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净化后使用的可移动式废液处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016181 阅读:5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22 18: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血液净化后使用的可移动式废液处理装置,包括支撑座;所述支撑座采用矩形板结构,且支撑座的底部设置有四处脚轮,并且支撑座的右侧设置有把手杆;固定筒,所述固定筒采用内部中空的圆形柱结构,且固定筒的内部设置有一处活塞。因固定筒内部设置有活塞并与从动架固定连接,随着内收集壳内部废液的增加,活塞带动从动架向上移动并与处理筒外侧的触发按钮接触,可提醒工作人员处理装置将要装满,避免装置内部废液达到上限,影响血液净化设备的运行,因活动架可沿支撑架顶部纵向滑动,贴合板可沿活动架横向滑动,活动架和支撑架以及活动架和贴合板之间均设施有弹簧,进而能有效的对水平面任意方向的撞击进行缓冲。能有效的对水平面任意方向的撞击进行缓冲。能有效的对水平面任意方向的撞击进行缓冲。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血液净化后使用的可移动式废液处理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废液处理
,更具体地说,特别涉及血液净化后使用的可移动式废液处理装置。

技术介绍

[0002]血液净化在日常生活中也称透析,它的涵义是:把患者的血液引出身体外并通过一种净化装置,除去其中某些致病物质,净化血液,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而在净化后需要将废液排入到废液处理装置内部进行处理存储。
[0003]基于上述,本专利技术人发现其在使用时存在以下问题:
[0004]一个是,现在的废液处理装置在使用时,当处置装置内部存储废液达到上限时,不能有效的提醒使用人员,导致血液净化设备无法正常运行,甚至是影响血液净化,再者是,在移动废液处理装置时,与其他物体发生撞击时,由于处理装置内部为液体,处理装置容易受惯性发生倾倒的现象。
[0005]于是,有鉴于此,针对现有的结构及缺失予以研究改良,提供血液净化后使用的可移动式废液处理装置,以期达到更具有更加实用价值性的目的。

技术实现思路

[0006]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血液净化后使用的可移动式废液处理装置,以解决现有一个是,现在的废液处理装置在使用时,当处置装置内部存储废液达到上限时,不能有效的提醒使用人员,导致血液净化设备无法正常运行,甚至是影响血液净化,再者是,在移动废液处理装置时,与其他物体发生撞击时,由于处理装置内部为液体,处理装置容易受惯性发生倾倒的现象问题。
[0007]本技术血液净化后使用的可移动式废液处理装置的目的与功效,由以下具体技术手段所达成:/>[0008]血液净化后使用的可移动式废液处理装置,包括支撑座;所述支撑座采用矩形板结构,且支撑座的底部设置有四处脚轮,并且支撑座的右侧设置有把手杆;固定筒,所述固定筒采用内部中空的圆形柱结构,且固定筒的内部设置有一处活塞,该活塞的顶部设置有一处圆形柱,并且圆形柱贯穿固定筒的顶部。
[0009]进一步的,所述密封盖包括有:密封盖采用类圆盘形结构,且密封盖顶部内侧固定设置有环形凸起,该环形凸起内侧设置有螺纹,并且密封盖的顶部中间位置开设有贯穿孔,该贯穿孔的顶部设置有单向阀;过滤漏斗,过滤漏斗采用倒锥形的漏斗结构,且过滤漏斗的底部外侧为倾斜面并且可穿过橡胶膜伸入到内收集壳的内侧,过滤漏斗的顶部外侧设置有螺纹,该螺纹可与密封盖上环形凸起的螺纹啮合。
[0010]进一步的,所述支撑座包括有:内收集壳,内收集壳采用圆柱形的外壳结构,且内收集壳的两端设置有T形凸起,该T形凸起可沿连接外壳的内侧上下往复运动,并且T形凸起可与连接外壳内侧的弹簧接触,内收集壳的顶部设置有一处圆形孔,该圆形孔内设置有橡
胶膜,内收集壳的底部设置有弹簧管;
[0011]支撑座顶部前后两端均对称设置有两处支撑架。
[0012]进一步的,所述固定筒包括有:连接壳,连接壳采用矩形杆结构,且连接壳内部中空,连接壳的右侧伸入到处理筒内部并与弹簧管连通,连接壳的右侧设置有一处阀门,连接壳的内侧与固定筒的内部连通。
[0013]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架包括有:调节螺栓,调节螺栓采用截面为T形的杆状结构,且调节螺栓的外侧与支撑架的螺纹孔啮合,并且调节螺栓一端与活动架上矩形块的连接凸起转动连接;贴合板,贴合板采用弧形板状结构,且贴合板的两端均上下对称设置有两处连接柱,该连接柱可沿活动架上矩形块的贯穿孔内侧左右往复运动,贴合板共设置有两处并且活动设置于支撑架之间。
[0014]进一步的,所述支撑座包括有:处理筒,处理筒采用圆柱形外壳结构,且处理筒的左侧中间位置对称设置有两处定位块,并且处理筒的左侧顶部设置有触发按钮,处理筒内侧左右对称设置有两处连接外壳,该连接外壳的内侧设置有弹簧;处理筒的左端外侧设置有固定筒。
[0015]进一步的,所述固定筒包括有:从动架,从动架采用截面为倒“凵”字形的板状结构,且从动架顶部内侧中间位置与活塞上圆形柱的顶部固定连接,从动架的底部对称设置有两处定位柱,该定位柱可沿处理筒上定位块的内侧上下往复运动,并且两者之间设置有弹簧;处理筒的顶部活动设置有一处密封盖。
[0016]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架包括有:支撑架是由矩形板和楔形块组成,且支撑架的顶部均设置有两处圆形孔和一处螺纹孔;活动架,活动架是由两处截面为T形的连接杆和一处矩形块组成,且活动架的连接杆可沿支撑架的圆形孔内部移动,矩形块前端中间位置设置有连接凸起,活动架上下对称设置有两处贯穿孔,活动架与支撑架之间设置有弹簧。
[00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8]固定筒和从动架的设置,有利于提高废液处理装置的实用性,因固定筒内部设置有活塞并与从动架固定连接,随着内收集壳内部废液的增加,连接壳内部压强随之增加,进而带动活塞向上移动,因从动架上的定位柱可沿处理筒的定位块内侧移动,活塞带动从动架向上移动,直至从动架的顶部与处理筒外侧的触发按钮接触,此时可提醒工作人员处理装置将要装满,避免装置内部废液达到上限,影响血液净化设备的运行,提高设备的安全性;
[0019]另一方面,因活动架可沿支撑架顶部纵向滑动,贴合板可沿活动架横向滑动,活动架和支撑架以及活动架和贴合板均设施有弹簧,进而能有效的对水平面任意方向的撞击进行缓冲,发生撞击时,可避免装置因惯性发生倾倒的现象。
附图说明
[0020]图1是本技术的轴视结构示意图。
[0021]图2是本技术部分拆卸后的侧剖结构示意图。
[0022]图3是本技术固定筒的侧剖结构示意图。
[0023]图4是本技术图3中A点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4]图中,部件名称与附图编号的对应关系为:
[0025]1、支撑座;101、处理筒;102、连接外壳;103、内收集壳;104、弹簧管;2、支撑架;201、活动架;202、调节螺栓;203、贴合板;3、固定筒;301、连接壳;302、从动架;4、密封盖;401、单向阀;402、过滤漏斗。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技术,但不能用来限制本技术的范围。
[0027]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上”、“下”、“左”、“右”、“内”、“外”、“前端”、“后端”、“头部”、“尾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0028]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血液净化后使用的可移动式废液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座;所述支撑座采用矩形板结构,且支撑座的底部设置有四处脚轮,并且支撑座的右侧设置有把手杆;固定筒,所述固定筒采用内部中空的圆形柱结构,且固定筒的内部设置有一处活塞,该活塞的顶部设置有一处圆形柱,并且圆形柱贯穿固定筒的顶部。2.如权利要求1所述血液净化后使用的可移动式废液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座包括有:处理筒,处理筒采用圆柱形外壳结构,且处理筒的左侧中间位置对称设置有两处定位块,并且处理筒的左侧顶部设置有触发按钮,处理筒内侧左右对称设置有两处连接外壳,该连接外壳的内侧设置有弹簧;处理筒的左端外侧设置有固定筒。3.如权利要求2所述血液净化后使用的可移动式废液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座包括有:内收集壳,内收集壳采用圆柱形的外壳结构,且内收集壳的两端设置有T形凸起,该T形凸起可沿连接外壳的内侧上下往复运动,并且T形凸起可与连接外壳内侧的弹簧接触,内收集壳的顶部设置有一处圆形孔,该圆形孔内设置有橡胶膜,内收集壳的底部设置有弹簧管;支撑座顶部前后两端均对称设置有两处支撑架。4.如权利要求3所述血液净化后使用的可移动式废液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包括有:支撑架是由矩形板和楔形块组成,且支撑架的顶部均设置有两处圆形孔和一处螺纹孔;活动架,活动架是由两处截面为T形的连接杆和一处矩形块组成,且活动架的连接杆可沿支撑架的圆形孔内部移动,矩形块前端中间位置设置有连接凸起,活动架上下对称设置有两处贯穿孔,活动架与支撑架之间设置有弹簧。5.如权利要求4所述血液净化后使用的可移动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力
申请(专利权)人:盐城仁越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