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材料性能测试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压铸模具材料热疲劳测试装置。
技术介绍
1、压铸模具在服役过程中反复承受金属液的高温冲击与高压压射,随后通过水雾冷却实现快速降温,导致模具表面因热应力累积产生龟裂,最终失效。传统高低温箱交替测试需将试件整体加热/冷却,无法复现压铸过程中压铸模具由模温机恒温、仅与高温金属液接触的型腔表面局部受热的特性,导致温度梯度失准,裂纹萌生位置偏离实际工况。此外,大部分金属热疲劳试验机仅模拟温度循环,忽略了实际工况中温度-压力-介质的协同作用,导致失效模式偏离真实情况。
技术实现思路
1、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压铸模具材料热疲劳测试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温度场失真、多物理场耦合不足及效率低下的问题,实现了高精度、高效率的压铸模具寿命预测与失效分析。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如下方案:
3、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压铸模具材料热疲劳测试装置,包括壳体、支撑架、夹具、第一测温部件、模温机、金属液加热装置、金属液输送机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压铸模具材料热疲劳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支撑架、夹具、第一测温部件、模温机、金属液加热装置、金属液输送机构、金属液喷射机构、脱模剂喷涂机构、脱模剂供给机构和控制系统,所述支撑架设置于所述壳体中,所述夹具设置于所述支撑架上,并用于对试件进行固定;所述金属液加热装置用于盛放并加热金属液,所述金属液喷射机构一端位于所述壳体中,另一端位于所述壳体外部,并通过所述金属液输送机构与所述金属液加热装置连接,所述金属液喷射机构用于向所述试件喷射金属液;所述脱模剂喷涂机构一端位于所述壳体中,另一端位于所述壳体外部,并与所述脱模剂供给机构连接,所述脱模剂喷涂机构用于向所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压铸模具材料热疲劳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支撑架、夹具、第一测温部件、模温机、金属液加热装置、金属液输送机构、金属液喷射机构、脱模剂喷涂机构、脱模剂供给机构和控制系统,所述支撑架设置于所述壳体中,所述夹具设置于所述支撑架上,并用于对试件进行固定;所述金属液加热装置用于盛放并加热金属液,所述金属液喷射机构一端位于所述壳体中,另一端位于所述壳体外部,并通过所述金属液输送机构与所述金属液加热装置连接,所述金属液喷射机构用于向所述试件喷射金属液;所述脱模剂喷涂机构一端位于所述壳体中,另一端位于所述壳体外部,并与所述脱模剂供给机构连接,所述脱模剂喷涂机构用于向所述试件喷涂脱模剂;所述第一测温部件用于设置于所述试件中,所述模温机的出口用于与所述试件内部的流道的进口连接,所述模温机的进口用于与所述试件内部的流道的出口连接;所述第一测温部件、所述模温机、所述金属液加热装置、所述金属液输送机构和所述脱模剂供给机构均与所述控制系统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铸模具材料热疲劳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液加热装置为金属液熔炉,所述金属液熔炉的加热部件和第二测温部件均与控制系统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铸模具材料热疲劳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液输送机构包括第一输送管、第一输送泵和第一调节阀,所述第一输送管的两端分别与所述金属液加热装置和所述金属液喷射机构连接,所述第一输送泵和所述第一调节阀均设置于所述第一输送管上,所述第一输送泵和所述第一调节阀均与所述控制系统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铸模具材料热疲劳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液喷射机构包括可调节支架和金属液喷嘴,所述可调节支架设置于所述壳体的顶部,所述可调节支架一端伸至所述壳体中并安装有所述金属液喷嘴,所述金属液输送机构远离所述金属液加热装置的一端与所述金属液喷嘴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压铸模具材料热疲劳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可调节支架包括第一支板、第二支板、第三支板、第一螺栓、第一螺母、第二螺栓、第二螺母、第三螺栓和第三螺母,所述第一支板的下端固定于所述壳体外部的顶端,所述第一支板的上端设置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二支板的一端设置有第一u形板,所述第二支板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一支板的上端位于所述第一u形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袁志钟,何伟,周泉烨,琚中毅,段海鹏,张慧慧,鞠玉琳,程晓农,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