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刘斌专利>正文

抗震墙板单元及其安装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048030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27 14: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抗震墙板技术领域,提出了一种抗震墙板单元及其安装结构,抗震墙板单包括采用预制与后浇筑结合的方式制成的墙体,墙体内具有倾斜设置的加强柱,加强柱上设有与墙体连接的拉结筋;墙体设于两个结构柱之间,墙体内设有用于与结构柱连接的拉筋,加强柱的两端设有用于与结构柱、地板、上梁连接的连接筋。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传统的建筑结构墙体抗震性能差,在发生横向倾覆时容易完全倾覆的问题。易完全倾覆的问题。易完全倾覆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抗震墙板单元及其安装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抗震墙板
,具体的,涉及一种抗震墙板单元及其安装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地震是地壳快速释放能量过程中造成的振动,期间会产生地震波的一种自然现象,对建筑具有极大的破坏力,而随着地质灾害的频发,人们对建筑抗震性能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建筑结构中墙体一般只会设置竖向的支撑柱,承载竖向载荷,抗震性能比较差,但在建筑发生横向倾覆时容易形成建筑的完全倾覆。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提出了一种抗震墙板单元及其安装结构,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传统的建筑结构墙体抗震性能差,在发生横向倾覆时容易完全倾覆的问题。
[0004]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5]一种抗震墙板单元,包括墙体,所述墙体内具有倾斜设置的加强柱,所述加强柱上设有与所述墙体连接的拉结筋,所述墙板单元采用加强柱预制、墙体后浇筑的方式成型。
[0006]进一步,所述墙体为轻质填充墙,所述加强柱为混凝土柱或钢结构柱。
[0007]进一步,所述加强柱为一个,所述加强柱的两端分别位于所述墙体相对的两个边角处。
[0008]进一步,所述加强柱为两个,其中一个所述加强柱的两端分别位于所述墙体相对的两个边角处,另一个所述加强柱第一端位于所述墙体的一个边角处,第二端位于与该边角相对边的中部,两个所述加强柱从同一边角引出。
[0009]进一步,所述加强柱为两个,两个所述加强柱的第一端均位于所述墙体一边的中部,第二端分别位于与该边相对的两个边角处。
[0010]进一步,所述加强柱为四个,四个所述加强柱的第一端均位于所述墙体一边的中部,其中两个所述加强柱的第二端分别位于与该边相对的两个边角处,另外两个所述加强柱的第二端分别位于与该边相邻的两个边的中部。
[0011]一种抗震墙板单元的安装结构,所述墙体设于两个结构柱之间,所述墙体内设有用于与所述结构柱连接的拉筋,所述加强柱的两端设有伸出所述墙体的连接筋。
[0012]进一步,所述墙体的一侧通过楔形条与楔形槽配合设有保温板,并在所述保温板上设有外墙板。
[0013]进一步,所述保温板上设有条形槽,所述条形槽内设有安装板,所述外墙板设置在相邻的两个所述保温板的安装板上。
[0014]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及有益效果为:
[0015]在墙体结构内增加斜向的加强柱,加强柱及其上的拉结筋采用工厂预制的方式,然后再浇筑形成墙体,加强柱上的拉结筋可以增强加强柱与墙体主体间的复合程度,保证
墙体结构的稳定,增设的加强柱既可以在竖向传递荷载,同时也能够产生一个水平方向的应力,可以有效的抵抗水平荷载,提高了房屋建筑结构的侧向稳定体系和抗水平荷载能力,使墙板单元的抗震性能更好。
附图说明
[0016]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17]图1为抗震墙板单元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实施例二中加强柱布置结构示意图;
[0019]图3为实施例三中加强柱布置结构示意图;
[0020]图4为实施例四中加强柱布置结构示意图;
[0021]图5为抗震墙板单元安装结构示意图;
[0022]图6为外墙板安装结构示意图;
[0023]图中:1、墙体,2、加强柱,3、拉结筋,4、拉筋,5、连接筋,6、结构柱,7、保温板,8、外墙板,9、安装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涉及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5]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出了
[0026]一种抗震墙板单元,包括采用浇筑方式制成的墙体1,墙体1内具有倾斜设置的加强柱2,加强柱2上设有与墙体1连接的拉结筋3。
[0027]在墙体1结构内增加斜向的加强柱2,加强柱2及其上的拉结筋3采用工厂预制的方式,然后再浇筑形成墙体1,加强柱2上的拉结筋3可以增强加强柱2与墙体1主体间的复合程度,保证墙体1结构的稳定,增设的加强柱2既可以在竖向传递荷载,同时也能够产生一个水平方向的应力,可以有效的抵抗水平荷载,提高了房屋建筑结构的侧向稳定体系和抗水平荷载能力,使墙板单元的抗震性能更好。
[0028]墙体1为轻质填充墙,加强柱2为混凝土柱或钢结构柱。
[0029]传统的墙体1建造工艺一般是采用加气砖、石膏砌块或条板进行砌筑,增设加强柱2的墙体1在实际施工中,会延长施工时间,增加材料浪费,使得墙体1综合造价将超出常规墙体1的数倍,在建筑工程中无法大面积采用。抗震墙板单元采用加强柱2预制再浇筑形成墙体1的方式,解决施工效率,人工工费,材料浪费的问题。
[0030]同时,墙体1为轻质填充墙,使用发泡水泥、石膏、发泡石膏等轻质材料填充,相较于传统建造工艺中采用砌筑方式的墙体1抗冲击能力更好,加强柱2为混凝土柱或钢结构柱,承受荷载的能力更好,充分利用混凝土柱或钢结构柱承受荷载的能力和轻质填充材料的抗冲击能力提升墙板单元的抗震性能。
[0031]根据墙体1的实际长度或需要承受的载荷大小可以选择不同的墙体1结构形式,
[0032]实施例一,如图1所示,加强柱2为一个,加强柱2的两端分别位于墙体1相对的两个
边角处。
[0033]实施例二,如图2所示,加强柱2为两个,其中一个加强柱2的两端分别位于墙体1相对的两个边角处,另一个加强柱2第一端位于墙体1的一个边角处,第二端位于与该边角相对边的中部,两个加强柱2从同一边角引出。
[0034]实施例三,如图3所示,加强柱2为两个,两个加强柱2的第一端均位于墙体1一边的中部,第二端分别位于与该边相对的两个边角处。
[0035]实施例四,如图4所示,加强柱2为四个,四个加强柱2的第一端均位于墙体1一边的中部,其中两个加强柱2的第二端分别位于与该边相对的两个边角处,另外两个加强柱2的第二端分别位于与该边相邻的两个边的中部。
[0036]从实施例一到实施例四,墙体1所能承受的水平荷载逐渐增大,也可适用更长的墙体1长度。
[0037]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提出了
[0038]一种抗震墙板单元的安装结构,墙体1设于两个结构柱6之间,墙体1内设有用于与结构柱6连接的拉筋4,加强柱2的两端设有伸出所述墙体1的的连接筋5。
[0039]通过拉筋4和连接筋5使墙体1与结构柱6、底板和上梁等实现稳定连接,保证整体强度,并使加强柱2可以实现对梁与结构柱6的荷载的传递。传统建筑结构中,通常采用竖向柱承担竖向荷载,建筑发生横向倾覆时,容易形成建筑的完全倾覆,抗震墙板单元增加斜向的加强柱2,通过结构柱6间的连系梁进行二次荷载分布协调,让竖向荷载力传导时,强化结构柱6与联系梁之间的稳固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抗震墙板单元,包括墙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墙体(1)内具有倾斜设置的加强柱(2),所述加强柱(2)上设有与所述墙体(1)连接的拉结筋(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震墙板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墙体(1)为轻质填充墙,所述加强柱(2)为混凝土柱或钢结构柱。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抗震墙板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柱(2)为一个,所述加强柱(2)的两端分别位于所述墙体(1)相对的两个边角处。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抗震墙板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柱(2)为两个,其中一个所述加强柱(2)的两端分别位于所述墙体(1)相对的两个边角处,另一个所述加强柱(2)第一端位于所述墙体(1)的一个边角处,第二端位于与该边角相对边的中部,两个所述加强柱(2)从同一边角引出。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抗震墙板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柱(2)为两个,两个所述加强柱(2)的第一端均位于所述墙体(1)一边的中部,第二端分别位于与该边相对的两个边角处。6.根据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斌苏忠琳
申请(专利权)人:刘斌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