫片贴设到待贴垫片的膜电极上,即膜电极贴片部11能够对定位放置在膜电极贴片装置1上的待贴垫片的膜电极进行贴片。由于待贴垫片的膜电极能够通过膜电极定位部准确的定位在膜电极贴片装置1,因此膜电极贴片部11能够准确的将垫片与气体扩散层边重合贴设,并且可保证垫片与垫片之间的对齐设置,以保证贴片对齐精度。
[0029]进一步,压合装置2适于通过膜电极定位部与膜电极贴片装置1定位配合,以将待贴垫片的膜电极限位夹设在压合装置2与膜电极贴片装置1之间,从而使待贴垫片的膜电极能够稳定的设置在膜电极贴片装置1上,以保证膜电极贴片部11能够将垫片准确对齐贴设在待贴垫片的膜电极上,以进一步提升了贴片精度。
[0030]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膜电极垫片贴合工装100,该膜电极垫片贴合工装100能够自动对待贴垫片的膜电极进行贴片,不仅可提高贴片效率,而且还可保证垫片与待贴垫片的膜电极之间的贴设对齐精度,以保证了膜电极的性能,并且有效的降低了返修率。
[0031]结合图1和图2所示实施例,膜电极贴片装置1包括:膜电极放置平台12,膜电极定位部和膜电极贴片部11分别设置在膜电极放置平台12上,其中,待贴垫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膜电极垫片贴合工装(100),其特征在于,包括:膜电极贴片装置(1),所述膜电极贴片装置(1)上具有膜电极定位部和膜电极贴片部(11),所述膜电极贴片部(11)上适于放置垫片,且所述膜电极贴片部(11)能够将所述垫片贴设到待贴垫片的膜电极上;压合装置(2),所述压合装置(2)通过所述膜电极定位部与所述膜电极贴片装置(1)定位配合,以将所述待贴垫片的膜电极限位夹设在所述压合装置(2)与所述膜电极贴片装置(1)之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膜电极垫片贴合工装(100),其特征在于,所述膜电极贴片装置(1)包括:膜电极放置平台(12),所述膜电极定位部和所述膜电极贴片部(11)分别设置在所述膜电极放置平台(12)上,所述压合装置(2)适于配合压抵在所述膜电极放置平台(12)的上方。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膜电极垫片贴合工装(100),其特征在于,所述膜电极贴片部(11)的至少一部分能够相对于所述膜电极放置平台(12)上下移动,所述压合装置(2)适于设置在所述膜电极贴片部(11)的上方。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膜电极垫片贴合工装(100),其特征在于,所述膜电极贴片部(11)包括:驱动结构(111)和升降贴片结构(112),所述驱动结构(111)适于驱动所述升降贴片结构(112)相对于所述膜电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逯小庆郑战军冯志阳
申请(专利权)人:未势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