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应用于森林灭火的自走引流式风力灭火机器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033441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27 13:1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应用于森林灭火的自走引流式风力灭火机器人,涉及森林防火灭火装置的技术领域,解决了消防人员灭火风险高,安全隐患大,体力消耗高,且现有的履带式风力灭火机难以进入火灾区域或在火灾区域行驶,风机灭火存在灭火效率低,需要消耗的功率比较大等问题,包括:履带行走底盘机构、推动转动机架台、高压离心风机、灭火风筒和动力部,自走引流式风力灭火机器人通过行走履带可以在复杂地形行走,体积小,质量轻便,通过灭火风筒有效增加风压和风量,降低高压离心风机的功率消耗,通过推动转动机架台可以调节灭火位置,同时可以实现计算机远程操控,保证消防人员安全。保证消防人员安全。保证消防人员安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应用于森林灭火的自走引流式风力灭火机器人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森林防火灭火装置的
,尤其涉及一种应用于森林灭火的自走引流式风力灭火机器人。

技术介绍

[0002]风力灭火机工作时取用的灭火资源是大气中的空气,进行灭火工作时,有着不受灭火资源、工作场地、水源等条件的限制的巨大优势,背负式和手持式风力灭火机是消防人员进行灭火工作时常规使用的灭火机具,虽然它们的总重量较轻,但由于消防人员连续地背负和手持风力灭火机以及在工作状态下风力灭火机产生的持续振动与噪声等原因,对于消防人员的体力是十分严重的考验,因此,在灭火过程中就要不停的轮换消防人员。另外,消防人员在火场中进行灭火过程时也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而且当着火时灌丛在1.5m高以上或者草科植物高在1m以上时,人员很难进入,而且使用背负式或者手持式灭火机的灭火效果也不好,有的地区可能存在着暗火,这时利用大型的消防设备也没有必要,现有的灭火机多采用储水灭火及泡沫灭火的方式,体积较大,部分区域无法进入进行灭火,不能持续对火灾区域进行灭火,而风机质量轻便,可以进行长时间持续性灭火工作,但风机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应用于森林灭火的自走引流式风力灭火机器人,其特征在于,包括:履带行走底盘机构(1)、推动转动机架台(2)、高压离心风机(3)、灭火风筒(4)和动力部(5),所述履带行走底盘机构(1)包括:底盘支撑架(11)和行走履带(12),底盘支撑架(11)的两侧均安装有所述行走履带(12),所述自走引流式风力灭火机器人通过位于所述底盘支撑架(11)两侧的行走履带(12)移动,所述推动转动机架台(2)安装在所述底盘支撑架(11)上,所述推动转动机架台(2)上安装有至少一个所述高压离心风机(3)和至少一个所述灭火风筒(4),每一个所述灭火风筒(4)和一个高压离心风机(3)的出风口(34)通过多个活块卡扣(45)可操作地活动连接,通过调节所述高压离心风机(3)的出风口(34)和所述灭火风筒(4)之间的间距以调节所述灭火风筒(4)内的风量及风压,所述行走履带(12)、所述推动转动机架台(2)和所述高压离心风机(3)均与所述动力部(5)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森林灭火的自走引流式风力灭火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推动转动机架台(2)包括:架体(21),所述架体(21)安装在所述底盘支撑架(11)上,所述架体(21)上安装有滑动安装板,所述滑动安装板可操作在所述架体(21)上滑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应用于森林灭火的自走引流式风力灭火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推动转动机架台(2)还包括:转台转动机构(23)和承载座(24),所述转台转动机构(23)安装在所述滑动安装板上,所述承载座(24)安装在所述转台转动机构(23)上,所述承载座(24)通过所述转台转动机构(23)可操作地在竖直平面内转动,多个所述高压离心风机(3)安装在所述承载座(24)上。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应用于森林灭火的自走引流式风力灭火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推动转动机架台(2)还包括:第一驱动电机和导轨丝杠推动机构(22),导轨丝杠推动机构(22)的固定端安装在所述架体(21)上,所述固定端上安装有所述第一驱动电机,导轨丝杠推动机构(22)的推动端和所述滑动安装板连接,所述第一驱动电机和所述动力部(5)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应用于森林灭火的自走引流式风力灭火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台转动机构(23)包括:转台支撑轴承座(233)和转台支撑轴(234),滑动安装板上安装有两个所述转台支撑轴承座(233),转台支撑轴(234)的两端分别安装在一个所述转台支撑轴承座(233)内,承载座(24)的下表面和转台支撑轴(234)的中部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应用于森林灭火的自走引流式风力灭火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台转动机构(23)还包括:齿轮齿条辅助转动机构(235),所述齿轮齿条辅助转动机构(235)包括:相互啮合的齿条部和齿轮部,所述齿轮部安装在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九庆杨春梅王成马亚强刘彤彬
申请(专利权)人:东北林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