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连接器元件的智能全自动打孔去毛刺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024322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22 18:50
用于连接器元件的智能全自动打孔去毛刺设备,工作台上表面一侧设置自动下料机构,自动下料机构下方设置推出气缸,推出气缸的前端设置定位块,定位块上表面设置定位槽,定位块一侧设置钻机,定位块另一侧设置顶紧气缸,定位块前方的工作台上设置去毛刺气缸,去毛刺气缸的活塞杆末端设置橡胶棒,定位块与去毛刺气缸之间的工作台上设置出料口,所述的推出气缸的活塞杆圆心、去毛刺气缸的活塞杆圆心、橡胶棒的圆心与定位块的定位槽的圆心位于同一中心线;本发明专利技术相对于传统的人工操作方式,大大节省了人力和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实现了连接器元件钻横孔去毛刺的批量化加工。接器元件钻横孔去毛刺的批量化加工。接器元件钻横孔去毛刺的批量化加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连接器元件的智能全自动打孔去毛刺设备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连接器生产
,尤其涉及用于连接器元件的智能全自动打孔去毛刺设备。

技术介绍

[0002]连接器也叫插接件,国内也称作接头和插座,一般是指电器接插件,即连接两个有源器件的器件,用于传输电流或信号;传统的连接器元件的钻横孔方式是,工人将连接器元件放置在钻床上钻横孔,然后取下连接器元件,使用橡胶棒等工具插入连接器元件的中心孔内进行去毛刺,这种钻横孔去毛刺的方式费工费时,效率低下。
[0003]鉴于上述原因,现研发出用于连接器元件的智能全自动打孔去毛刺设备。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用于连接器元件的智能全自动打孔去毛刺设备,相对于传统的人工操作方式,大大节省了人力和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实现了连接器元件钻横孔去毛刺的批量化加工。
[0005]本专利技术为了实现上述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用于连接器元件的智能全自动打孔去毛刺设备,是由:工作台、出料口、震盘、出料管、推出气缸、固定块、活动块、滑轨、钻机、顶紧气缸、去毛刺气缸、橡胶棒构成;工作台上表面一侧设置自动下料机构,自动下料机构下方设置推出气缸,推出气缸的前端设置定位块,定位块上表面设置定位槽,定位块一侧设置钻机,定位块另一侧设置顶紧气缸,定位块前方的工作台上设置去毛刺气缸,去毛刺气缸的活塞杆末端设置橡胶棒,定位块与去毛刺气缸之间的工作台上设置出料口,所述的推出气缸的活塞杆圆心、去毛刺气缸的活塞杆圆心、橡胶棒的圆心与定位块的定位槽的圆心位于同一中心线;
[0006]所述的定位块的结构为:固定块一侧下端设置一对滑轨,滑轨上设置活动块,活动块的下表面两侧设置一对滑块,滑块位于滑轨内,活动块通过一对滑块与一对滑轨连为一体,固定块与活动块的相向侧上端均设置凹槽,固定块的凹槽与活动块的凹槽之间构成定位槽,顶紧气缸设置于活动块一侧的工作台上,顶紧气缸的活塞杆与活动块对应连接,顶紧气缸带动活动块移动,钻机设置于固定块一侧。
[0007]所述的自动下料机构的结构为:工作台上表面设置震盘支架,震盘支架上设置震盘,震盘的下料口处设置出料管,出料管的下端靠近定位块的定位槽。
[0008]定位块的固定块与活动块之间的初始距离大于连接器元件的直径,定位槽的直径小于连接器元件的直径,操作人员将连接器元件放入自动下料机构内,通过控制台启动通过控制台启动本设备,自动下料机构内的连接器元件经过自动下料机构的震盘筛选经出料管落入固定块与活动块的凹槽之间,同时,自动下料机构的卡紧机构将出料管内的连接器元件堵住,检测机构检测到连接器元件落入定位块的定位槽内后,控制台启动顶紧气缸,顶紧气缸推动活动块与固定块接触将连接器元件卡紧,避免连接器元件钻孔过程中移动,连
接器元件卡紧后,控制台启动钻机对连接器元件进行钻横孔,钻孔完成后,控制台启动去毛刺气缸,去毛刺气缸推动橡胶棒插入连接器元件的中心孔内,然后,控制台关闭去毛刺气缸,去毛刺气缸带动橡胶棒恢复初始位置,同时,橡胶棒将连接器元件内钻横孔时产生的毛刺带出,橡胶棒恢复初始位置后,控制台关闭顶紧气缸,顶紧气缸带动活动块恢复初始位置,同时,控制台启动推出气缸,推出气缸将连接器元件推出定位块,经出料口落入工作台下方放置的接料盒内,完成连接器元件钻横孔工序,按以上步骤循环往复至完成全部的钻横孔任务。
[0009]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相对于传统的人工操作方式,大大节省了人力和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实现了连接器元件钻横孔去毛刺的批量化加工;本专利技术未详细说明处为现有常用技术。
附图说明
[0010]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0011]图1是总装俯视结构示意图;
[0012]图2是正视结构示意图;
[0013]图3是定位块结构示意图;
[0014]图中:工作台1、出料口1.1、震盘2、出料管3、推出气缸4、固定块5、活动块5.1、滑轨5.2、钻机6、顶紧气缸7、去毛刺气缸8、橡胶棒9。
具体实施方式
[0015]下面结合实施例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16]实施例1
[0017]工作台1上表面一侧设置自动下料机构,自动下料机构下方设置推出气缸4,推出气缸4的前端设置定位块,定位块上表面设置定位槽,定位块一侧设置钻机6,定位块另一侧设置顶紧气缸7,定位块前方的工作台1上设置去毛刺气缸8,去毛刺气缸8的活塞杆末端设置橡胶棒9,定位块与去毛刺气缸8之间的工作台1上设置出料口1.1,所述的推出气缸4的活塞杆圆心、去毛刺气缸8的活塞杆圆心、橡胶棒9的圆心与定位块的定位槽的圆心位于同一中心线;
[0018]所述的定位块的结构为:固定块5一侧下端设置一对滑轨5.2,滑轨5.2上设置活动块5.1,活动块5.1的下表面两侧设置一对滑块,滑块位于滑轨5.2内,活动块5.1通过一对滑块与一对滑轨5.2连为一体,固定块5与活动块5.1的相向侧上端均设置凹槽,固定块5的凹槽与活动块5.1的凹槽之间构成定位槽,顶紧气缸7设置于活动块5.1一侧的工作台1上,顶紧气缸7的活塞杆与活动块5.1对应连接,顶紧气缸7带动活动块5.1移动,钻机6设置于固定块5一侧。
[0019]实施例2
[0020]所述的自动下料机构的结构为:工作台1上表面设置震盘支架,震盘支架上设置震盘2,震盘2的下料口处设置出料管3,出料管3的下端靠近定位块的定位槽。
[0021]实施例3
[0022]定位块的固定块5与活动块5.1之间的初始距离大于连接器元件的直径,定位槽的
直径小于连接器元件的直径,操作人员将连接器元件放入自动下料机构内,通过控制台启动通过控制台启动本设备,自动下料机构内的连接器元件经过自动下料机构的震盘2筛选经出料管3落入固定块5与活动块5.1的凹槽之间,同时,自动下料机构的卡紧机构将出料管3内的连接器元件堵住,检测机构检测到连接器元件落入定位块的定位槽内后,控制台启动顶紧气缸7,顶紧气缸7推动活动块5.1与固定块5接触将连接器元件卡紧,避免连接器元件钻孔过程中移动,连接器元件卡紧后,控制台启动钻机6对连接器元件进行钻横孔,钻孔完成后,控制台启动去毛刺气缸8,去毛刺气缸8推动橡胶棒9插入连接器元件的中心孔内,然后,控制台关闭去毛刺气缸8,去毛刺气缸8带动橡胶棒9恢复初始位置,同时,橡胶棒9将连接器元件内钻横孔时产生的毛刺带出,橡胶棒9恢复初始位置后,控制台关闭顶紧气缸7,顶紧气缸7带动活动块5.1恢复初始位置,同时,控制台启动推出气缸4,推出气缸4将连接器元件推出定位块,经出料口1.1落入工作台下方放置的接料盒内,完成连接器元件钻横孔工序,按以上步骤循环往复至完成全部的钻横孔任务。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用于连接器元件的智能全自动打孔去毛刺设备,是由:工作台(1)、出料口(1.1)、震盘(2)、出料管(3)、推出气缸(4)、固定块(5)、活动块(5.1)、滑轨(5.2)、钻机(6)、顶紧气缸(7)、去毛刺气缸(8)、橡胶棒(9)构成;其特征在于:工作台(1)上表面一侧设置自动下料机构,自动下料机构下方设置推出气缸(4),推出气缸(4)的前端设置定位块,定位块上表面设置定位槽,定位块一侧设置钻机(6),定位块另一侧设置顶紧气缸(7),定位块前方的工作台(1)上设置去毛刺气缸(8),去毛刺气缸(8)的活塞杆末端设置橡胶棒(9),定位块与去毛刺气缸(8)之间的工作台(1)上设置出料口(1.1),所述的推出气缸(4)的活塞杆圆心、去毛刺气缸(8)的活塞杆圆心、橡胶棒(9)的圆心与定位块的定位槽的圆心位于同一中心线;所述的定位块的结构为:固定块(5)一侧下端设置一对滑轨(5.2),滑轨(5.2)上设置活动块(5.1),活动块(5.1)的下表面两侧设置一对滑块,滑块位于滑轨(5.2)内,活动块(5.1)通过一对滑块与一对滑轨(5.2)连为一体,固定块(5)与活动块(5.1)的相向侧上端均设置凹槽,固定块(5)的凹槽与活动块(5.1)的凹槽之间构成定位槽,顶紧气缸(7)设置于活动块(5.1)一侧的工作台(1)上,顶紧气缸(7)的活塞杆与活动块(5.1)对应连接,顶紧气缸(7)带动活动块(5.1)移动,钻机(6)设置于固定块(5)一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连接器元件的智能全自动打孔去毛刺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自动下料机构的结构为:工作...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武红建李新生
申请(专利权)人:洛阳市鑫鼎源光电元件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