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导轨的滑触线的清洁设备以及机械运输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027659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27 12:3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导轨(3)的滑触线(4)的清洁设备(1),所述清洁设备包括行驶机构(2),在清洁设备在导轨上的安装状态中,所述行驶机构可移动地支承在导轨(3)上,其特征在于,所述清洁设备(1)包括用于清洁滑触线(4)的摩擦轮(5),所述摩擦轮(5)借助一个传动装置固定在行驶机构上,通过该传动装置能将行驶机构的行驶运动转变为摩擦轮的转动运动,优选地,所述摩擦轮反向于行驶机构的行驶方向转动。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涉及一种用于在导轨(3)上行驶的机械运输设备、例如吊具、轨道车辆或起重机。轨道车辆或起重机。轨道车辆或起重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导轨的滑触线的清洁设备以及机械运输设备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导轨的滑触线的清洁设备。本专利技术还涉及一种用于在导轨上行驶的机械运输设备。

技术介绍

[0002]滑触线主要用于为机械运输设备供电以及机械运输设备与其固定控制站的通信,其作用是通过滑触线与安装在机械运输设备上的碳刷相接触而实现的。滑触线主要用于车间起重、流水线生产以及车站、码头的各种桥吊、门吊和电车的移动供电等。
[0003]在机械运输设备行驶过程中,碳刷与滑触线之间发生相对滑动,碳刷磨损产生粉尘,这些粉尘大多留在滑触线的凹槽内,久而久之会有大量碳粉堆积,甚至形成积碳,造成碳刷与滑触线接触不良或打火,影响供电及通信稳定行,进而严重影响设备的正常运行。因此,对滑触线定期进行积碳清理是非常必要的。
[0004]目前对滑触线的积碳层的清理主要靠手工打磨的处理方法,但是长距离的滑触线处理会消耗大量的人工和停机时间。另外,由于滑触线与碳刷的接触面位于滑触线的凹槽处,空间狭小,人工处理效果并不理想。
[0005]由现有技术已知一种清洁导轨的滑触线的方法,其中,在机械运输设备上安装一个气泵,气泵借助于输气管路与一个抽吸嘴连接,该抽吸嘴固定在机械运输设备的碳刷上并且与碳刷一起伸入滑触线凹槽中。然而,在该方法中,通过抽吸嘴仅能清理滑触线表面的浮碳并不能对牢固附着在滑触线上的积碳层进行有效清理。
[0006]另外,由现有技术还已知一种自清洁型EMS小车输送装置,该输送装置包括驱动车组、从动车组和清洁车组,清洁车组具有吸尘装置和毛刷组件。毛刷组件伸入滑触线内并且吸尘装置的吸尘嘴设置于毛刷组件两侧。在EMS小车移动过程中通过毛刷组件将滑触线表面的灰尘进行清扫并且通过吸尘装置对清扫扬起的灰尘进行吸除。然而,清洁车组也仅能对滑触线表面的灰尘进行清理,无法对积碳层进行彻底清除。另外,在该设计中对吸尘装置和毛刷组件的位置调整和更换也是非常复杂的。

技术实现思路

[0007]因此,本专利技术的任务在于,提供一种相对于现有技术改进的用于导轨滑触线的清洁设备,该清洁设备结构简单并且具有良好的清洁效果。
[0008]本专利技术的任务通过一种用于导轨的滑触线的清洁设备来解决,该清洁设备包括行驶机构,在清洁设备在导轨上的安装状态中,所述行驶机构可移动地支承在导轨上。所述清洁设备包括用于清洁滑触线的摩擦轮。通过摩擦轮可以实现将附着在滑触线表面上的积碳层和氧化层完全清除,这是在现有技术中采用吸尘嘴和毛刷组件进行清理的方案中无法实现的。另外,摩擦轮借助一个传动装置固定在行驶机构上,通过该传动装置能将行驶机构的行驶运动转变为摩擦轮的转动运动。由此,通过传动装置可以实现仅由行驶机构的运动来驱动摩擦轮,使得摩擦轮能相对于滑触线主动转动。也就是说,摩擦轮的转动不是由于在摩
擦轮和导轨的滑触线表面之间的摩擦力引起的,而是行驶机构的运动经由机械传动装置传递给摩擦轮,使摩擦轮相对于导轨主动地转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一方面,相比于在摩擦轮固定不动时或在摩擦轮通过在摩擦轮和滑触线表面之间的摩擦力而转动时,摩擦轮的主动转动能够实现更高的清洁效率,另一方面,摩擦轮的主动转动仅由行驶机构的运动实现,这可以省却用于驱动摩擦轮的驱动装置,由此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清洁设备结构简单并且成本低廉。优选地,在行驶机构行驶时所述摩擦轮的与导轨接触的部位的运动方向同向于行驶机构的行驶方向,由此能够增大在摩擦轮与滑触线之间的相对运动速度,这对于进一步提高清洁效率是非常有利的。
[0009]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扩展方案,所述行驶机构具有主体框架和枢转框架,所述主体框架借助于多个导向轮可移动地支承在导轨上,所述枢转框架借助于竖直的枢转轴支承在主体框架上并且能在关闭位置和打开位置之间枢转,所述摩擦轮固定在枢转框架上。在枢转框架的关闭位置中所述摩擦轮与滑触线接触,而在枢转框架的打开位置中所述摩擦轮与滑触线脱离。通过设置枢转框架,可便于使用者对清洁设备的操作,并且这在摩擦轮的位置调节和更换方面也是非常有利的。
[0010]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扩展方案,所述主体框架具有第一传动机构,所述枢转框架具有第二传动机构。第一传动机构和第二传动机构构成所述传动装置,摩擦轮与第二传动机构耦联。在枢转框架的关闭位置中第一传动机构与第二传动机构接合,在枢转框架的打开位置中第一传动机构与第二传动机构分离。通过该设计方案能够实现在机械运输设备运行、但无须清洁滑触线的情况下,将摩擦轮与行驶机构之间的运动传递中断,由此减少传动装置的不必要的磨损并且因而提高清洁设备的使用寿命。
[0011]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扩展方案,所述第一传动机构包括水平的第一转动轴、转动轮和第一锥齿轮,第一转动轴可转动地支承在主体框架上,转动轮和第一锥齿轮均无相对转动地安装在第一转动轴上,转动轮在清洁设备的安装状态中与导轨的上表面接触。由此,以简单和可靠的方式实现将行驶机构的运动传递到传动装置的第一传动机构上。
[0012]有利地,所述第二传动机构包括竖直的第二转动轴和第二锥齿轮,第二锥齿轮无相对转动地安装在第二转动轴上,摩擦轮支承在第二转动轴上。通过该方式可以实现将行驶机构的行驶运动可靠地转化成摩擦轮的转动运动。优选地,摩擦轮位置可调节地支承在第二转动轴上,由此能保证摩擦轮在枢转框架的关闭位置中位置准确地容纳在滑触线的凹槽中。
[0013]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扩展方案,所述第二转动轴包括第一轴部件和第二轴部件,第一轴部件和第二轴部件通过万向节连接,第二锥齿轮安装在第一轴部件上,并且摩擦轮安装在第二轴部件上。通过将第二转动轴分为第一轴部件和第二轴部件并且利用万向节将第一轴部件和第二轴部件铰接连接,能实现改变摩擦轮伸入滑触线中的深度,而不会影响锥齿轮传动的正常进行。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二轴部件借助于至少一个保持构件竖直地支承在枢转框架上,所述保持构件利用螺纹器件与枢转框架连接,在螺纹器件与枢转框架之间设有调节垫片。通过保持构件能够使第二转动轴可靠地支承在枢转框架上。另外,通过选择不同厚度的调节垫片,能够以非常简单的方式调节摩擦轮伸入滑触线中的深度。
[0014]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扩展方案,所述摩擦轮包括多个轮盘,在各轮盘之间设有间隔
套筒。通过间隔套筒能够改变各轮盘之间的间距,由此本专利技术的清洁设备的摩擦轮能够适用于具有不同间距的滑触线的导轨。
[0015]进一步地,每个轮盘包括中心轴套和包围中心轴套的材料体。轮盘利用中心轴套安装在第二轴部件上并且因而能在第二轴部件上移位。由此,摩擦轮的各轮盘能够位置准确地定位在相应的滑触线中。第二轴部件具有外螺纹,在第二轴部件上在中心轴套两端各安装有一个锁紧螺母。通过两端的锁紧螺母能将轮盘锁紧在第二轴部件上。由此,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该技术方案,摩擦轮能在第二轴部件上的任意部位处定位。
[0016]根据实际需求,摩擦轮的材料体可以是优质尼龙丝、鬃毛等。如滑触线内有积碳,所述摩擦轮的材料体优选选用磨料丝,比如氧化铝磨料丝、陶瓷磨料丝、碳化硅磨料丝等。已证实的是,由这种材料构成的摩擦轮同时具有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用于导轨(3)的滑触线(4)的清洁设备(1),所述清洁设备包括行驶机构(2),在清洁设备在导轨上的安装状态中,所述行驶机构可移动地支承在导轨(3)上,其特征在于,所述清洁设备(1)包括用于清洁滑触线(4)的摩擦轮(5),所述摩擦轮(5)借助一个传动装置固定在行驶机构上,通过该传动装置能将行驶机构的行驶运动转变为摩擦轮的转动运动,优选地,在行驶机构行驶时所述摩擦轮的与滑触线接触的部位的运动方向同向于行驶机构的行驶方向。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清洁设备(1),其特征在于,所述行驶机构(2)具有主体框架(9)和枢转框架(8),所述主体框架(9)借助于多个导向轮(11)可移动地支承在导轨上,所述枢转框架(8)借助于竖直的枢转轴(46)支承在主体框架上并且能在关闭位置和打开位置之间枢转,所述摩擦轮(5)固定在枢转框架上,在枢转框架的关闭位置中所述摩擦轮与滑触线接触,而在枢转框架的打开位置中所述摩擦轮与滑触线脱离。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清洁设备(1),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框架(9)具有第一传动机构,所述枢转框架(8)具有第二传动机构,第一传动机构和第二传动机构构成所述传动装置,摩擦轮(5)与第二传动机构耦联,在枢转框架的关闭位置中第一传动机构与第二传动机构接合,而在枢转框架的打开位置中第一传动机构与第二传动机构分离。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清洁设备(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动机构包括水平的第一转动轴(19)、转动轮(18)和第一锥齿轮(23),所述第一转动轴(19)可转动地支承在主体框架(9)上,所述转动轮(18)和第一锥齿轮(23)均无相对转动地安装在第一转动轴(19)上,所述转动轮(18)在清洁设备的安装状态中与导轨的上表面(21)接触。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清洁设备(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传动机构包括竖直的第二转动轴(22)和第二锥齿轮(24),第二锥齿轮(24)无相对转动地安装在第二转动轴上,摩擦轮(5)优选位置可调节地支承在第二转动轴上。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清洁设备(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转动轴(22)包括第一轴部件(25)和第二轴部件(26),第一轴部件(25)和第二轴部件(26)通过万向节(27)连接,第二锥齿轮(24)安装在第一轴部件(25)上,并且摩擦轮(5)安装在第二轴部件(26)上,优选地,所述第二轴部件(26)借助于至少一个保持构件(29)竖直地支承在枢转框架(8)上,所述保持构件(29)利用螺纹器件(31)与枢转框架(8)连接,在螺纹器件(31)与枢转框架(8)之间设有调节垫片。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清洁设备(1),其特征在于,所述摩擦轮(5)包括多个轮盘(36),在各轮盘(36)之间设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瑞敏曹小强朱文斌
申请(专利权)人:华晨宝马汽车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