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减震器复原缓冲机构及减振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021903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22 18:4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减震器复原缓冲机构及减振器,通过设置上段直径较下段直径小的工作缸,以及弹簧下座的外壁与工作缸上段的内壁接触,活塞杆穿过弹簧上座、缓冲弹簧和弹簧下座后安装在工作缸中,缓冲弹簧和弹簧下座均能够沿着活塞杆的中心线方向移动,在弹簧下座的底面设置有节流槽,节流槽同时与弹簧下座的内壁和外壁连通,弹簧下座的外侧设计有环形槽,环形槽中安装有密封圈,密封圈与工作缸上段过盈配合,在弹簧下座下方的活塞杆上安装固定环这一核心技术方案,以及由该技术核心形成的减震器,避免固定环与缓冲弹簧或者橡胶缓冲块接触时产生较大的冲击,避免压力波动,使复原行程末端平稳过渡,大大减少冲击力度,提高车辆舒适性和操控性。适性和操控性。适性和操控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减震器复原缓冲机构及减振器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减震器
,具体涉及一种减震器复原缓冲机构及减振器。

技术介绍

[0002]悬架系统中由于弹性元件受冲击产生振动,为改善汽车行驶平顺性,悬架中与弹性元件并联安装减振器,为衰减振动,汽车悬架系统中采用减振器多是液力减振器,其工作原理是当车架(或车身)和车桥间受振动出现相对运动时,减振器内的活塞上下移动,减振器腔内的油液便反复地从一个腔经过不同的孔隙流入另一个腔内。此时孔壁与油液间的摩擦和油液分子间的内摩擦对振动形成阻尼力,使汽车振动能量转化为油液热能,再由减振器吸收散发到大气中。在油液通道截面和等因素不变时,阻尼力随车架与车桥(或车轮)之间的相对运动速度增减,并与油液粘度有关。
[0003]常规的汽车油液减震器复原端缓冲结构是靠导向器与缓冲弹簧或者橡胶缓冲块接触碰撞,缓冲弹簧或者橡胶缓冲块压缩变形来消减复原行程末端的能量,但是缓冲弹簧的刚度是线性的,橡胶缓冲块的变形量较小,当复原行程末端冲击较大或者很大时,缓冲弹簧和橡胶缓冲块不能完全吸收冲击能量,对导向器之间会出现刚性碰撞,产生很大的冲击,产生噪音,对车辆的舒适性和操控性造成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克服上述存在之不足,本专利技术的专利技术人通过长期的探索尝试以及多次的实验和努力,不断改革与创新,提出了一种减震器复原缓冲机构及减振器,其通过减小油液流通的通道,增大油液流通的阻力,减小复原行程末端时减活塞杆的冲击能量,避免固定环与缓冲弹簧或者橡胶缓冲块接触时产生较大的冲击,避免压力波动,使复原行程末端平稳过渡,大大减少冲击力度,有利于提高车辆舒适性和操控性,可根据不同车型需求,调整该复原缓冲机构的结构,可以调节缓冲能量的变化速度和能量大小,能适应不同车型要求。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减震器复原缓冲机构及减振器。包括工作缸、活塞杆、弹簧上座、缓冲弹簧、弹簧下座、固定环和复原阀系,工作缸上段直径较下段直径小,缓冲弹簧上方固定设置弹簧上座并在下端固定设置弹簧下座,弹簧上座与工作缸过盈配合固定在工作缸上端,弹簧下座的外壁与工作缸上段的内壁接触,活塞杆穿过弹簧上座、缓冲弹簧和弹簧下座后安装在工作缸中,缓冲弹簧和弹簧下座均能够沿着活塞杆的中心线方向移动,在弹簧下座的底面设置有节流槽,节流槽同时与弹簧下座的内壁和外壁连通,弹簧下座的外侧设计有环形槽,环形槽中安装有密封圈,密封圈与工作缸上段过盈配合,在弹簧下座下方的活塞杆上安装固定环,在活塞杆的下端末端安装复原阀系。
[0006]根据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减震器复原缓冲机构及减振器,其进一步的优选技术方案是:在工作缸的上端设置有导向器,导向器过盈配合安装在工作缸上端,导向器对活塞杆起到引导作用。
[0007]根据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减震器复原缓冲机构及减振器,其进一步的优选技术方案是:弹簧上座与导向器下端面贴合。
[0008]根据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减震器复原缓冲机构及减振器,其进一步的优选技术方案是:工作缸分为上段和下段,工作缸上段直径小于下段直径,两段的中心线重合设置,且在连接处设置锥形面进行过渡连接。
[0009]根据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减震器复原缓冲机构及减振器,其进一步的优选技术方案是:工作缸内径从小到大的过渡的锥形面的长度根据冲缓冲量的大小进行设定,过渡锥形面越短,缓冲冲量的变化量越快,过渡锥形面越长,缓冲冲量的变化量越慢。
[0010]根据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减震器复原缓冲机构及减振器,其进一步的优选技术方案是:所述节流槽为连通弹簧下座的内壁和外壁的直槽,直槽沿弹簧下座的半径方向设置。
[0011]根据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减震器复原缓冲机构及减振器,其进一步的优选技术方案是:所述节流槽的数量为一个或一个以上。
[0012]根据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减震器复原缓冲机构及减振器,其进一步的优选技术方案是:所述节流槽的横截面的形状为半圆形,直径与弹簧下座的表面重合。
[0013]根据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减震器复原缓冲机构及减振器,其进一步的优选技术方案是:节流槽的数量和横截面积根据缓冲能量大小进行适应性的匹配。
[0014]一种具有减震器复原缓冲机构的减振器,其包括所述权利要求1

9中任一种复原缓冲机构构成的减振器。
[0015]相比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有益效果:1、该减震器复原缓冲机构,通过减小油液流通的通道,增大油液流通的阻力,减小复原行程末端时减活塞杆的冲击能量,避免固定环与缓冲弹簧或者橡胶缓冲块接触时产生较大的冲击,避免压力波动,使复原行程末端平稳过渡,大大减少冲击力度,有利于提高车辆舒适性和操控性。
[0016]2、可根据不同车型需求,调整该复原缓冲机构的结构,可以调节缓冲能量的变化速度和能量大小,能适应不同车型要求。
[0017]3、该复原液压减缓机构可根据不同需求调整不同的缓冲起始位置和状态进行相应的缓冲力,使得缓冲更加平稳,导向器、缓冲弹簧、固定环等部件受到的冲击力小,使用寿命更长。
附图说明
[001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0019]图1是本专利技术一种减震器复原缓冲机构及减振器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2是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0021]图3是本专利技术一种减震器复原缓冲机构及减振器的复原缓冲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4是本专利技术一种减震器复原缓冲机构及减振器的弹簧下座结构示意图。
[0023]图5是本专利技术一种减震器复原缓冲机构及减振器的弹簧下座的正视图。
[0024]图6是现有的减振器结构示意图。
[0025]图中标记分别为:1.活塞杆
ꢀꢀ
2.导向器
ꢀꢀ
3.工作缸 301.工作缸上段
ꢀꢀ
302.工作缸下段
ꢀꢀ
303.过渡锥形面
ꢀꢀ
4.弹簧上座
ꢀꢀ
5.缓冲弹簧
ꢀꢀ
6.弹簧下座 601.节流槽 602.环形槽
ꢀꢀ
7.密封圈
ꢀꢀ
8.固定环
ꢀꢀ
9.复原阀系。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为使本专利技术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对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是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因此,以下提供的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专利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专利技术的选定实施方式。
[00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减震器复原缓冲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工作缸、活塞杆、弹簧上座、缓冲弹簧、弹簧下座、固定环和复原阀系,工作缸上段直径较下段直径小,缓冲弹簧上方固定设置弹簧上座并在下端固定设置弹簧下座,弹簧上座与工作缸过盈配合固定在工作缸上端,弹簧下座的外壁与工作缸上段的内壁接触,活塞杆穿过弹簧上座、缓冲弹簧和弹簧下座后安装在工作缸中,缓冲弹簧和弹簧下座均能够沿着活塞杆的中心线方向移动,在弹簧下座的底面设置有节流槽,节流槽同时与弹簧下座的内壁和外壁连通,弹簧下座的外侧设计有环形槽,环形槽中安装有密封圈,密封圈与工作缸上段过盈配合,在弹簧下座下方的活塞杆上安装固定环,在活塞杆的下端末端安装复原阀系。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减震器复原缓冲机构,其特征在于,在工作缸的上端设置有导向器,导向器过盈配合安装在工作缸上端,导向器对活塞杆起到引导作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减震器复原缓冲机构,其特征在于,弹簧上座与导向器下端面贴合。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减震器复原缓冲机构,其特征在于,工作缸分为上段和下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飞铭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宁江山川机械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