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小麦加工制粉高效搅拌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015040 阅读:6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22 18:3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小麦加工制粉高效搅拌装置,包括支座,位于支座正上方的粉碎室,搅拌组件,位于粉碎室中的进料口下方的粗磨组件,位于粉碎室中靠近出料口的一侧的精磨组件,支座包括底板,底板上的支撑杆与伸缩支撑杆之间设有与底板转动连接的套筒,套筒内螺纹连接有丝杠,丝杠的顶部与粉碎室的底面固定连接,底板的上表面垂直设有与底板转动连接的第一转轴,搅拌组件的搅拌动力输出端与第一转轴传动连接,第一转轴上固定套设的主动链轮与套筒外壁上固定套设的从动链轮通过链条传动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不仅实现对已粉碎后的小麦的充分搅拌,也实现将已粉碎的小麦粉完全有效的从小麦粉碎室输送到小麦搅拌室中,避免粉碎室中有小麦粉残留,造成浪费。造成浪费。造成浪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小麦加工制粉高效搅拌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农作物加工机械
,具体为一种小麦加工制粉高效搅拌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小麦制粉是借助于一定的工艺和设备将经过清洗、调制后的净麦加工成符合国家标准规定成品面粉。在此过程中,需将小麦粒中的胚乳和麦皮和胚分离,并研磨成粉。
[0003]现有的小麦自动磨粉装置不能充分的将小麦粉碎,并且经粉碎后的小麦粉因湿度较大堆积后容易出现成团状或颗粒状,导致小麦粉不易储存,或导致小麦粉在储存过程中出现发霉等问题,影响小麦的储存质量,因此在对小麦充分粉碎后,需要对已粉碎后的小麦进行充分的搅拌,在进行小麦制粉加工时,在小麦粉碎室中对小麦进行充分的粉碎,经粉碎后的你小麦需要输送到小麦搅拌室中进行搅拌处理,而在将小麦粉从小麦粉碎室输送到小麦搅拌室的过程中,会出现部分小麦粉依旧残留在粉碎室中,无法实现将小麦粉完全有效的输送到小麦搅拌室中,故需要一种既可对彻底粉碎后的小麦进行充分搅拌又可将小麦从小麦粉碎室完全有效的输送到小麦搅拌室中的一种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小麦加工制粉高效搅拌装置,用以解决现有的小麦加工制粉装置不能对已粉碎后的小麦进行充分搅拌的问题,以及不能实现将已粉碎的小麦粉完全有效的从小麦粉碎室输送到小麦搅拌室中的问题。
[0005]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小麦加工制粉高效搅拌装置,包括:
[0006]支座;
[0007]粉碎室,位于支座的正上方,其上部开设有进料口,其下部开设有出料口;r/>[0008]搅拌组件,其上设有的集料口与出料口通过输送管密封连通,其下部设有排料口;
[0009]粗磨组件,位于粉碎室中的进料口下方;
[0010]精磨组件,位于粉碎室中靠近出料口的一侧;
[0011]所述支座包括底板,所述底板上方靠近出料口的一侧固定设有与支撑粉碎室底部相铰接的支撑杆,所述底板上方远离出料口的一侧固定设有与支撑粉碎室底部固定连接的伸缩支撑杆,所述支撑杆与伸缩支撑杆之间设有与底板的上表面转动连接的套筒,所述套筒内螺纹连接有丝杠,所述丝杠的顶部与粉碎室的底面固定连接;
[0012]所述底板的上表面垂直设有与底板转动连接的第一转轴,所述搅拌组件的搅拌动力输出端与第一转轴传动连接;
[0013]所述第一转轴上固定套设的主动链轮与套筒外壁上固定套设的从动链轮通过链条传动连接。
[0014]优选的,所述搅拌组件包括搅拌室,所述搅拌室中设有搅拌杆,所述集料口位于搅拌室的上部,所述排料口位于搅拌室的下部,所述搅拌杆的两端分别穿透搅拌室的侧壁且与搅拌室的侧壁转动连接,所述搅拌杆的一端与搅拌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另一端上固
定套设的主动锥齿轮与第一转轴上固定套设的从动锥齿轮啮合连接。
[0015]优选的,所述粗磨组件包括位于进料口正下方的粉碎辊组,所述粉碎辊组的下方设有输料斜面块,所述粉碎辊组的一侧设有位于输料斜面块的落料端上方的物料传输件。
[0016]优选的,所述粉碎辊组从上到下依次包括一级粉碎辊、二级粉碎辊、三级粉碎辊,所述一级粉碎辊包括定磨辊,所述定磨辊两侧分别设有与定磨辊的侧壁相咬合的第一从动磨辊,所述二级粉碎辊包括相互咬合的第一主动磨辊、第二从动磨辊,所述三级粉碎辊包括相互咬合的第二主动磨辊、第三从动磨辊。
[0017]优选的,所述第一主动磨辊的驱动轴与固定安装在粉碎室侧壁上的第一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所述第一主动磨辊的驱动轴上固定套设的主动齿轮与第二从动磨辊的驱动轴上固定套设的从动齿轮啮合连接;
[0018]所述第一主动磨辊的驱动轴上固定套设有第一主动链轮,所述第二从动磨辊的驱动轴上固定套设有第二主动链轮,其中一个所述第一从动磨辊的驱动轴上固定套设的第一从动链轮与第一主动链轮通过链条传动连接,另一个所述第一从动磨辊的驱动轴上固定套设的第一从动链轮与第二主动链轮通过链条传动连接;
[0019]所述第一主动磨辊的驱动轴上固定套设有第三主动链轮,所述第二主动磨辊的驱动轴上固定套设的第二从动链轮与第三主动链轮啮合连接,所述第二从动磨辊的驱动轴上固定套设有第四主动链轮,所述第三从动磨辊的驱动轴上固定套设的第三从动链轮与第四主动链轮啮合连接。
[0020]优选的,所述物料传输件包括位于输料斜面块的落料端上方且两端分别与粉碎室的侧壁转动连接的第二转轴,所述第二转轴的轴线与第一主动磨辊的轴线相平行,所述第二转轴的下方设有运料斗,所述运料斗与第二转轴通过连杆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转轴的一端与固定安装在粉碎室侧壁上的第二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所述粉碎室内部固定设有位于一级粉碎辊上方的接料板。
[0021]优选的,所述精磨组件包括粉碎杆,所述粉碎杆的一端穿透粉碎室的顶部并与固定安装在粉碎室的顶部的第三电机的输出轴转动连接,所述粉碎杆与粉碎室的顶部转动连接,所述粉碎杆的下方外壁上固定设有螺旋状刀片,上方外壁上固定设有粉碎刀片。
[0022]优选的,所述运料斗为挖斗形。
[0023]优选的,所述接料板为倾斜板,所述接料板的底部位于定磨辊侧壁最高点的正上方。
[0024]优选的,所述运料斗的转动轨迹圆与输料斜面块的输料斜面的轮廓线相切,且所述运料斗的转动轨迹圆的最高点位于接料板的斜上方。
[002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
[0026]本专利技术通过在粉碎室中设置粗磨组件,精磨组件,以及输料斜面块、物料传输件,实现了对小麦的充分粉碎,通过在搅拌室设置搅拌杆,并将搅拌杆与设在支座上的转轴进行传动连接,实现了对粉碎室的抬起,从而不仅实现对已粉碎后的小麦的充分搅拌,也实现将已粉碎的小麦粉完全有效的从小麦粉碎室输送到小麦搅拌室中,避免粉碎室中有小麦粉残留,造成浪费。
附图说明
[0027]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
[0028]图1是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小麦加工制粉高效搅拌装置的前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9]图2是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小麦加工制粉高效搅拌装置的前视结构示意图。
[0030]附图标记说明:
[0031]1‑
粉碎室,2

搅拌组件,3

粉碎辊组,4

输料斜面块,5

物料传输件,6

接料板,8

第一转轴,9

支座,10

输送管,101

进料口,102

出料口,103

第一电机,201

集料口,202

排料口,203

搅拌室,204

搅拌杆,205

搅拌电机,206

主动锥齿轮,301

一级粉碎辊,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小麦加工制粉高效搅拌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座(9);粉碎室(1),位于支座(9)的正上方,其上部开设有进料口(101),其下部开设有出料口(102);搅拌组件(2),其上设有的集料口(201)与出料口(102)通过输送管(10)密封连通,其下部设有排料口(202);粗磨组件,位于粉碎室(1)中的进料口(101)下方;精磨组件,位于粉碎室(1)中靠近出料口(102)的一侧;所述支座(9)包括底板(901),所述底板(901)上方靠近出料口(102)的一侧固定设有与支撑粉碎室(1)底部相铰接的支撑杆(902),所述底板(901)上方远离出料口(102)的一侧固定设有与支撑粉碎室(1)底部固定连接的伸缩支撑杆(903),所述支撑杆(902)与伸缩支撑杆(903)之间设有与底板(901)的上表面转动连接的套筒(904),所述套筒(904)内螺纹连接有丝杠(905),所述丝杠(905)的顶部与粉碎室(1)的底面固定连接;所述底板(901)的上表面垂直设有与底板(901)转动连接的第一转轴(8),所述搅拌组件(2)的搅拌动力输出端与第一转轴(8)传动连接;所述第一转轴(8)上固定套设的主动链轮(801)与套筒(904)外壁上固定套设的从动链轮(9041)通过链条传动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小麦加工制粉高效搅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组件包括搅拌室(203),所述搅拌室(203)中设有搅拌杆(204),所述集料口(201)位于搅拌室(203)的上部,所述排料口(202)位于搅拌室(203)的下部,所述搅拌杆(204)的两端分别穿透搅拌室(203)的侧壁且与搅拌室(203)的侧壁转动连接,所述搅拌杆(204)的一端与搅拌电机(205)的输出轴固定连接,另一端上固定套设的主动锥齿轮(206)与第一转轴(8)上固定套设的从动锥齿轮(802)啮合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小麦加工制粉高效搅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粗磨组件包括位于进料口(101)正下方的粉碎辊组(3),所述粉碎辊组(3)的下方设有输料斜面块(4),所述粉碎辊组(3)的一侧设有位于输料斜面块(4)的落料端上方的物料传输件(5)。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小麦加工制粉高效搅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粉碎辊组(3)从上到下依次包括一级粉碎辊(301)、二级粉碎辊(302)、三级粉碎辊(303);所述一级粉碎辊(301)包括定磨辊(3011),所述定磨辊(3011)两侧分别设有与定磨辊(3011)的侧壁相咬合的第一从动磨辊(3012);所述二级粉碎辊(302)包括相互咬合的第一主动磨辊(3021)、第二从动磨辊(3022);所述三级粉碎辊(303)包括相互咬合的第二主动磨辊(3031)、第三从动磨辊(3032)。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小麦加工制粉高效搅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远洋徐冲李玉丹袁建彬冯玉超张舒盛亚男郑树生陈忠诚姜颖俊张艺玮吴彤田禹白露吕文庆
申请(专利权)人: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