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装配式绿色建筑综合管廊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045929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27 14: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综合管廊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装配式绿色建筑综合管廊,针对背景技术提出的问题,现提出以下方案,包括底板和顶板,所述底板的顶部内壁和顶板底部内壁均开设有第一T型卡槽,且两个第一T型卡槽内插接有同一个第一工型侧板,所述底板的顶部内壁和顶板底部内壁均开设有第二T型卡槽,且两个第二T型卡槽内插接有同一个第二工型侧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整个综合管廊能够进行拼接装配,从而方便整个综合管廊的运输;设置有排水机构,能够自动进行排水工作,能够对综合管廊内的线路和电器元件进行一定程度的保护,防止其被水淹坏,延长其使用寿命;设置有除湿机构,能够降低综合管廊内的电器元件受潮而发生损坏情况发生的概率。的电器元件受潮而发生损坏情况发生的概率。的电器元件受潮而发生损坏情况发生的概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装配式绿色建筑综合管廊


[0001]本技术涉及综合管廊
,尤其涉及一种装配式绿色建筑综合管廊。

技术介绍

[0002]综合管廊是绿色建筑的一种,综合管廊就是地下城市管道综合走廊,即在城市地下建造一个隧道空间,将电力、通信,燃气、供热、给排水等各种工程管线集于一体,设有专门的检修口、吊装口和监测系统,实施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建设和管理,是保障城市运行的重要基础设施和“生命线”。
[0003]但是现有的综合管廊在使用时存在一些缺点:一方面,现有的综合管廊大多数为一体成型结构,这样就无法进行装配,进而就不方便进行运输;另一方面,现有的综合管廊不具备自动排水功能,那么当综合管廊内聚集大量的水时容易对内部的线路和电器元件造成损坏。因此,我们提出了一种装配式绿色建筑综合管廊。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装配式绿色建筑综合管廊。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装配式绿色建筑综合管廊,包括底板和顶板,所述底板的顶部内壁和顶板底部内壁均开设有第一T型卡槽,且两个第一T型卡槽内插接有同一个第一工型侧板,所述底板的顶部内壁和顶板底部内壁均开设有第二T型卡槽,且两个第二T型卡槽内插接有同一个第二工型侧板,所述第二工型侧板的外侧外壁通过螺栓固定有PLC控制器,且第二工型侧板的内侧外壁通过螺栓固定有湿度传感器,所述底板上设有排水机构,且第一工型侧板上设有等距离分布的除湿机构。
[0007]优选的,所述排水机构包括开设在底板顶部内壁的蓄水槽、通过螺栓固定在蓄水槽内壁的水位传感器、固定在蓄水槽四周内壁的网格板、焊接在底板背面外壁的安装板和通过螺栓固定在安装板顶部外壁的水泵。
[0008]优选的,所述除湿机构包括焊接在第一工型侧板内侧外壁的网格箱和通过螺栓固定连通在网格箱一侧外壁的抽气风扇。
[0009]优选的,所述水泵的抽水端通过抽水管与蓄水槽的内部连通,且抽水管上对夹安装有电磁阀,所述水泵的出水端连通有排水管。
[0010]优选的,所述网格箱的顶部铰接有顶盖,且网格箱内填充有氯化钙干燥剂。
[0011]优选的,所述PLC控制器通过导线依次与水位传感器、水泵、湿度传感器、抽气风扇和电磁阀电性连通,且PLC控制器连接有电源线。
[0012]优选的,两个所述第一T型卡槽呈上下对称分布,且两个第二T型卡槽也呈上下对称分布。
[0013]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0014]1、本技术通过将第一工型侧板和第二工型侧板依次插接在底板上的第一T型卡槽和第二T型卡槽内,最终在将顶板插接好,这样使得整个综合管廊能够进行拼接装配,从而方便整个综合管廊的运输;
[0015]2、设置有排水机构,综合管廊内的水通过网格板留至蓄水槽内,当水位传感器检测到蓄水槽内的水位过高时,此时PLC控制器控制水泵和电磁阀启动完成自动排水工作,这样能够对综合管廊内的线路和电器元件进行一定程度的保护,防止其被水淹坏,延长其使用寿命;
[0016]3、设置有除湿机构,当湿度传感器检测到综合管廊内处于较为潮湿的环境时,此时PLC控制器控制多个抽气风扇启动将潮湿的空气抽至网格箱内进行干燥,这样能够降低综合管廊内的电器元件受潮而发生损坏情况发生的概率。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装配式绿色建筑综合管廊的整体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装配式绿色建筑综合管廊的装配状态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9]图3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装配式绿色建筑综合管廊中排水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0]图4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装配式绿色建筑综合管廊中第二工型侧板的内侧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1]图5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装配式绿色建筑综合管廊中第一工型侧板的内侧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2]图中:1底板、2顶板、3第一T型卡槽、4第一工型侧板、5第二T型卡槽、6第二工型侧板、7PLC控制器、8蓄水槽、9水位传感器、10网格板、11安装板、12水泵、13湿度传感器、14网格箱、15抽气风扇、16顶盖、17抽水管、18排水管、19电磁阀。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0024]参照图1

5,一种装配式绿色建筑综合管廊,包括底板1、顶板2、两个第一T型卡槽3、第一工型侧板4、两个第二T型卡槽5、第二工型侧板6、PLC控制器7、湿度传感器13、排水机构和等距离分布的除湿机构,两个所述第一T型卡槽3分别开设在底板1的顶部内壁和顶板2底部内壁,且两个第一T型卡槽3呈上下对称分布,所述第一工型侧板4插接在两个第一T型卡槽3之间,两个第二T型卡槽5分别开设在底板1的顶部内壁和顶板2底部内壁,且两个第二T型卡槽5也呈上下对称分布,所述第二工型侧板6插接在两个第二T型卡槽5之间,且PLC控制器7通过螺栓固定在第二工型侧板6的外侧外壁,所述湿度传感器13通过螺栓固定在第二工型侧板6的内侧外壁,所述排水机构设置在底板1上,且等距离分布的除湿机构均设置在第一工型侧板4上,本技术通过将第一工型侧板4和第二工型侧板6依次插接在底板1上的第一T型卡槽3和第二T型卡槽5内,最终在将顶板2插接好,这样使得整个综合管廊能够进
行拼接装配,从而方便整个综合管廊的运输;
[0025]所述排水机构由蓄水槽8、水位传感器9、网格板10、安装板11和水泵12构成,所述蓄水槽8开设在底板1的顶部内壁,且水位传感器9通过螺栓固定在蓄水槽8的内壁,所述网格板10固定在蓄水槽8的四周内壁,且安装板11焊接在底板1的背面外壁,所述水泵12通过螺栓固定在安装板11的顶部外壁,且水泵12的出水端连通有排水管18,所述水泵12的抽水端通过抽水管17与蓄水槽8的内部连通,且抽水管17上对夹安装有电磁阀19,设置有排水机构,综合管廊内的水通过网格板10留至蓄水槽8内,当水位传感器9检测到蓄水槽8内的水位过高时,此时PLC控制器7控制水泵12和电磁阀19启动完成自动排水工作,这样能够对综合管廊内的线路和电器元件进行一定程度的保护,防止其被水淹坏,延长其使用寿命;
[0026]所述除湿机构由网格箱14、抽气风扇15、顶盖16和氯化钙干燥剂构成,所述网格箱14焊接在第一工型侧板4的内侧外壁,且抽气风扇15通过螺栓固定连通在网格箱14的一侧外壁,所述顶盖16铰接在网格箱14的顶部,且氯化钙干燥剂填充在网格箱14内,设置有除湿机构,当湿度传感器13检测到综合管廊内处于较为潮湿的环境时,此时PLC控制器7控制多个抽气风扇15启动将潮湿的空气抽至网格箱14内进行干燥,这样能够降低综合管廊内的电器元件受潮而发生损坏情况发生的概率;
[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装配式绿色建筑综合管廊,包括底板(1)和顶板(2),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的顶部内壁和顶板(2)底部内壁均开设有第一T型卡槽(3),且两个第一T型卡槽(3)内插接有同一个第一工型侧板(4),所述底板(1)的顶部内壁和顶板(2)底部内壁均开设有第二T型卡槽(5),且两个第二T型卡槽(5)内插接有同一个第二工型侧板(6),所述第二工型侧板(6)的外侧外壁通过螺栓固定有PLC控制器(7),且第二工型侧板(6)的内侧外壁通过螺栓固定有湿度传感器(13),所述底板(1)上设有排水机构,且第一工型侧板(4)上设有等距离分布的除湿机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装配式绿色建筑综合管廊,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机构包括开设在底板(1)顶部内壁的蓄水槽(8)、通过螺栓固定在蓄水槽(8)内壁的水位传感器(9)、固定在蓄水槽(8)四周内壁的网格板(10)、焊接在底板(1)背面外壁的安装板(11)和通过螺栓固定在安装板(11)顶部外壁的水泵(12)。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装配式绿色建筑综合管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占成元秦晓豪祁乐周伟波秦威涂娈芳
申请(专利权)人:中建科技湖北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