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高富玉专利>正文

一种蓄能恒温动力模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036506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27 14: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蓄能恒温动力模块,该蓄能恒温动力模块为独立的整体结构,运输现场直接连接其他设备进行使用,无需繁琐的安装,且在使用的过程中能够根据需要进行调整,降低设备整体能耗;包括壳体,根据需要置于使用地;能效组,设置在壳体内,并通过管道与外部连通;且在管道上设置有控制阀组;配电组,设置在壳体内,并与能效组连接;控制组,设置在壳体内,并与能效组和配电组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的蓄能恒温动力模块一方面缩短了施工周期,另一方面提高的施工质量,另外,通过控制组对能效组进行控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能效组进行调整,以适应不同的情况,实现了能耗的控制,进而降低了整体运行的能耗。而降低了整体运行的能耗。而降低了整体运行的能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蓄能恒温动力模块


[0001]本技术涉及蓄冷设备
,尤其是涉及一种蓄能恒温动力模块。

技术介绍

[0002]水蓄能适用于存在峰谷电价的区域,通常机组利用夜间的低谷电价制冷/热,然后通过蓄能装置将能量储存在蓄能水罐内,在白天电价高的时段可以不开启或者少开启主机,从而达到节省运行费用、降低白天时段电网压力的一种空调技术。
[0003]常见的水蓄能动力系统及控制系统是按照常规中央空调机房系统进行分散式布置,由于结构的限制,需要专业的设计人员根据机房空间进行设计,安装需要多工种人员多达5

10人,需要专业熟练工人按照设计图进行施工,然而,此种方式采购的材料多达上百种,而且在现场安装过程中损耗多,由于材料质量参差不齐、现场安装拼凑以及人为等因素,使得安装的质量受到影响。
[0004]另外,现有技术中也是常规中央空调机房系统零部件需要单独运输,并进行现场拼装的方式成型,这样无法控制质量,安全性差,使得设备能耗远远超出实际需求。
[0005]因此,急需一款降低设计施工周期,提升施工质量,降低设备能耗的智能蓄能设备。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蓄能恒温动力模块,该蓄能恒温动力模块为独立的整体结构,运输现场直接连接其他设备进行使用,无需繁琐的安装,且在使用的过程中能够根据需要进行调整,降低设备整体能耗;
[0007]本技术提供一种蓄能恒温动力模块,包括:
[0008]壳体,根据需要置于使用地;
[0009]能效组,设置在壳体内,并通过管道与外部连通;且在管道上设置有控制阀组;
[0010]配电组,设置在壳体内,并与能效组连接;
[0011]控制组,设置在壳体内,并与能效组和配电组连接。
[0012]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包括;
[0013]辅助加热组,设置在壳体内,并通过管道与外部连通,且辅助加热组还分别与配电组和控制组连接。
[0014]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辅助加热组包括:
[0015]若干辅助加热器,一端分别通过冷热源主机回水管和蓄能水罐供水管与冷热源主机回水口和蓄能水罐供水口连通;且相邻辅助加热器之间通过辅助水管连通。
[0016]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冷热源主机回水管上邻近冷热源主机回水口的一端设置有温度传感器,邻近辅助加热器的一端设置有第一阀门;蓄能水罐供水管上邻近蓄能水罐供水口的一端依次设置有第二阀门、水流开关和温度传感器,邻近辅助加热器的一端设置有第一阀门;辅助水管上设置有第一阀门。
[0017]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包括:软化补水组,设置在壳体内,并通过管道与自来水入口和软化水出口连通。
[0018]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能效组包括:
[0019]蓄能机构,设置在壳体内,并通过管道与外部连通;
[0020]释能机构,设置在壳体内,并通过管道与外部连通。
[0021]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释能机构包括:
[0022]末端供水管,设置在壳体上,且两端分别为末端供水口和末端回水口;
[0023]末端回水管,设置在壳体上,一端为末端回水口,且邻近末端回水口处依次设置有温度传感器和水流开关;
[0024]若干释能水泵,设置在壳体内,且一端与末端供水管连通,另一端与末端回水管连通;且若干释能水泵的一端与末端回水管之间设置有第二阀门。
[0025]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释能水泵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阀门;且在末端供水管上邻近末端供水口的位置也设置有第一阀门;末端供水管上邻近末端供水口和末端回水口的位置均设置有温度传感器;且末端供水管上邻近末端回水口的位置设置有水流开关。
[0026]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蓄能机构包括:
[0027]若干蓄能水泵,一端与冷热源主机供水管连通,另一端与蓄能水罐回水管连通,且蓄能水罐回水管一端设置有蓄能水罐回水口;
[0028]且,若干蓄能水泵一端与蓄能水罐回水管之间设置有第二阀门。
[0029]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蓄能水泵两侧均设置有第一阀门;蓄能水罐回水管上邻近蓄能水罐回水口的位置设置有温度传感器。
[0030]本技术的技术方案结构合理,将能效组、配电组和控制组统一安装到壳体内,形成一个整体,且通过配电组对能效组进行供电,且在控制组的作用下根据实际情况对能效组进行调整,以适应于不同情况下的运行;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为合理的整体结构,施工过程中无需现场安装,一方面缩短了施工周期,另一方面提高的施工质量,另外,通过控制组对能效组进行控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能效组进行调整,以适应不同的情况,实现了能耗的控制,进而降低了整体运行的能耗。
附图说明
[003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32]图1为本技术一种蓄能恒温动力模块的内部示意图;
[0033]图2为本技术一种蓄能恒温动力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0034]图3为后视图2后,蓄能恒温动力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0035]图4为左视图2后,蓄能恒温动力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0036]图5为右视图2后,蓄能恒温动力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0037]图6为俯视图2后,蓄能恒温动力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0038]图7为控制组的控制图。
[0039]附图标记说明:
[0040]1‑
壳体;2

能效组;211

末端供水管;212

末端回水管;213

蓄能水泵;214

末端供水口;215

末端回水口;221

释能水泵;222

蓄能水罐回水管;223

蓄能水罐回水口;224

冷热源主机供水管;225

冷热源主机供水口;3

配电组;4

控制组;5

辅助加热组;51

辅助加热器;52

冷热源主机回水管;53

蓄能水罐供水管;54

冷热源主机回水口;55

蓄能水罐供水口;56

辅助水管;10

软化补水组;101

自来水入口;102

软化水出口;41

蓄能控制单元;42

释能控制单元;43

辅热控制单元;44

冷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蓄能恒温动力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根据需要置于使用地;能效组,设置在所述壳体内,并通过管道与外部连通;且在所述管道上设置有控制阀组;配电组,设置在所述壳体内,并与所述能效组连接;控制组,设置在所述壳体内,并与所述能效组和所述配电组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能恒温动力模块,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辅助加热组,设置在所述壳体内,并通过管道与外部连通,且所述辅助加热组还分别与配电组和控制组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蓄能恒温动力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加热组包括:若干辅助加热器,一端分别通过冷热源主机回水管和蓄能水罐供水管与冷热源主机回水口和蓄能水罐供水口连通;且相邻所述辅助加热器之间通过辅助水管连通。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蓄能恒温动力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冷热源主机回水管上邻近所述冷热源主机回水口的一端设置有温度传感器,邻近所述辅助加热器的一端设置有第一阀门;所述蓄能水罐供水管上邻近蓄能水罐供水口的一端依次设置有第二阀门、水流开关和温度传感器,邻近所述辅助加热器的一端设置有第一阀门;辅助水管上设置有第一阀门。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能恒温动力模块,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软化补水组,设置在所述壳体内,并通过管道与自来水入口和软化水出口连通。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能恒温动力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能效组包括:蓄能机构,设置在所述壳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富玉
申请(专利权)人:高富玉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