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用能监控统计能源消耗碳排放管理方法及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2021775 阅读:4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22 18:4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基于用能监控统计能源消耗碳排放管理方法,系统及装置,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获取能源消耗量及对应的排放系数,得到每个时段内的历史碳排放总量;基于连续两个时段内的碳排放总量得到变化强度;通过变化强度集合建立变化强度预测模型,预测出下一时段与当前时段的变化强度;测算下一时段的碳排放总量;建立碳排放预警模型,通过排放预警模型对预测的下一时段的碳排放总量进行分析,得到预警结果。能定时或者实时的对碳排放量进行监控,并且能够保证结果足够准确;能预测出下一阶段的碳排放量,基于碳排放预警模型对预测出的下一时段的碳排放总量进行分析,结合碳排放指标,能够优化用能方案,真正做到减少碳排放量。量。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用能监控统计能源消耗碳排放管理方法及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碳排放管理
,尤其涉及一种基于用能监控统计能源消耗碳排放管理方法及系统。

技术介绍

[0002]碳排放量是指在生产、运输、使用及回收该产品时所产生的平均温室气体排放量。而动态的碳排放量,则是指每单位货品累积排放的温室气体量,同一产品的各个批次之间会有不同的动态碳排放量。
[0003]目前,越来越多的企业或者相关单位在关注着碳排放量的情况,但是,统计碳排放量对于大多数企业来讲,并没有这方面的意识;而已涉及到这方面考虑的企业大多数是通过不够精确的统计再去计算某一时段内总的碳排放量,由于前者不够精确,势必会导致后者的计算不够精确。还有部分企业会请第三方鉴定和统计机构来统计该企业碳排放情况,数据虽然相对比较精准,但是仅能统计一小段时间范围的排放量,无法做到常态化统计,无法做好碳排放指标的合理安排。由于统计不够准确,因此更不能清晰的预估出后续某个时段内总的碳排放量或者相关系统。
[0004]总之,尤其是各个企业的碳排放量无法精准统计或者常态化统计,对于碳指标的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用能监控统计能源消耗碳排放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获取每个时段内待管理区域的能源消耗量及对应的排放系数,得到每个时段内的历史碳排放总量;基于连续两个时段内的碳排放总量得到变化强度;通过变化强度集合建立变化强度预测模型,基于当前时段与上一时段的变化强度预测出下一时段与当前时段的变化强度;通过下一时段与当前时段的变化强度测算下一时段的碳排放总量;建立碳排放预警模型,通过排放预警模型对预测的下一时段的碳排放总量进行分析,得到预警结果。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用能监控统计能源消耗碳排放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每个时段内待管理区域的能源消耗量及对应的排放系数,包括以下步骤:根据待管理区域内的能源类型获取相应的排放系数;获取每个时段内待管理区域的能源类型对应的表计读数;基于排放系数和表计读数,通过以下公式得到各个阶段的碳排放总量:其中,p
i
和b
i
表示能源类型获取相应的排放系数,i表示能源类型的数量,C表示总能源消耗量,N
当前
表示当前时段能源类型对应的表计读数,N
上一
表示上一时段能源类型对应的表计读数。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用能监控统计能源消耗碳排放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变化强度通过预设变化强度算法得到,包括:其中,Y为变化强度,X
当前
为当前时段内的调整权重值,A
当前
为当前时段内碳排放总量的数值,X
上一
为上一时段内的调整权重值,A
上一
为上一时段内碳排放总量的数值,D
第一
表示第一调整值,第一调整值是当前时段内由于偏差被赋予的数值,D
第二
表示第二调整值,第二调整值是上一时段内由于偏差被赋予的数值,Z
当前
表示当前时段内企业基准碳排放数据,Z
上一
表示上一时段内企业基准碳排放数据,Z表示总排放量,总排放量为周期内允许企业的总排放量。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用能监控统计能源消耗碳排放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碳排放预警模型包括至少三个模型:第一模型为盲测预警模型,基于各个阶段预分配的企业基准碳排放数据建立盲测预警模型,将下一时段的碳排放总量与盲测预警模型进行对比,得到预警信息;第二阶段为滚动预警模型,将已知的各个阶段的碳排放总量进行汇总,并结合因果关
系对盲测预警模型进行修正,得到滚动预警模型,将下一时段的碳排放总量与滚动预警模型进行对比,得到预警信息;第三阶段为规律预警模型,将已知的各个阶段的碳排放总量进行汇总形成稳定数据库,基于稳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从俊蔡得利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青橄榄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