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消除痂铁的精铸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016372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22 18:3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消除痂铁的精铸工艺,包括制作蜡模、面层制壳、二层制壳、三层制壳、四层制壳、五层制壳、封浆成型壳、脱蜡、焙烧、浇铸、检验加工,在制作型壳过程中对环境温度、湿度、晾干时间都严格把控,让蜡模不会形变,型壳不会发生开裂,并采用逐层涂抹的涂浆工艺,让焙烧硬化后制作的壳模有更高的强度且不易开裂、鼓包,这样再进行浇铸,型壳内部也不会发生断裂或鼓泡,从而消除了毛坯件上的痂铁的产生,并减少鼓包,从而提高了铸造的成品率与产能。从而提高了铸造的成品率与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消除痂铁的精铸工艺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熔模铸造
,尤其涉及一种消除痂铁的精铸工艺。

技术介绍

[0002]熔模铸造又称失蜡铸造,包括压蜡、修蜡、组树、沾浆、熔蜡、浇铸金属液及后处理等工序。失蜡铸造是用蜡制作所要铸成零件的蜡模,然后蜡模上涂以浆体,得到型壳。型壳晾干后,放入热水中将内部蜡模熔化,将熔化完蜡模的型壳取出,再从浇注口灌入金属熔液,冷却后经过震壳所需的零件就制成了。
[0003]然而熔模铸造在进行铸造时,由于制壳过程中晾干的时间、湿度、温度难以把握,造成蜡模膨胀,造成模壳鼓包甚至内部开裂,浇铸完成后形成了痂铁残次品,导致成品率低,铸造成本增高,本专利技术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消除痂铁的精铸工艺。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消除痂铁的精铸工艺。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消除痂铁的精铸工艺,包括以下步骤:S1:制作蜡模:选取定量低温白蜡加热消融作为膜料,同时加热消融聚乙烯并融入模料,并充分搅拌,放置在53

65℃的保温箱中保温12h后取出,并冷却,在洁净环境下采用刻蜡机器按照图纸进行刻蜡,完成之后使用中性的清洗液对蜡模进行清洗,晾干,形成蜡模;S2:面层制壳:在表层洁净无尘的蜡模外表面均匀涂抹上330目高原砂制成的、粘度为45

50mPa.s的高原砂浆,均匀喷洒90

130目高原砂,形成面层壳,并保持洁净环境下,且湿度40

60%rh,温度24
±
2℃,晾干时间为8

12h;S3:二层制壳:在面层壳表面均匀涂抹上330目高原砂制成的、粘度为23

26mPa.s的高原砂浆,均匀喷洒90

130目高原砂,形成二层壳,并保持洁净环境下,且湿度40

60%rh,温度24
±
2℃,晾干时间为8

12h;S4:三层制壳:在二层壳表面均匀涂抹上250目莫来粉制成的、粘度为15

17mPa.s的莫来浆,均匀喷洒40目莫来砂,形成三层壳,并保持洁净环境下,且湿度50

60%rh,温度24
±
2℃,晾干时间为7

9h;S5:四层制壳:在三层壳表面均匀涂抹上200目莫来粉制成的、粘度为15

17mPa.s的莫来浆,均匀喷洒20目莫来砂,形成四层壳,并保持洁净环境下,且湿度50

60%rh,温度24
±
2℃,晾干时间为6

8h;S6:五层制壳:在四层壳表面均匀涂抹上200目莫来粉制成的、粘度为15

17mPa.s的莫来浆,均匀喷洒20目莫来砂,形成五层壳,并保持洁净环境下,且湿度50

60%rh,温度24
±
2℃,晾干时间为6

8h;
S7:封浆成型壳:在五层壳表面均匀涂抹上200目莫来粉制成的、粘度为15

17mPa.s的莫来浆,完成封浆,并保持洁净环境下,且湿度50

60%rh,温度24
±
2℃,晾干时间为6h,晾干后备用,完成型壳制作;S8:脱蜡:将完成封浆后的型壳放入脱蜡釜中进行加热,蜡模快速融化,形成型腔;S9:焙烧:将制成的型壳放入电热炉中焙烧,蒸发型壳中水分,使其型壳硬化,加热温度在1150
±
20℃,加热时间为0.5h;S10:浇铸:制作金属液,并加热至1640
±
10℃,将金属液浇铸在型壳的型腔中,待冷却后使用振壳机震碎型壳,将型壳剥除得到毛坯件;S11:检验加工:对毛坯件进行检验,排除掉残次品,并对毛坯件进行加工。
[0006]严格控制制壳过程中的温度和湿度,并减少或避免加强风干,采用洁净室内严格控制的时间自然晾干型壳每一层,让降低蜡模不会发生收缩或膨胀,再进行焙烧硬化,并进一步型壳烘干水分,这样再进行浇铸,型壳内部也不会发生断裂或鼓泡,从而消除了毛坯件上的痂铁的形成,并减少鼓包,从而提高了铸造的成品率与产能。
[0007]使用细腻且耐高温的高原砂作为面壳和二层壳的材质,也进一步细化了型壳内部的结构,事型壳最里层的面层和二层壳具有更高的强度,降低鼓包或开裂的风险。
[0008]进一步的,在所述S2中,均匀涂抹高原砂浆,涂抹方式如下:开始涂抹,在制备好高原砂浆之后,第一刷时使用刷件蘸取浆液沿着蜡模外表面自下往上的方式,一次涂抹,再沿着第一刷痕迹边缘,使用刷件自下而上完成第二刷,依次完成外表面整体涂抹,并检查涂抹是否有硬块和坑洞,并进行修复,完成一轮涂抹;按照一轮涂抹方式,至少完成4轮涂抹,直至形成4

5mm的硬壳;二层壳体至封浆成型壳过程中,莫来浆的涂抹方式同S2中高原砂浆的涂抹方式。
[0009]在型壳制作过程中,采用逐层均匀涂抹的方式涂抹高原砂浆和莫来浆,这样的方式是从型壳每一层的制备过程中,保证了涂抹力度和厚度,采用自下而上的涂抹方式,利用刷件的承接浆料的特性,防止涂抹过程浆料滴落影响涂抹厚度,让型壳的每一层都具有最佳的强度,从而增强型壳整体的强度,并保持每一层的厚度匀称,这样的型壳强度高、不易鼓包开裂,从而降低浇铸后痂铁的产生。
[0010]进一步的,所述S1中,聚乙烯的含量占比模料的4%

5.5%。
[0011]进一步的,所述S11中,对于出现轻微鼓包的毛坯件进行打磨修复。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1)严格控制制壳过程中的温度和湿度,并减少或避免加强风干,采用洁净室内严格控制的时间自然晾干型壳每一层,让降低蜡模不会发生收缩或膨胀,型壳不会发生开裂,再进行焙烧硬化,并进一步烘干水分,这样再进行浇铸,型壳内部也不会发生断裂或鼓泡,从而消除了毛坯件上的痂铁的形成,并减少鼓包,从而提高了铸造的成品率与产能;(2)使用细腻且耐高温的高原砂作为面壳和二层壳的材质,也进一步细化了型壳内部的结构,事型壳最里层的面层和二层壳具有更高的强度,降低鼓包或开裂的风险;(3)在型壳制作过程中,采用逐层均匀涂抹的方式涂抹高原砂浆和莫来浆,这样的方式是从型壳每一层的制备过程中,保证了涂抹力度和厚度,采用自下而上的涂抹方式,利用刷件的承接浆料的特性,防止涂抹过程浆料滴落影响涂抹厚度,让型壳的每一层都具有最佳的强度,从而增强型壳整体的强度,并保持每一层的厚度匀称,这样的型壳强不易鼓包开裂,从而降低浇铸后痂铁的产生。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的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4]为使对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构造、特征、及其功能有进一步的了解,兹配合实施例详细说明如下。
[0015]实施例1,如图1,一种消除痂铁的精铸工艺,包括以下步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消除痂铁的精铸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制作蜡模:选取定量低温白蜡加热消融作为膜料,同时加热消融聚乙烯并融入模料,并充分搅拌,放置在53

65℃的保温箱中保温12h后取出,并冷却,在洁净环境下采用刻蜡机器按照图纸进行刻蜡,完成之后使用中性的清洗液对蜡模进行清洗,晾干,形成蜡模;S2:面层制壳:在表层洁净无尘的蜡模外表面均匀涂抹上330目高原砂制成的、粘度为45

50mPa.s的高原砂浆,均匀喷洒90

130目高原砂,形成面层壳,并保持洁净环境下,且湿度40

60%rh,温度24
±
2℃,晾干时间为8

12h;S3:二层制壳:在面层壳表面均匀涂抹上330目高原砂制成的、粘度为23

26mPa.s的高原砂浆,均匀喷洒90

130目高原砂,形成二层壳,并保持洁净环境下,且湿度40

60%rh,温度24
±
2℃,晾干时间为8

12h;S4:三层制壳:在二层壳表面均匀涂抹上250目莫来粉制成的、粘度为15

17mPa.s的莫来浆,均匀喷洒40目莫来砂,形成三层壳,并保持洁净环境下,且湿度50

60%rh,温度24
±
2℃,晾干时间为7

9h;S5:四层制壳:在三层壳表面均匀涂抹上200目莫来粉制成的、粘度为15

17mPa.s的莫来浆,均匀喷洒20目莫来砂,形成四层壳,并保持洁净环境下,且湿度50

60%rh,温度24
±
2℃,晾干时间为6

8h;S6:五层制壳:在四层壳表面均匀涂抹上200目莫来粉制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建新
申请(专利权)人:泰州华丰精密铸造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