膜电极的气密检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1415889 阅读:3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20 19:43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膜电极的气密检测装置,所述膜电极的气密检测装置,包括:气口板和盲端板,所述气口板和所述盲端板相连且共同限定出容纳空间,所述容纳空间用于容纳膜电极;其中,在所述膜电极背离所述气口板的一侧形成有气体流道,所述气体流道与所述容纳空间连通且用于朝所述膜电极背离所述气口板的一侧供气,所述气口板设有储水区,所述储水区与所述容纳空间连通且朝向所述膜电极背离所述盲端板的一侧敞开,所述储水区内注有水。本技术的膜电极的气密检测装置,可检测到膜电极的漏点位置,利于分析膜电极产生泄漏的原因,且结构简单、操作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膜电极测试,尤其涉及一种膜电极的气密检测装置


技术介绍

1、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电堆的核心部件为膜电极和双极板,其中,膜电极给燃料气体和空气提供了可发生电化学反应的场所,膜电极的一侧是氢气,另一侧是氧气,在反应中起到隔绝气体,交换质子的作用。若膜电极发生漏气或者破损,会导致氢气与氧气直接接触,发生爆炸的危险,所以对每片膜电极进行气密检测显得尤为重要。

2、传统的检测方法通过将膜电极放置于设备的上下压板之间,设备上压板的密封圈会压住膜电极边框,膜电极压紧后,将气体充入到上压板与膜电极之间,通过流量计检测出膜电极的泄漏量,此方法只能对膜电极单张全检,不能具体到某个位置,存在改进的空间。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提出一种膜电极的气密检测装置,可检测到膜电极的漏点位置,利于分析膜电极产生泄漏的原因,且结构简单、操作方便。

2、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膜电极的气密检测装置,包括:气口板和盲端板,所述气口板和所述盲端板相连且共同限定出容纳空间,所述容纳空间用于容纳膜电极;其中,在所述膜电极背离所述气口板的一侧形成有气体流道,所述气体流道与所述容纳空间连通且用于朝所述膜电极背离所述气口板的一侧供气,所述气口板设有储水区,所述储水区与所述容纳空间连通且朝向所述膜电极背离所述盲端板的一侧敞开,所述储水区内注有水。

3、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膜电极的气密检测装置,通过将膜电极安装于气口板和盲端板之间,且在膜电极一侧通入气体,另一侧注有水,这样,在膜电极泄漏时水中会产生气泡,可具体的检测到膜电极的漏点位置,利于分析膜电极产生泄漏的原因,且结构简单、操作方便。

4、根据本技术一些实施例的膜电极的气密检测装置,所述气体流道包括依次连通的进流流道、测试流道和出流流道,所述气口板设有进气口和出气口,所述进流流道与所述进气口连通,所述出流流道与所述出气口连通,所述测试流道与所述膜电极背离所述气口板的一侧正对设置。

5、根据本技术一些实施例的膜电极的气密检测装置,所述进流流道和所述出流流道均包括流口区和分流区,所述进气口或所述出气口设于所述流口区,所述分流区连通于所述流口区与所述测试流道之间,所述分流区的宽度构造为从所述流口区朝向测试流道逐渐增大。

6、根据本技术一些实施例的膜电极的气密检测装置,所述分流区内设有多个分流板,多个所述分流板在所述分流区的宽度方向上间隔开,且多个所述分流板呈放射状分布。

7、根据本技术一些实施例的膜电极的气密检测装置,所述进气口和所述出气口处设有通断阀。

8、根据本技术一些实施例的膜电极的气密检测装置,所述测试流道和所述储水区正对分布于所述膜电极的两侧,且所述测试流道的面积与所述储水区的面积相同。

9、根据本技术一些实施例的膜电极的气密检测装置,所述进气口构造为螺纹孔,所述进气口与进流管螺纹连接;和/或,所述出气口构造为螺纹孔,所述出气口与出流管螺纹连接。

10、根据本技术一些实施例的膜电极的气密检测装置,所述储水区包括多个子储水区,多个所述子储水区间隔开且相互独立分布,所述膜电极密封于所述子储水区的底部。

11、根据本技术一些实施例的膜电极的气密检测装置,所述气口板和所述盲端板之间形成有胶线槽,所述胶线槽围绕所述容纳空间分布,且所述胶线槽内填充有粘接胶。

12、根据本技术一些实施例的膜电极的气密检测装置,所述盲端板设有多个定位柱,所述膜电极适于定位于多个所述定位柱之间;

13、其中,所述气口板设有多个定位槽,多个所述定位槽与多个所述定位柱一一对应地插接定位。

14、本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膜电极的气密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膜电极的气密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体流道包括依次连通的进流流道、测试流道和出流流道,所述气口板设有进气口和出气口,所述进流流道与所述进气口连通,所述出流流道与所述出气口连通,所述测试流道与所述膜电极背离所述气口板的一侧正对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膜电极的气密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流流道和所述出流流道均包括流口区和分流区,所述进气口或所述出气口设于所述流口区,所述分流区连通于所述流口区与所述测试流道之间,所述分流区的宽度构造为从所述流口区朝向测试流道逐渐增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膜电极的气密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区内设有多个分流板,多个所述分流板在所述分流区的宽度方向上间隔开,且多个所述分流板呈放射状分布。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膜电极的气密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口和所述出气口处设有通断阀。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膜电极的气密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测试流道和所述储水区正对分布于所述膜电极的两侧,且所述测试流道的面积与所述储水区的面积相同。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膜电极的气密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口构造为螺纹孔,所述进气口与进流管螺纹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膜电极的气密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水区包括多个子储水区,多个所述子储水区间隔开且相互独立分布,所述膜电极密封于所述子储水区的底部。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膜电极的气密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口板和所述盲端板之间形成有胶线槽,所述胶线槽围绕所述容纳空间分布,且所述胶线槽内填充有粘接胶。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膜电极的气密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盲端板设有多个定位柱,所述膜电极适于定位于多个所述定位柱之间;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膜电极的气密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膜电极的气密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体流道包括依次连通的进流流道、测试流道和出流流道,所述气口板设有进气口和出气口,所述进流流道与所述进气口连通,所述出流流道与所述出气口连通,所述测试流道与所述膜电极背离所述气口板的一侧正对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膜电极的气密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流流道和所述出流流道均包括流口区和分流区,所述进气口或所述出气口设于所述流口区,所述分流区连通于所述流口区与所述测试流道之间,所述分流区的宽度构造为从所述流口区朝向测试流道逐渐增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膜电极的气密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区内设有多个分流板,多个所述分流板在所述分流区的宽度方向上间隔开,且多个所述分流板呈放射状分布。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膜电极的气密检测装置,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杜吻丽靳少辉王猛龚正伟陈雪松
申请(专利权)人:未势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