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静脉壶模芯组件及注塑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008495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22 18:2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静脉壶模芯组件,静脉壶模芯组件包括:型腔、型芯、镶件和顶针,镶件用于成型静脉壶的表面轮廓,所述型芯设置于所述型腔下方,用于成型静脉壶的内部轮廓,所述型芯内设有上下贯穿的顶针孔;所述镶件设置于所述型芯的上端且覆设于所述顶针孔上,用于成型静脉壶内部的上端轮廓;所述顶针穿设于所述顶针孔内,所述顶针与所述镶件连接,所述顶针内设有空气通道。本发明专利技术的静脉壶模芯组件,能够避免或者减少脱模漏气,使得本实施例中的静脉壶模芯组件具有更好的脱模效果。壶模芯组件具有更好的脱模效果。壶模芯组件具有更好的脱模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静脉壶模芯组件及注塑模具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模具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静脉壶模芯组件及注塑模具。

技术介绍

[0002]现代很多病症都会导致血液成分异常,比如肾功能障碍、尿毒症、高血压及药食中毒等症状中,在这些症状中可以通过血液透析调节和改善血液成分,缓解不良症状。在血液透析装置中,静脉壶为重要医疗部件,静脉壶的主要生产方式为模具注塑成型。在生产过程中,液态热塑注入静脉壶注塑模具中,经冷却固化而获得静脉壶。静脉壶注塑模具主要结构包括上模和下模,上下模对合形成静脉壶的成型腔体。静脉壶由于本身的结构特点,导致其侧壁尺寸较长,在成型静脉壶后,侧壁与型芯贴合,脱模困难,甚至损伤静脉壶的内壁。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静脉壶模芯组件及注塑模具,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静脉壶模芯组件脱模困难的技术问题。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一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0005]一种静脉壶模芯组件,静脉壶模芯组件包括:
[0006]型腔,用于成型静脉壶的表面轮廓;
[0007]型芯,所述型芯设置于所述型腔下方,用于成型静脉壶的内部轮廓,所述型芯内设有上下贯穿的顶针孔;
[0008]镶件,所述镶件设置于所述型芯的上端且覆设于所述顶针孔上,用于成型静脉壶内部的上端轮廓;
[0009]顶针,所述顶针穿设于所述顶针孔内,所述顶针与所述镶件连接,所述顶针内设有空气通道。
[0010]可选地,所述型芯的上端设有气腔,所述气腔与所述空气通道连通。
[0011]可选地,所述顶针孔的上端设有倒角,所述倒角切除的区域为所述气腔。
[0012]可选地,所述镶件与所述顶针的上端可拆卸连接。
[0013]可选地,所述镶件上设有向下延伸的延长段,所述延长段伸入所述顶针孔内,所述延长段与所述顶针可拆卸连接。
[0014]可选地,所述延长段为气管,所述气管上设有与所述气腔连通的通孔,所述气管上设有与所述空气通道连通的上通道。
[0015]可选地,所述延长段的下端设有第一钩部,所述顶针的上端设有与所述第一钩部适配连接的第二钩部。
[0016]可选地,所述第一钩部包括第一内凹区段和第一凸出区段,所述第一凸出区段位于所述第一内凹区段的靠近所述第二钩部的一端;
[0017]所述第二钩部包括第二内凹区段和第二凸出区段,所述第二凸出区段位于所述第二内凹区段的靠近所述第一钩部的一端;
[0018]所述第一钩部和所述第二钩部连接时,所述第一凸出区段嵌入所述第二内凹区段中,所述第二凸出区段嵌入所述第一内凹区段中。
[0019]可选地,所述静脉壶模芯组件还包括冷却管,所述冷却管设置于所述型芯内,所述冷却管内设有所述顶针孔。
[0020]为了解决前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还提提供了一种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注塑模具包括上模、下模和前述静脉壶模芯组件。
[0021]相比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0022]本专利技术的静脉壶模芯组件中,镶件位于顶针和前述接口之间,镶件封闭静脉壶上的接口,减少或者避免从脱模充气时从接口漏气,提高脱模时的密封效果;顶针的上端与静脉壶的接口之间的距离增加,顶针上端的出气口(即空气通道上端的开口)相对于前述接口向下移动,增加从接口漏气的难度,提高脱模时的密封效果。本专利技术的静脉壶模芯组件,能够避免或者减少脱模漏气,使得本实施例中的静脉壶模芯组件具有更好的脱模效果。
附图说明
[0023]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注塑模具的剖切示意图;
[0024]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静脉壶模芯组件的立体示意图;
[0025]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静脉壶模芯组件剖切示意图;
[0026]图4为图3的局部区域放大图;
[0027]图5为静脉壶模芯组件的分解示意图;
[0028]图6为静脉壶模芯组件中的镶件与顶针的连接示意图。
[0029]图中:
[0030]1、上模;2、下模;3、型腔;4、型芯;41、冷却腔体;42、第一环形槽;43、气腔;5、冷却管;51、进水通道;52、出水通道;53、圆环;54、顶针孔;61、进水管;62、出水管;7、缓冲件;8、顶针;81、空气通道;82、第二钩部;821、第二内凹区段;822、第二凸出区段;9、镶件;91、延长段;92、第一钩部;921、第一内凹区段;922、第一凸出区段。
具体实施方式
[0031]下面,结合附图1至附图6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相冲突的前提下,以下描述的各实施例之间或各技术特征之间可以任意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
[0032]如图1、图2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静脉壶注塑成型的注塑模具,注塑模具主要包括上模1、下模2和静脉壶模芯组件。静脉壶模芯组件的主要结构包括型腔3和型芯4。
[0033]在一些静脉壶模芯组件的脱模实施例中,如图3至图5所示,静脉壶模芯组件还包括镶件9和顶针8。具体来说静脉壶模芯组件中的型腔3,用于成型静脉壶的表面轮廓。型芯4设置于型腔3下方,用于成型静脉壶的内部轮廓,型芯4内设有上下贯穿的顶针孔54。镶件9设置于型芯4的上端,镶件9覆设顶针孔54上,用于成型静脉壶内部的上端轮廓;顶针8穿设于顶针孔54内,顶针8与镶件9连接,顶针8内设有空气通道81。
[0034]本实施例脱模过程中,先通过空气通道81进行充气,空气顺着空气通道81进入顶针孔54,顺着镶件9与型芯4的间隙进入型芯4与静脉壶之间,迫使静脉壶与型芯4脱离,静脉
壶与型芯4脱离,避免由于静脉壶与型芯4的黏连导致后续脱离时产生损伤。之后,再进行脱模动作,顶针8顶抵镶件9,镶件9推动静脉壶脱离,镶件9避免顶针8直接顶抵静脉壶,避免顶针8对静脉壶造成损伤。本实施例中,在静脉壶的上端具有一个接口,镶件9位于顶针8和前述接口之间,镶件9封闭静脉壶上的接口,减少或者避免从脱模充气时从接口漏气,提高脱模时的密封效果;顶针8的上端与静脉壶的接口之间的距离增加,顶针8上端的出气口(即空气通道81上端的开口)相对于前述接口向下移动,增加从接口漏气的难度,提高脱模时的密封效果。因此,本实施例中的静脉壶模芯组件,能够避免或者减少脱模漏气,使得本实施例中的静脉壶模芯组件具有更好的脱模效果。
[0035]对于脱模时的空气流向,在不同的空气通道81布局下,空气也可以不经顶针孔54,比如型芯4的上端设有气腔43,气腔43与镶件9和型芯4之间的间隙连通,气腔43与空气通道81连通。在脱模时,空气从空气通道81进入气腔43,之后从气腔43穿透镶件9与型芯4之间的间隙。设置气腔43能够改善气道布局,引导空气从空气通道81穿过镶件9与型芯4之间的间隙。
[0036]对于气腔43的具体结构,在一些实施例中,气腔43的具体形状可以是立方体状的腔体也可以是环形腔体。如图3、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优选环形腔体,对于环形腔体,其成型方式可以是,在型芯4上端的顶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静脉壶模芯组件,其特征在于,静脉壶模芯组件包括:型腔,用于成型静脉壶的表面轮廓;型芯,所述型芯设置于所述型腔下方,用于成型静脉壶的内部轮廓,所述型芯内设有上下贯穿的顶针孔;镶件,所述镶件设置于所述型芯的上端且覆设于所述顶针孔上,用于成型静脉壶内部的上端轮廓;顶针,所述顶针穿设于所述顶针孔内,所述顶针与所述镶件连接,所述顶针内设有空气通道。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静脉壶模芯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型芯的上端设有气腔,所述气腔与所述空气通道连通。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静脉壶模芯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顶针孔的上端设有倒角,所述倒角切除的区域为所述气腔。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静脉壶模芯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镶件与所述顶针的上端可拆卸连接。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静脉壶模芯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镶件上设有向下延伸的延长段,所述延长段伸入所述顶针孔内,所述延长段与所述顶针可拆卸连接。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静脉壶模芯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延长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佰胜余志强林可贵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南和建毅模具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