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提高VCC供电能力的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039244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27 14: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可控硅调光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提高VCC供电能力的电路,包括电阻R1、电阻R2、电阻R3、电阻R4、电阻R5、电容C1、二极管D1、二极管D2、稳压管Z1、稳压管Z2和三极管V1,三极管V1的基极分别与电阻R5的一端和稳压管Z1的阴极电连接,电阻R1的另一端与外设的可控硅调光器的整流桥输出母线电连接,三极管V1的发射极与二极管D2的阳极电连接,二极管D2的阴极分别与二极管D1的阴极、电容C1的一端、稳压管Z2的阴极和外设的驱动芯片的供电端电连接,使得在可控硅调光器处于小角度导通时,能够提高驱动芯片供电端的供电能力,使电路正常工作。作。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提高VCC供电能力的电路


[0001]本技术涉及可控硅调光
,特别涉及一种提高VCC供电能力的电路。

技术介绍

[0002]传统的可控硅调光电路在可控硅调光器小角度导通时,容易出现驱动芯片的供电端(即VCC)供电不足的情况,导致驱动芯片不能正常工作,出现闪灯或直接不亮的情况。现有的一般的做法是减小供电端的上拉电阻,但这样做提高供电端的供电的能力有限,且损耗明显加大,影响到驱动芯片的整体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提高VCC供电能力的电路,用以提高可控硅调光电路的驱动芯片供电端的供电能力。
[000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0005]一种提高VCC供电能力的电路,包括电阻R1、电阻R2、电阻R3、电阻R4、电阻R5、电容C1、二极管D1、二极管D2、稳压管Z1、稳压管Z2和三极管V1,所述三极管V1的基极分别与电阻R5的一端和稳压管Z1的阴极电连接,所述三极管V1的集电极分别与电阻R2的一端、电阻R3的一端和电阻R5的一端电连接,所述电阻R2的另一端与电阻R1的一端电连接,所述电阻R1的另一端与外设的可控硅调光器的整流桥输出母线电连接,所述三极管V1的发射极与二极管D2的阳极电连接,所述二极管D2的阴极分别与二极管D1的阴极、电容C1的一端、稳压管Z2的阴极和外设的驱动芯片的供电端电连接,所述二极管D1的阳极与电阻R4的一端电连接,所述电阻R4的另一端与电阻R3的另一端电连接,所述稳压管Z1的阳极分别与电容C1的另一端和稳压管Z2的阳极电连接且稳压管Z1的阳极、电容C1的另一端和稳压管Z2的阳极均接地。
[0006]进一步的,所述三极管V1为高压三极管。
[0007]进一步的,所述稳压管Z1的稳压值小于稳压管Z2的稳压值。
[0008]进一步的,所述二极管D1和二极管D2均为超快恢复二极管。
[0009]进一步的,所述电阻R1和电阻R2均为K级阻抗电阻,所述电阻R3、电阻R4和电阻R5均为M级阻抗电阻。
[0010]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0011]本技术通过电阻R1、电阻R2、电阻R3、电阻R4、电阻R5、电容C1、二极管D1、二极管D2、稳压管Z1、稳压管Z2和三极管V1之间的配合,使得在可控硅调光器处于小角度导通时,能够提高可控硅调光电路的驱动芯片供电端(即VCC)的供电能力,使电路正常工作。
附图说明
[0012]图1所示为根据本技术的一种提高VCC供电能力的电路的电路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3]为详细说明本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予以说明。
[0014]请参照图1所示,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
[0015]一种提高VCC供电能力的电路,包括电阻R1、电阻R2、电阻R3、电阻R4、电阻R5、电容C1、二极管D1、二极管D2、稳压管Z1、稳压管Z2和三极管V1,所述三极管V1的基极分别与电阻R5的一端和稳压管Z1的阴极电连接,所述三极管V1的集电极分别与电阻R2的一端、电阻R3的一端和电阻R5的一端电连接,所述电阻R2的另一端与电阻R1的一端电连接,所述电阻R1的另一端与外设的可控硅调光器的整流桥输出母线电连接,所述三极管V1的发射极与二极管D2的阳极电连接,所述二极管D2的阴极分别与二极管D1的阴极、电容C1的一端、稳压管Z2的阴极和外设的驱动芯片的供电端电连接,所述二极管D1的阳极与电阻R4的一端电连接,所述电阻R4的另一端与电阻R3的另一端电连接,所述稳压管Z1的阳极分别与电容C1的另一端和稳压管Z2的阳极电连接且稳压管Z1的阳极、电容C1的另一端和稳压管Z2的阳极均接地。
[0016]从上述描述可知,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0017]本技术通过电阻R1、电阻R2、电阻R3、电阻R4、电阻R5、电容C1、二极管D1、二极管D2、稳压管Z1、稳压管Z2和三极管V1之间的配合,使得在可控硅调光器处于小角度导通时,能够提高可控硅调光电路的驱动芯片供电端(即VCC)的供电能力,使电路正常工作。
[0018]进一步的,所述三极管V1为高压三极管。
[0019]从上述描述可知,高压三极管是一种能承受高压控制电流的半导体器件,可以把微弱信号放大成幅度值较大的电信号。
[0020]进一步的,所述稳压管Z1的稳压值小于稳压管Z2的稳压值。
[0021]从上述描述可知,在可控硅调光器处于大角度导通时,VBUS脚电压可以通过电阻R1、电阻R2、电阻R3、电阻R4和二极管D1给驱动芯片的供电端(即VCC管脚)供电,使驱动芯片正常工作。
[0022]进一步的,所述二极管D1和二极管D2均为超快恢复二极管。
[0023]从上述描述可知,超快恢复二极管是一种具有开关特性好、反向恢复时间超短的半导体二极管,常用来给高频逆变装置的开关器件作续流、吸收、钳位、隔离、输出和输入整流器,可以使开关器件的功能得到充分发挥。
[0024]进一步的,所述电阻R1和电阻R2均为K级阻抗电阻,所述电阻R3、电阻R4和电阻R5均为M级阻抗电阻。
[0025]请参照图1所示,本技术的实施例一为:
[0026]一种提高VCC供电能力的电路,包括电阻R1、电阻R2、电阻R3、电阻R4、电阻R5、电容C1、二极管D1、二极管D2、稳压管Z1、稳压管Z2和三极管V1,所述三极管V1的基极分别与电阻R5的一端和稳压管Z1的阴极电连接,所述三极管V1的集电极分别与电阻R2的一端、电阻R3的一端和电阻R5的一端电连接,所述电阻R2的另一端与电阻R1的一端电连接,所述电阻R1的另一端与外设的可控硅调光器的整流桥输出母线电连接,所述三极管V1的发射极与二极管D2的阳极电连接,所述二极管D2的阴极分别与二极管D1的阴极、电容C1的一端、稳压管Z2的阴极和外设的驱动芯片的供电端电连接,所述二极管D1的阳极与电阻R4的一端电连接,
所述电阻R4的另一端与电阻R3的另一端电连接,所述稳压管Z1的阳极分别与电容C1的另一端和稳压管Z2的阳极电连接且稳压管Z1的阳极、电容C1的另一端和稳压管Z2的阳极均接地。
[0027]所述三极管V1为高压三极管。
[0028]所述电容C1为瓷片电容。
[0029]所述稳压管Z1的稳压值小于稳压管Z2的稳压值。
[0030]所述二极管D1和二极管D2均为超快恢复二极管。
[0031]所述电阻R1和电阻R2均为K级阻抗电阻,所述电阻R3、电阻R4和电阻R5均为M级阻抗电阻。
[0032]上述的提高VCC供电能力的电路的工作原理为:
[0033]当可控硅调光器处于大角度导通时,刚开始,VBUS脚电压一路通过电阻R1、电阻R2、电阻R3、电阻R4和二极管D1给电容C1充电,另一路通过电阻R1、电阻R2和三极管V1给电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提高VCC供电能力的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电阻R1、电阻R2、电阻R3、电阻R4、电阻R5、电容C1、二极管D1、二极管D2、稳压管Z1、稳压管Z2和三极管V1,所述三极管V1的基极分别与电阻R5的一端和稳压管Z1的阴极电连接,所述三极管V1的集电极分别与电阻R2的一端、电阻R3的一端和电阻R5的一端电连接,所述电阻R2的另一端与电阻R1的一端电连接,所述电阻R1的另一端与外设的可控硅调光器的整流桥输出母线电连接,所述三极管V1的发射极与二极管D2的阳极电连接,所述二极管D2的阴极分别与二极管D1的阴极、电容C1的一端、稳压管Z2的阴极和外设的驱动芯片的供电端电连接,所述二极管D1的阳极与电阻R4的一端电连接,所述电阻R...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卢靖沈艺灵陈火生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通士达照明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