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单相非隔离型共地五电平光伏并网逆变器及其控制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力电子应用
,具体涉及一种单相非隔离型共地五电平光伏并网逆变器的控制方法,适用于光伏并网逆变器,属于直流/交流(DC/AC)变换器领域。
技术介绍
[0002]当今世界能源危机加剧,生态环境不断恶化,太阳能作为可再生能源,具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重要特点,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其中光伏发电是太阳能的主要应用方式,光伏并网逆变器是光伏发电的核心装置。
[0003]光伏并网逆变器分为隔离型和非隔离型两大类,其中隔离型光伏并网逆变器含有变压器,体积较大、成本高、效率低,且安装难度较大。非隔离型光伏并网逆变器不含变压器,体积小、重量轻、成本低、效率高,且安装难度较小,但是需要抑制共模电流,安全性较低。要优化光伏并网逆变器的性能,必须改进拓扑结构和控制方法,消除共模电流并节约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针对传统光伏并网逆变器中存在的体积大、安全性低、输出电流纹波大等问题,提出一种单相非隔离型共地五电平光伏并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单相非隔离型共地五电平光伏并网逆变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并联的直流电源U
DC
和输入滤波电容C1,输入滤波电容C1的两端和五电平输出逆变电路输入相连,五电平输出逆变电路输出依次连接滤波电感L1和电网Grid。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单相非隔离型共地五电平光伏并网逆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五电平输出逆变电路由第一开关管S1,第二开关管S2,第三开关管S3,第四开关管S4,第五开关管S5,第六开关管S6,第一电解电容C
FC1
和第二电解电容C
FC2
组成,所述第一开关管S1的发射极与所述第二开关管S2的集电极、所述第三开关管S3的集电极、所述第四开关管S4的发射极、所述第六开关管S6的集电极相连接,所述第六开关管S6的发射极与所述第五开关管S5的发射极相连接,所述第三开关管S3的发射极与所述第一电解电容C
FC1
的负极相连接,所述第二电解电容C
FC2
的负极与所述第一电解电容C
FC1
的负极相连接,所述第一电解电容C
FC1
的正极与所述第四开关管S4的发射极相连接,所述第二电解电容C
FC2
的正极与所述第五开关管S5的集电极相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单相非隔离型共地五电平光伏并网逆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入滤波电容C1为电解电容,它的正极连接直流电源的正极和第一开关管S1的集电极,它的负极连接直流电源的负极和第二开关管S2的发射极。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单相非隔离型共地五电平光伏并网逆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出滤波电感L1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电解电容C
FC1
的负极,输出滤波电感L1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电网Grid。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单相非隔离型共地五电平光伏并网逆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直流电源U
DC
的负极接地,所述电网Grid的一端接地。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单相非隔离型共地五电平光伏并网逆变器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过程:工作模态1:功率传输模态,所述第一开关管S1、第三开关管S3导通,第二开关管S2、第四开关管S4、第五开关管S5,第六开关管S6关断,第一电解电容C
FC1
和第二电解电容C
FC2
均处于悬浮状态;工作模态2:功率传输模态,所述第一开关管S1、第五开关管S5,第六开关管S6导通,第二开关管S2、第三开关管S3、第四开关管S4关断,第一电解电容C
FC1
悬浮,第二电解电容C
FC...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