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高压氧专用床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991344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20 02: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婴儿高压氧专用床,包括底板,底板的内部设置有移动机构,底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高压氧仓本体,高压氧仓本体内腔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壳体,壳体的内部设置有伸缩机构,伸缩机构的顶部设置有横板,横板的顶部设置有摇摆机构,摇摆机构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卡板,卡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床体;移动机构包括凹槽、卡块、第一电动伸缩杆、移动块、第二电动伸缩杆、固定块、移动板和车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了婴儿高压氧专用床不便于移动,在医护人员把婴儿放到婴儿托板上,推动托板移动至高压氧仓内的移动速度不便于控制,容易对婴儿造成惊吓,且婴儿在高压氧仓内因为封闭的空间而产生抗拒和恐惧感,无法对婴儿的心理进行舒缓的问题。题。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婴儿高压氧专用床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尤其涉及婴儿高压氧专用床。

技术介绍

[0002]医疗器械是指直接或者间接用于人体的仪器、设备、器具、体外诊断试剂及校准物、材料以及其他类似或者相关的物品,目的是疾病的诊断、预防、监护、治疗或者缓解,损伤的诊断、监护、治疗、缓解或者功能补偿,生理结构或者生理过程的检验、替代、调节或者支持,生命的支持或者维持,妊娠控制,通过对来自人体的样本进行检查,为医疗或者诊断目的提供信息。
[0003]在婴儿患有缺氧症时,需要使用到高压氧仓,现有的婴儿高压氧专用床不便于移动,医护人员把婴儿放到婴儿托板上,推动托板移动至高压氧仓内的移动速度不仅不便于控制,容易对婴儿造成惊吓,且婴儿在高压氧仓内因为封闭的空间而产生抗拒和恐惧感,无法对婴儿的心理进行舒缓,不利于人们的使用。
[0004]因此,有必要提供婴儿高压氧专用床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提供婴儿高压氧专用床,解决了婴儿高压氧专用床不便于移动,医护人员把婴儿放到婴儿托板上,推动托板移动至高压氧仓内的移动速度不仅不便于控制,容易对婴儿造成惊吓,且婴儿在高压氧仓内因为封闭的空间而产生抗拒和恐惧感,无法对婴儿的心理进行舒缓的问题。
[000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的婴儿高压氧专用床,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内部设置有移动机构,所述底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高压氧仓本体,所述高压氧仓本体内腔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壳体,所述壳体的内部设置有伸缩机构,所述伸缩机构的顶部设置有横板,所述横板的顶部设置有摇摆机构,所述摇摆机构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卡板,所述卡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床体;
[0007]所述移动机构包括凹槽、卡块、第一电动伸缩杆、移动块、第二电动伸缩杆、固定块、移动板和车轮,所述卡块的顶部与凹槽内腔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电动伸缩杆的顶端通过销轴与卡块的正面活动连接,所述第一电动伸缩杆的底端通过销轴与移动块的正面活动连接,所述移动块的底部与第二电动伸缩杆的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电动伸缩杆的一端通过销轴与固定块的正面活动连接,所述第二电动伸缩杆的另一端与移动板的一侧固定连接,所述车轮的一侧与移动板的另一侧固定连接;
[0008]所述伸缩机构包括电机、转杆、齿轮、齿板、连接板、滑轮、连接块、滑块、滑杆、支撑柱和固定板,所述转杆的后端与电机的正面固定连接,所述转杆的表面与齿轮的内部固定连接,所述齿轮的底部与齿板的顶部啮合,所述齿板的底部与连接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滑轮的顶部与连接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滑轮的底部与高压氧仓本体内腔的底部活动连接,所述齿板的左侧延伸至壳体的内部并与连接块的右侧固定连接,所述连接块的顶部与
滑块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滑块的内部与滑杆的表面滑动连接,所述滑杆的两端均与壳体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滑块的顶部与支撑柱的底端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柱的顶端延伸至壳体的顶部并与固定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板的顶部与横板的底部活动连接;
[0009]所述摇摆机构包括第三电动伸缩杆、第一支撑块、第二支撑块、弹簧、第三支撑块、支撑杆和活动块,所述第三电动伸缩杆、第三支撑块和活动块的底部均与横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三电动伸缩杆的顶端与第一支撑块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撑块和第二支撑块的顶部均与卡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撑块的底部与弹簧的顶端固定连接,所述弹簧的底端与第三支撑块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杆的顶端与卡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杆的底端通过销轴与活动块的正面活动连接。
[0010]优选的,所述底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支撑座,所述支撑座的数量为四个。
[0011]优选的,所述电机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背面与高压氧仓本体的内壁固定连接。
[0012]优选的,所述固定板的底部螺纹连接有螺栓,所述螺栓与横板螺纹连接。
[0013]优选的,所述床体的内部设置有保护垫,所述保护垫为橡胶材质。
[0014]优选的,所述高压氧仓本体的左侧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的径向剖面形状为圆形。
[0015]优选的,所述高压氧仓本体的左侧通过铰链铰接有玻璃门,所述玻璃门的正面固定连接有拉手。
[0016]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技术提供的婴儿高压氧专用床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7]本技术提供婴儿高压氧专用床,利用移动机构,通过第一电动伸缩杆,第一电动伸缩杆分别带动第二电动伸缩杆和车轮进行伸缩,能够对车轮进行伸出和隐藏,方便对底板进行移动,解决了婴儿高压氧专用床不便于移动的问题。
[0018]本技术提供婴儿高压氧专用床,利用伸缩机构,通过电机,电机带动齿轮转动,齿轮带动齿板左右移动,齿板分别带动连接块和滑块左右移动,能够对固定板的位置进行调节,通过带动婴儿托板移动,能够对婴儿托板移动的速度进行控制,避免了婴儿在移动时受到惊吓,解决了医护人员把婴儿放到婴儿托板上,推动托板移动至高压氧仓内的移动速度不便于控制,容易对婴儿造成惊吓的问题。
[0019]本技术提供婴儿高压氧专用床,利用摇摆机构,通过第三电动伸缩杆,第三电动伸缩杆分别带动第一支撑块和卡板上下移动,通过弹簧的弹力,能够使床体的两端进行上下移动,能够舒缓婴儿的心理,使婴儿慢慢熟睡,解决了婴儿在高压氧仓内因为封闭的空间而产生抗拒和恐惧感,无法对婴儿的心理进行舒缓的问题。
[0020]本技术提供婴儿高压氧专用床,通过设置支撑座,能够对底板进行支撑,支撑座与地面接触时,通过支撑座与底板的固定,能够对底板进行固定和支撑,通过设置支撑板,能够对电机进行支撑,通过支撑板与高压氧仓本体内壁的固定,能够对电机进行固定和支撑,通过设置螺栓,能够对固定板和横板进行固定,通过螺栓,能够对固定板和横板进行固定和拆卸,通过设置保护垫,能够使婴儿更加舒适,通过保护垫的弹性,能够在婴儿躺在床体内更加的舒服,通过设置通孔,能够方便床体进行移动,通过通孔,能够使床体方便移出和收回,通过设置玻璃门和拉手,能够方便医护人员观察婴儿,通过玻璃门的透明特性,能够方便医护人员对婴儿进行观察。
附图说明
[0021]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婴儿高压氧专用床的一种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2为本技术结构的剖视示意图;
[0023]图3为本技术结构图2中A的放大结构图;
[0024]图4为本技术结构图2中B的放大结构图;
[0025]图5为本技术结构中电机的左视示意图;
[0026]图6为本技术结构高压氧仓本体的左视示意图。
[0027]图中标号:1、底板;2、移动机构;21、凹槽;22、卡块;23、第一电动伸缩杆;24、移动块;25、第二电动伸缩杆;26、固定块;27、移动板;28、车轮;3、高压氧仓本体;4、壳体;5、伸缩机构;51、电机;52、转杆;53、齿轮;54、齿板;55、连接板;56、滑轮;57、连接块;58、滑块;59、滑杆;510、支撑柱;511、固定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婴儿高压氧专用床,包括底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的内部设置有移动机构(2),所述底板(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高压氧仓本体(3),所述高压氧仓本体(3)内腔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壳体(4),所述壳体(4)的内部设置有伸缩机构(5),所述伸缩机构(5)的顶部设置有横板(6),所述横板(6)的顶部设置有摇摆机构(7),所述摇摆机构(7)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卡板(8),所述卡板(8)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床体(9);所述移动机构(2)包括凹槽(21)、卡块(22)、第一电动伸缩杆(23)、移动块(24)、第二电动伸缩杆(25)、固定块(26)、移动板(27)和车轮(28),所述卡块(22)的顶部与凹槽(21)内腔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电动伸缩杆(23)的顶端通过销轴与卡块(22)的正面活动连接,所述第一电动伸缩杆(23)的底端通过销轴与移动块(24)的正面活动连接,所述移动块(24)的底部与第二电动伸缩杆(25)的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电动伸缩杆(25)的一端通过销轴与固定块(26)的正面活动连接,所述第二电动伸缩杆(25)的另一端与移动板(27)的一侧固定连接,所述车轮(28)的一侧与移动板(27)的另一侧固定连接;所述伸缩机构(5)包括电机(51)、转杆(52)、齿轮(53)、齿板(54)、连接板(55)、滑轮(56)、连接块(57)、滑块(58)、滑杆(59)、支撑柱(510)和固定板(511),所述转杆(52)的后端与电机(51)的正面固定连接,所述转杆(52)的表面与齿轮(53)的内部固定连接,所述齿轮(53)的底部与齿板(54)的顶部啮合,所述齿板(54)的底部与连接板(55)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滑轮(56)的顶部与连接板(55)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滑轮(56)的底部与高压氧仓本体(3)内腔的底部活动连接,所述齿板(54)的左侧延伸至壳体(4)的内部并与连接块(57)的右侧固定连接,所述连接块(57)的顶部与滑块(58)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滑块(58)的内部与滑杆(59)的表面滑动连接,所述滑杆(59)的两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静宁琳红袁莹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八医学中心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