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清钟专利>正文

设置有高度调节部的墙体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1977548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20 01:2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设置有高度调节部的墙体系统,其包括:支撑框架,设置在地面;升降框架,以能够包围上述支撑框架并沿着上述支撑框架的外侧面上下移动的方式与上述支撑框架相结合;多个高度调节部,设置在上述支撑框架与上述升降框架之间,用于升高或降低上述升降框架;固定框架,以与上述支撑框架相向的方式设置在天花板;以及墙体,上端部配置在上述固定框架的内部,下端部配置在上述升降框架的墙体下端收容部内,上述高度调节部包括:支撑件,与上述支撑框架的内部相结合;以及高度调节螺栓,与上述支撑件螺纹结合,通过工具进行转动来升高或降低上述升降框架,由此,可通过实现升降框架的水平调节来提高施工性。水平调节来提高施工性。水平调节来提高施工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设置有高度调节部的墙体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设置有高度调节部的墙体系统,更详细地,涉及如下的设置有高度调节部的墙体系统,即,包括:支撑框架,设置在地面;升降框架,以能够包围支撑框架并沿着支撑框架的外侧面上下移动的方式与支撑框架相结合;以及高度调节部,设置在支撑框架与升降框架之间,用于升高或降低升降框架,由此,可通过实现升降框架的水平调节来将墙体轻易设置在升降框架的上侧,利用因结合突起卡止于在升降框架的墙体下端收容部和固定框架各自的宽度方向两侧内部面所形成的卡定部而相结合的密封圈固定墙体,来使得墙体系统的拆除及重新组装变得容易。

技术介绍

[0002]通常,各种建筑物的室内空间划分通过固定式墙体或组装式墙体实现。最近,代替各种工序来制造多个板材并组装的组装式墙体已逐渐成为大众趋势。但是,现有的组装式墙体只注重材料的组装而忽略了拆除等,因此,一旦完成施工,则难以转移墙体或重新使用已使用过的材料。
[0003]这种现有的组装式墙体由立柱、流道、线脚、固定部件、装饰部件等组成,因此,需要大量的施工人力。而且,由于难以根据施工现场环境进行改变,因此,需根据电气配线、制冷设备等来进行定制。并且,组装式墙体具有因复杂的施工作业及较长的施工时间而难以维护维修的缺点。
[0004]建筑物的地面可在由混凝土等形成固体后,利用抹灰、瓷砖、活动地板等多种方式进行收尾,由于在各个工序中存在施工误差,因此,在现实中难以实现完整的水平。所以,在施工需满足垂直条件的隔断墙体的过程中,若以地面为基准,则有可能很自然地无法达到墙体垂直,在此情况下,需要通过高度调节装置来对墙体或支撑墙体的框架进行水平调节。尤其,对于玻璃墙等重量较大的墙体,其必要性将越专利技术显。
[0005]作为一例,针对这种能够调节高度的墙体技术有下述专利文献1公开的“具有高度调节装置的墙体”及下述专利文献2公开的“可高度调节的洁净室墙体”。
[0006]专利文献1:韩国授权专利公报第10

0941607号(公告日2010年02月11日)
[0007]专利文献2:韩国授权技术公报第20

0456489号(公告日2011年11月02日)。

技术实现思路

[0008]技术问题
[0009]专利文献1公开了具有高度调节装置的墙体,这种墙体不仅便利、稳定地调节用于按多种方式划分室内空间的墙体的高度,而且,可微调在不均匀的地面所设置的墙体的水平,但是,这将通过使用齿轮并基于把手的操作进行工作的高度调节部件来使得升降部件从支撑部件的上部进行上下升降来调节墙体的高度,因此,并不适用于建筑物的墙体,而且,由于机械装置的复杂性,存在产生故障的缺点。
[0010]专利文献2公开了可高度调节的洁净室墙体,可通过在支撑部件与升降部件之间
设置高度调节部件来能够通过升高或降低升降部件调节墙体的高度,当对设置于半导体工厂、医院、研究所、制药工厂等的洁净室时,可基于建筑物内部的高度来调节墙体的高度,因此,不仅可提高洁净室的施工性,而且,在已设置墙体的情况下,因便于事后的维护维修而能够减少管理成本,但是,当使用玻璃墙等厚度相对较薄的重墙体时,存在难以通过专利文献2的洁净室墙体的结构稳定地固定墙体的缺点。
[0011]为了解决如上所述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如下的设置有高度调节部的墙体系统,即,包括:支撑框架,设置在地面;升降框架,以能够包围支撑框架并沿着支撑框架的外侧面上下移动的方式与支撑框架相结合;以及高度调节部,设置在支撑框架与升降框架之间的空间部,用于升高或降低升降框架,由此,通过实现升降框架的水平调节来提高施工性。
[0012]而且,本专利技术的再一目的在于,提供如下的设置有高度调节部的墙体系统,即,利用因结合突起卡止于在升降框架的墙体下端收容部和固定框架各自的宽度方向两侧内部面所形成的卡定部而相结合的密封圈固定墙体来使得墙体系统的拆除及重新组装变得容易,而无需使用硅来对墙体边缘部进行收尾。
[0013]而且,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如下的设置有高度调节部的墙体系统,即,使得支撑框架、升降框架、固定框架及高度调节部的结构变得简单且墙体系统的设置、拆除及重新组装变得容易,由此,当拆除或重新组装墙体系统时,不仅可再次利用支撑框架、升降框架、固定框架、高度调节部及密封圈,而且,使得所设置的墙体的外观变薄、变美观。
[0014]技术方案
[001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设置有高度调节部的墙体系统包括:支撑框架,设置在地面;升降框架,以能够包围上述支撑框架并沿着上述支撑框架的外侧面上下移动的方式与上述支撑框架相结合;多个高度调节部,设置在上述支撑框架与上述升降框架之间,用于升高或降低上述升降框架;固定框架,以与上述支撑框架相向的方式设置在天花板;以及墙体,上端部配置在上述固定框架的内部,下端部配置在上述升降框架的墙体下端收容部内,上述高度调节部包括:支撑件,与上述支撑框架的内部相结合;以及高度调节螺栓,与上述支撑件螺纹结合,通过工具进行转动来升高或降低上述升降框架。
[0016]专利技术的效果
[0017]本专利技术的设置有高度调节部的墙体系统包括:支撑框架,设置在地面;升降框架,以能够包围支撑框架并沿着支撑框架的外侧面上下移动的方式与支撑框架相结合;以及高度调节部,设置在支撑框架与升降框架之间,用于升高或降低升降框架,由此,通过实现升降框架的水平调节来提高施工性。
[0018]而且,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效果,即,利用因结合突起卡止于在升降框架的墙体下端收容部和固定框架各自的宽度方向两侧内部面所形成的卡定部而相结合的密封圈固定墙体来使得墙体系统的拆除及重新组装变得容易,而无需使用硅来对墙体边缘部进行收尾。
[0019]而且,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设置有高度调节部的墙体系统具有如下效果,即,使得支撑框架、升降框架、固定框架及高度调节部的结构变得简单且墙体系统的设置、拆除及重新组装变得容易,由此,当拆除或重新组装墙体系统时,不仅可再次利用支撑框架、升降框架、固定框架、高度调节部及密封圈,而且,使得所设置的墙体外观变薄、变美观。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示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墙体系统的整体结构的立体图。
[0021]图2为图1的墙体系统的侧视图。
[0022]图3为图1的墙体系统的分解立体图。
[0023]图4为示出支撑框架和升降框架的剖视图。
[0024]图5为示出设置在天花板的固定框架的剖视图。
[0025]图6为密封圈的剖视图。
[0026]图7为示出设置在建筑物的侧壁的垂直框架的剖视图。
[0027]图8为第一实施例的使用高度调节螺栓的高度调节部的立体图。
[0028]图9为示出图8中的高度调节部、支撑框架及升降框架等的剖视图。
[0029]图10为示出第二实施例的高度调节螺栓及结合部件的立体图。
[0030]图11为示出图10中的高度调节部、支撑框架及升降框架等的剖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设置有高度调节部的墙体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框架,设置在地面;升降框架,以能够包围上述支撑框架并沿着上述支撑框架的外侧面上下移动的方式与上述支撑框架相结合;多个高度调节部,设置在上述支撑框架与上述升降框架之间,用于升高或降低上述升降框架;固定框架,以与上述支撑框架相向的方式设置在天花板;以及墙体,上端部配置在上述固定框架的内部,下端部配置在上述升降框架的墙体下端收容部内,上述高度调节部包括:支撑件,与上述支撑框架的内部相结合;以及高度调节螺栓,与上述支撑件螺纹结合,通过工具进行转动来升高或降低上述升降框架,上述支撑框架包括:第一底部,以与地面相邻的方式平行于地面并沿着长度方向延伸而成;以及一对第一侧面部,从上述第一底部的宽度方向两端部垂直突出并沿着长度方向延伸而成,上述升降框架包括隔板,以与地面相平行的方式在沿着垂直方向配置的两个侧板之间沿着长度方向延伸而成,将内部划分为上侧的上述墙体下端收容部和下侧的支撑框架收容部,上述固定框架包括:第二底部,以与天花板相邻的方式平行于天花板并沿着长度方向延伸而成;以及一对第二侧面部,从上述第二底部的宽度方向两端部垂直突出并沿着长度方向延伸而成,上述高度调节部还包括结合部件,与上述高度调节螺栓相结合,用于转动上述高度调节螺栓,上述高度调节螺栓包括:圆板形头部,上面部与上述隔板的下部相接触,用于支撑上述升降框架;轴部插入孔,形成在上述上面部的中心部;以及花键槽,形成在上述轴部插入孔的侧面,上述结合部件包括:轴部,能够插入在上述轴部插入孔;以及花键,形成在上述轴部的侧面,在上述轴部的上表面形成有一字槽、十字槽或多边形槽,在上述隔板形成有用于转动上述高度调节螺栓的多个工具投入孔。2.一种设置有高度调节部的墙体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框架,设置在地面;
升降框架,以能够包围上述支撑框架并沿着上述支撑框架的外侧面上下移动的方式与上述支撑框架相结合;多个高度调节部,设置在上述支撑框架与上述升降框架之间,用于升高或降低上述升降框架;固定框架,以与上述支撑框架相向的方式设置在天花板;以及墙体,上端部配置在上述固定框架的内部,下端部配置在上述升降框架的墙体下端收容部内,上述高度调节部包括:支撑件,与上述支撑框架的内部相结合;以及高度调节螺栓,与上述支撑件螺纹结合,通过工具进行转动来升高或降低上述升降框架,上述支撑框架包括:第一底部,以与地面相邻的方式平行于地面并沿着长度方向延伸而成;以及一对第一侧面部,从上述第一底部的宽度方向两端部垂直突出并沿着长度方向延伸而成,上述升降框架包括隔板,以与地面相平行的方式在沿着垂直方向配置的两个侧板之间沿着长度方向延伸而成,将内部划分为上侧的上述墙体下端收容部和下侧的支撑框架收容部,上述固定框架包括:第二底部,以与天花板相邻的方式平行于天花板并沿着长度方向延伸而成;以及一对第二侧面部,从上述第二底部的宽度方向两端部垂直突出并沿着长度方向延伸而成,上述高度调节部还包括结合部件,与上述高度调节螺栓相结合,用于转动上述高度调节螺栓,上述高度调节螺栓包括:圆板形头部,上面部与上述隔板的下部相接触,用于支撑上述升降框架;轴部插入孔,形成在上述上面部的中心部;以及花键槽,形成在上述轴部插入孔的侧面,上述结合部件包括:轴部,能够插入在上述轴部插入孔;花键,形成在上述轴部的侧面;以及结合部件头部,形成在上述轴部的一侧端部,在上述结合部件头部的上表面形成有一字槽、十字槽或多边形槽,在上述隔板形成有用于转动上述高度调节螺栓的多个工具投入孔。3.一种设置有高度调节部的墙体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框架,设置在地面;升降框架,以能够包围上述支撑框架并沿着上述支撑框架的外侧面上下移动的方式与上述支撑框架相结合;
多个高度调节部,设置在上述支撑框架与上述升降框架之间,用于升高或降低上述升降框架;固定框架,以与上述支撑框架相向的方式设置在天花板;以及墙体,上端部配置在上述固定框架的内部,下端部配置在上述升降框架的墙体下端收容部内,上述高度调节部包括:支撑件,与上述支撑框架的内部相结合;以及高度调节螺栓,与上述支撑件螺纹结合,通过工具...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清钟
申请(专利权)人:李清钟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