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龙增韧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32033266 阅读:10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27 13:1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高分子材料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尼龙增韧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尼龙增韧剂主要由如下组分制得:聚烯烃弹性体90~98份、引发剂0.1~1份、接枝单体1~5份、交联助剂0.5~1份和抗氧剂0.5~5份;交联助剂包括多官能团丙烯酸酯类化合物。尼龙增韧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引发剂、接枝单体、交联助剂、抗氧剂和部分聚烯烃弹性体的混合物料与余量聚烯烃弹性体进行熔融挤出;其中,混合物料采用主喂料方式喂入,余量聚烯烃弹性体采用侧喂料方式喂入。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引入特定的交联助剂,在接枝单体与聚烯烃弹性体接枝的同时产生微交联,与未反应的聚烯烃弹性体形成相互交叉的包覆结构,可兼顾界面相容性、加工流动性和增韧效果。可兼顾界面相容性、加工流动性和增韧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尼龙增韧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高分子材料
,尤其是涉及一种尼龙增韧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技术介绍

[0002]尼龙作为热塑性工程塑料,具有机械强度高、耐油耐酸碱、易加工成型、耐摩擦等优异性能,被广泛应用于汽车行业、电子电器行业、运动器械行业、医疗器械行业等。但尼龙缺口敏感性高,在干态和低温下韧性较差,无法满足超韧高分子材料的需求,同时由于尼龙分子链上酰胺键的存在,导致尼龙吸水率大,制品稳定性差,限制了尼龙的进一步发展。为解决这些问题,目前科研人员主要是通过添加增韧剂进行改善。
[0003]尼龙主要是以接枝或共聚极性单体的弹性体增韧为主。弹性体一般为非极性,与尼龙相容性差,需要对弹性体进行改性,如引发接枝极性单体或共聚极性单体等,在弹性体分子链上引入极性基团,提高与尼龙的界面相容性,降低尼龙由于大量酰胺键存在而吸水率高的风险。受力时,弹性体应力集中产生塑性变形,吸收能量,进而通过相互渗透的界面引发银纹和剪切带,银纹发展遇到另一弹性体便会终止,而剪切带也会阻止银纹的发展,大量消耗能量,提高材料的抗冲击性。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尼龙增韧剂,其特征在于,主要由按重量份数计的如下组分制得,聚烯烃弹性体90~98份、引发剂0.1~1份、接枝单体1~5份、交联助剂0.5~1份和抗氧剂0.5~5份;所述交联助剂包括多官能团丙烯酸酯类化合物。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尼龙增韧剂,其特征在于,主要由按重量份数计的如下组分制得:聚烯烃弹性体95~98份、引发剂0.1~0.5份、接枝单体1~3份、交联助剂0.5~0.8份和抗氧剂0.5~2份;优选的,主要由按重量份数计的如下组分制得:聚烯烃弹性体96~98份、引发剂0.1~0.3份、接枝单体1~2份、交联助剂0.5~0.6份和抗氧剂0.5~1份。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尼龙增韧剂,其特征在于,所述交联助剂包括二丙二醇二丙烯酸酯、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乙氧基化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和双三羟甲基丙烷四丙烯酸酯中任一种或多种。4.根据权利要求1

3任一项所述的尼龙增韧剂,其特征在于,所述聚烯烃弹性体为乙烯

辛烯共聚物和/或乙烯

丙烯

非共轭二烯三元共聚物;和/或,所述引发剂包括过氧化二苯甲酰、2,5

二甲基

2,5

二(叔丁基过氧基)己烷、二叔丁基过氧化物、过氧化二异丙苯和二叔丁基过氧化异丙基苯中的任一种或多种;和/或,所述接枝单体包括马来酸酐、衣康酸、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和丙烯酸中的任一种或多种;和/或,所述抗氧剂包括Antioxidant 168和Antioxidant 1010。5.权利要求1

4任一项所述的尼龙增韧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引发剂、接枝单体、交联助剂、抗氧剂和部分聚烯烃弹性体的混合物料与余量聚烯烃弹性体进行熔融挤出;其中,所述混合物料采用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殷玉明郭森唐舫成汪加胜林世康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鹿山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