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护理床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018264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22 18:3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电动护理床,其包括床体、床垫、气囊单元和电磁充放气单元,其中气囊单元包括囊垫、形成在囊垫上且相对独立囊腔的多个囊体,每个囊体至少有一个气体接口,且进入囊体内的气体流向相反;电磁充放气单元与每条气囊相连通,且具有充气模式、放气模式、以及在可调节频率的充气模式和放气模式之间切换的充放气模式。本发明专利技术在无需拆装的前提下,直接平铺在床垫上,而且在对应充气和/或放气中,能够提供使用者不同的功能,尤其是按频率实施充放气时,通过不同流向的气流对身体接触部分进行冲击,不仅体感好,而且所形成震动效果也是最佳的。佳的。佳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动护理床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动护理床。

技术介绍

[0002]众所周知,电动护理床用于病人或老人的治疗和康复护理使用,开始主要用于医院,随着经济的发展电动护理床也进入了普通百姓家庭,成为了居家养老新选择,大大减轻了护理人员的负担。
[0003]目前,电动护理床的床垫都是比较柔软的,尤其是腰部支撑,为了避免长期卧躺不适应,常规的做法是在腰部所在位置安装按摩器,通过按摩器对使用者进行穴位按摩,以增加卧躺的舒适性。
[0004]常规的床垫是不带按摩器的,按摩器基本上都是需要时候就安装,不需要时候就拆除,这样一来,一旦使用者自己不方便实施安装,就显示格外的麻烦,致使大部分使用者无法接受,因此,这种增加卧躺舒适性方式很难推广。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改进的电动护理床。
[0006]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取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动护理床,其包括床体、床垫、气囊单元和电磁充放气单元,其中气囊单元包括囊垫、形成在囊垫上且相对独立囊腔的多个囊体,每个囊体至少有一个气体接口,且进入囊体内的气体流向相反;电磁充放气单元与每条气囊相连通,且具有充气模式、放气模式、以及在可调节频率的充气模式和放气模式之间切换的充放气模式,其中在充气模式下,气囊形成柔性支撑;在放气模式下供使用者卧和/或坐;在充放气模式下形成震动以间歇式冲击使用者与气囊的身体接触部位。
[0007]优选地,囊体呈条状,且沿着床垫的宽度方向延伸,其中每相邻两个囊体之间的气流流向相反。这样设置,能够形成一种错位感式震动,进一步提升震动效果。
[0008]进一步的,囊垫在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延伸的外接耳,且所述外接耳通过外接件可拆卸的安装在所述床垫上。这样设置主要是方便囊体的定位。
[0009]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具体实施和优选方面,电磁充放气单元包括充气泵、气管、电磁控制阀,电磁控制阀包括具有气流流道的阀座、电磁线圈、阀芯、弹簧,气流流道包括上下设置的第一流道、自第一流道的一侧与第一流道相连通的第二流道,阀芯活动设置在第一流道内,且第一流道的上下两端部形成排气口和进气口,第二流道远离第一流道端部形成与气囊连通的出气口,电磁线圈通电后,阀芯上顶,弹簧压缩,进气口与出气口连通;电磁线圈失电后,阀芯下落,弹簧恢复,排气口与出气口连通。通过电磁线圈的通电和失电,能够快速且准确的实施充气模式、放气模式或充放气模式。
[0010]优选地,阀座包括自上而下依次组装且相对密封连接的第一座体、第二座体和第
三座体,其中所述出气口和所述排气口位于所述第一座体且相互连通设置,所述电磁线圈安装在所述第三座体上,所述阀芯安装在所述第二座体上且与所述电磁线圈相对衔接,所述进气口设置在所述第二座体上。组装方便,因此,便于各个部件的更换。
[0011]进一步的,第一座体的顶部开设有与所述阀芯相匹配的排气槽,在所述排气槽的顶部还设有具有缺口的排气盖,其中所述排气槽与所述缺口连通形成所述排气口,所述的排气盖呈十字型,且分布在所述排气盖的顶部和所述阀芯的顶部形成安装槽,所述弹簧两端部安装在所述的安装槽中。排气槽的设置便于阀芯塞入实施密封,同时排气盖对排气槽形成一定的保护作用。
[0012]根据本专利技术又一个具体实施和优选方面,出气口自排气槽底部水平向外延伸且呈扁平口。出气口的位置分布,可以进一步缩小阀芯的运动行程,使得整体结构小型化,同时出气口呈扁平口,这样设置,有利于瞬间提供冲击效果,增强震动幅度。
[0013]进气口与所述出气口位于所述阀座的同侧,也呈水平延伸的扁平口,所述的电磁充放气单元还包括与所述进气口相连通的进气接头,所述的进气接头与所述进气泵相连通。
[0014]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又一个具体实施和优选方面,进气口与出气口位于阀座的同侧,也呈水平延伸的扁平口,电磁充放气单元还包括与所述进气口相连通的进气接头,进气接头与所述进气泵相连通。同理,在充气时,使得气流进入的动力瞬间增大,从而也减少电磁线圈所需要的动力,降低规格,降低成本。
[0015]优选地,出气口密封连接有出口分流接头,其中出口分流接头具有多个所述囊体一一对应的出气接口,气管包括将出气接口与气体接口一一对应并相连通的支气管。在此,通过出口分流接头的分流下,进一步提升气体对气囊的冲击效果。
[0016]此外,电磁线圈包括线圈框架、线圈体、位于线圈体中且自线圈框架顶部穿出的磁芯、以及用于将磁芯与阀芯相连接的连杆,其中连杆、磁芯、及阀芯三者中心线共线设置。方便组装,而且也避免磁芯出现运动错位导致密封不足而引发冲击力度不够的现象发生。
[0017]优选地,磁芯包括磁芯杆和磁芯帽,电磁线圈还包括套设在磁芯杆外周且位于磁芯帽和线圈框架之间的衔铁片,其中衔铁片的中部形成沉头孔,失电时,磁芯帽配合在所述沉头孔内。这样更能够确保阀芯受力均匀,避免出现密封不足。
[0018]进一步的,线圈框架的底部形成有连接孔,电磁线圈还包括与磁芯同芯的连接销,其中连接销与连接孔配合并将线圈框架与第三座体固定连接。组装方便,且定位稳定。
[0019]优选地,上述囊体具有充气模式、放气模式、以及在可调节频率的充气模式和放气模式之间切换的充放气模式,其中在充气模式下,气囊形成柔性支撑;在放气模式下供使用者卧和/或坐;在充放气模式下形成震动以间歇式冲击使用者与气囊的身体接触部位。
[0020]由于以上技术方案的实施,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本专利技术在无需拆装的前提下,直接平铺在床垫上,而且在对应充气和/或放气中,能够提供使用者不同的功能,尤其是按频率实施充放气时,通过不同流向的气流对身体接触部分进行冲击,不仅体感好,而且所形成震动效果也是最佳的,因此,有很大的市场前景,非常实用,也解决了久卧使用者身体不适的问题,很有推广价值。
附图说明
[0021]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的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22]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理疗床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的局部结构放大示意图;图3为图2中电磁控制阀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中电磁控制阀的组装示意图;图5为图4中电磁线圈的组装示意图;图6为图4中第一座体的结构示意图;其中:A、气囊单元;a1、囊垫;a10、外接耳;a2、囊体;a20、气体接口;B、电磁充放气单元;b1、充气泵;b2、气管;b20、支气管;b3、电磁控制阀;b30、阀座;a、进气口;b、出气口;c、排气口;300、第一座体;301、第二座体;302、第三座体;b31、电磁线圈;310、线圈框架;311、线圈体;312、磁芯;g、磁芯杆;m、磁芯帽;313、连杆;314、衔铁片;315、连接销;316、连接法兰;f、排气盖;e、排气槽;h、安装槽;s、密封圈;b32、阀芯;b33、弹簧;b4、出口分流接头;b40、出气接口;b5、进气接头;q、密封件;k、安装壳;C、床垫;T、床体。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为使本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动护理床,其包括床体和床垫,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动护理床还包括包括气囊单元和电磁充放气单元,其中所述气囊单元包括囊垫、形成在所述囊垫上且相对独立囊腔的多个囊体,每个所述囊体至少有一个气体接口,且进入所述囊体内的气体流向相反;所述电磁充放气单元与每条所述气囊相连通,且具有充气模式、放气模式、以及在可调节频率的充气模式和放气模式之间切换的充放气模式,其中在充气模式下,所述气囊形成柔性支撑;在所述放气模式下供使用者卧和/或坐;在充放气模式下形成震动以间歇式冲击使用者与气囊的身体接触部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护理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囊体呈条状,且沿着所述床垫的宽度方向延伸,其中每相邻两个所述囊体之间的气流流向相反。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动护理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囊垫在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延伸的外接耳,且所述外接耳通过外接件可拆卸的安装在所述床垫上。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护理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磁充放气单元包括充气泵、气管、电磁控制阀,所述电磁控制阀包括具有气流流道的阀座、电磁线圈、阀芯、弹簧,所述气流流道包括上下设置的第一流道、自所述第一流道的一侧与所述第一流道相连通的第二流道,所述阀芯活动设置在所述第一流道内,且所述第一流道的上下两端部形成排气口和进气口,所述第二流道远离所述第一流道端部形成与所述气囊连通的出气口,所述电磁线圈通电后,所述阀芯上顶,所述弹簧压缩,所述进气口与所述出气口连通;所述电磁线圈失电后,所述阀芯下落,所述弹簧恢复,所述排气口与所述出气口连通。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宇豪苏瑜
申请(专利权)人:康辉医疗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