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薄膜电容器、薄膜电容器的制造方法、电介质树脂膜以及电介质树脂膜的制造方法
[0001]本申请是申请日为2018年01月16日、申请号为201880005610.7、专利技术名称为“薄膜电容器、薄膜电容器的制造方法、电介质树脂膜以及电介质树脂膜的制造方法”的申请的分案申请。
[0002]本专利技术涉及薄膜电容器、薄膜电容器的制造方法、电介质树脂膜以及电介质树脂膜的制造方法。
技术介绍
[0003]作为电容器的一种有如下结构的电容器,即,在将具有挠曲性的树脂膜作为电介质使用的同时,配置有夹隔着树脂膜相互面对的第一对置电极及第二对置电极。此种薄膜电容器例如可以通过卷绕形成有第一对置电极的树脂膜和形成有第二对置电极的树脂膜而制作。此时,为了使薄膜电容器的尺寸紧凑,进行将树脂膜的卷绕物压制为扁平形状的操作。
[0004]作为与薄膜电容器相关的技术,专利文献1中,公开过在由作为热塑性树脂的聚
‑
2,6
‑
萘二甲酸乙二醇酯构成的膜的表面设置2种球状二氧化硅微粒的多个微细的突起的内容。专利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薄膜电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薄膜电容器具备:具有第一面以及与所述第一面相反一侧的第二面的包含固化性树脂的电介质树脂膜;形成于所述电介质树脂膜的所述第一面上的第一金属层;以及与所述电介质树脂膜的所述第二面相面对的第二金属层,所述电介质树脂膜的所述第二面的表面能为45mN/m以下,所述固化性树脂为由第一有机材料与第二有机材料的固化产物形成的热固化性树脂,所述第一有机材料为苯氧树脂,所述第二有机材料为异氰酸酯化合物,所述第一金属层及所述第二金属层均为铝层。2.一种薄膜电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薄膜电容器具备:具有第一面以及与所述第一面相反一侧的第二面的包含固化性树脂的电介质树脂膜;形成于所述电介质树脂膜的所述第一面上的第一金属层;以及与所述电介质树脂膜的所述第二面相面对的第二金属层,所述电介质树脂膜的所述第二面的表面能为45mN/m以下,所述固化性树脂为热固化性树脂,所述电介质树脂膜包含羟基及异氰酸酯基中的至少一者,所述第一金属层及所述第二金属层均为铝层。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薄膜电容器,其中,所述电介质树脂膜的所述第二面的表面能为30mN/m以下。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薄膜电容器,其中,所述第二金属层的表面能为50mN/m以上。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薄膜电容器,其中,所述第二金属层的表面能为55mN/m以上。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薄膜电容器,其中,所述电介质树脂膜的所述第一面的表面能为22mN/m以上。7.一种薄膜电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薄膜电容器具备:具有第一面以及与所述第一面相反一侧的第二面的包含固化性树脂的电介质树脂膜;形成于所述电介质树脂膜的所述第一面上的第一金属层;以及与所述电介质树脂膜的所述第二面相面对的第二金属层,其中,水与所述电介质树脂膜的所述第二面的接触角为87
°
以上,所述固化性树脂为由第一有机材料与第二有机材料的固化产物形成的热固化性树脂,所述第一有机材料为苯氧树脂,所述第二有机材料为异氰酸酯化合物,所述第一金属层及所述第二金属层均为铝层。8.一种薄膜电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薄膜电容器具备:具有第一面以及与所述第一面相反一侧的第二面的包含固化性树脂的电介质树脂膜;形成于所述电介质树脂膜的所述第一面上的第一金属层;以及与所述电介质树脂膜的所述第二面相面对的第二金属层,其中,水与所述电介质树脂膜的所述第二面的接触角为87
°
以上,所述固化性树脂为热固化性树脂,所述电介质树脂膜包含羟基及异氰酸酯基中的至少一者,
所述第一金属层及所述第二金属层均为铝层。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薄膜电容器,其中,水与所述电介质树脂膜的所述第二面的接触角为97
°
以上。10.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薄膜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市川智道,小林真一,稻仓智生,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