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江苏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电池锌壳传输变速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003862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22 18: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池锌壳传输变速装置,包括伺服电机驱动组件、变速齿轮传动组件、控制组件、输送转盘组件和视觉检测传感器组件,变速齿轮传动组件为一对椭圆齿轮,多个传动轴与传动直齿轮组成的变速箱,控制组件包括光纤传感器、可编程逻辑控制器和电磁铁执行器,光纤传感器与电磁铁执行器安装在输送转盘的矩形凹槽B内,伺服电机驱动组件包括伺服电机、凸缘联轴器,通过凸缘联轴器驱动输送转盘组件带动变速箱输入轴作旋转运动,视觉检测传感器组件包括光纤传感器、相机、图像传感器、气动剔除系统且均与控制器相连。控制组件与伺服电机组件以及视觉检测传感器组件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同时具备大小不同直径转盘输送锌壳的优点,具有占用空间小、灵敏、高效、平稳等特点。平稳等特点。平稳等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池锌壳传输变速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电池生产领域,特别是一种电池锌壳传输变速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在工业制造和科学技术飞速兴起的今天,人类生活与电紧密相连。电能是二次能源,由化石燃料、化学、光能、生物能等多种形式的能源转换得到。其中,把化学能转换成电能的装置就是电池,各类电池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0003]锌锰电池是电池中技术发展最为成熟者,依然占据电池行业的主导地位,尤其随着电池市场需求发展趋势、生产和技术进步、用电器具的改进等影响,锌锰电池在未来仍会有较大的发展。在锌锰电池的生产中,对锌壳的高速有序传输是整个锌锰电池生产中的一项重要工序,对后续工序的生产有着重要作用。
[0004]原有输送装置使用较大直径转盘对电池锌壳进行旋转。大直径的转盘较小直径转盘可以在转速一定的情况下输送更多锌壳,但是锌壳在输送过程中会受到更大离心加速度,载有锌壳的模具受影响发生偏移,远离原来输送轨迹,无法实现高效率输送锌壳的功能。同时大直径的转盘在同等效率情况下具有占用空间较大的缺点,小直径转盘又无法达到大直径转盘的效率。
[0005]综上所述,在现有的技术中的电池锌壳输送装置存在着空间占用与生产效率之间难以协调的矛盾,因此,现有技术中的单一种类输送装置已经无法满足生产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6]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不足和某款锌锰电池生产线的要求,某工厂需要一种大直径转盘与小直径转盘复合运输型的锌壳输送装置。因此需要研发一种新型传输变速装置,解决锌壳在不同直径转盘输送过程中的变速问题。
[0007]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电池锌壳传输变速装置,能够使输送装置结合大直径转盘和小直径转盘输送装置的优点,可以在一定的空间内实现电池锌壳这一原材料的高效率传输。
[0008]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手段实现上述技术目的的。
[0009]一种电池锌壳传输变速装置,包括:伺服电机驱动组件、变速齿轮传动组件、控制组件、输送转盘组件和视觉检测传感器组件;其中,所述变速齿轮传动组件包括变速箱输入齿轮、第一直齿轮、第二直齿轮、第一椭圆齿轮、第二椭圆齿轮、第三直齿轮、第四直齿轮、变速箱输出齿轮、变速箱及箱盖;
[0010]所述输送转盘组件包括大直径转盘、小直径转盘、第一传动轴、第二传动轴、第五直齿轮、第六直齿轮、轴套、转盘固定件、输送装置箱体,所述大直径转盘上设有十一个近圆形凹槽A和矩形凹槽B,所述小直径转盘上设有八个圆柱形凹槽A和矩形凹槽B,所述近圆形凹槽A与所述矩形沟槽B相连,每个所述矩形凹槽B内设有控制组件中的光纤传感器及电磁铁执行器,所述光纤传感器与电磁铁执行器与控制组件中的可编程逻辑编辑器连接;
[0011]所述视觉检测传感器组件包括光纤传感器、相机、图像传感器和气动剔除系统,所述光纤传感器在匀速转动转盘出口侧,面对输送通道安装,所述光纤传感器与控制组件可编程逻辑控制器相连,安装在出口通道一侧,所述相机安装在光纤传感器之后并与控制组件和图像传感器两两相连,所述气动剔除系统安装在合格品与残次品输送通道靠近合格品输送通道一侧,并与控制组件连接;
[0012]所述伺服电机驱动组件受安装在输送装置箱体上的控制组件控制,与所述控制组件连接,通过所述凸缘联轴器与所述输送转盘组件中所述传动轴相连接,用于驱动输入齿轮带动输入轴作旋转运动;
[0013]所述控制组件包括可编程逻辑控制器,与所述伺服电机驱动组件、所述输送转盘组件以及所述视觉检测传感器组件连接,所述控制组件首先控制所述伺服电机驱动组件完成启动过程,然后控制转盘组件对装夹工件的电磁铁通电和断电的动作,最后控制所述视觉检测传感器组件完成对运输工件的挑选。
[0014]优选的,所述伺服电机驱动组件包括伺服电机、凸缘联轴器;
[0015]所述伺服电机的电机轴通过所述凸缘联轴器与所述输送转盘组件传动轴连接,所述伺服电机与所述控制器连接。
[0016]优选的,所述视觉检测传感器组件包括光纤传感器、相机、图像传感器和气动剔除系统,所述光纤传感器的一端与所述相机相连,另一端固定在所述出口通道一侧上,所述光纤传感器、所述相机、所述图像传感器均与所述控制组件连接,所述气动剔除系统安装在匀速输送的阶段,安装在小直径转盘出口处。
[0017]优选的,所述变速齿轮传动组件还包括用于形成变速度的一对一样的椭圆齿轮,所述椭圆齿轮为常见直齿轮偏心安装得到。
[0018]优选的,所述输送转盘组件还包括第五直齿轮与第六直齿轮,所述第五直齿轮与第六直齿轮分别由两个相近厚度、相同齿数的齿轮通过螺钉错开一定角度叠加固定安装,通过键安装在第一传动轴与第二传动轴上。
[0019]本技术的有益效果:
[0020]相对于现有技术中单一直径转盘的锌壳输送装置,本技术通过变速齿轮传动组件实现了大小直径转盘混合进行输送方式,通过视觉检测传感器检测运输结束原料的缺陷并加以挑选,输送过程速度平稳,并通过控制组件控制各个组件的动作,从而能实现自动化控制,因此,本技术同时具备大小不同直径的转盘输送锌壳的优点,具有占用空间小、灵敏、高效、稳定等优点。
附图说明
[0021]图1为本技术的一种椭圆齿轮变速传输装置的结构简图。
[0022]图2为本技术的伺服电机驱动组件的结构简图。
[0023]图3为本技术的变速齿轮传动组件的结构简图。
[0024]图4为本技术的椭圆齿轮的结构简图。
[0025]图5为本技术的控制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6为本技术的输送转盘组件的结构简图。
[0027]图7为图6中K

K的剖视图。
[0028]图8为本技术的第五直齿轮、第六直齿轮结构简图。
[0029]图9为本技术的视觉检测传感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30]附图标记:
[0031]伺服电机驱动组件;11、伺服电机;12、凸缘联轴器;
[0032]变速齿轮传动组件;21、变速箱输入齿轮;22、第一直齿轮;23、第二直齿轮;24、第一椭圆齿轮;25、第二椭圆齿轮;26、第三直齿轮;27、第四直齿轮;28、变速箱输出齿轮;3、控制组件;31、光纤传感器;32、电磁铁执行器;33、可编程逻辑控制器;4、输送转盘组件;41、大直径转盘;42、套筒;43、第一轴承座;44、第一传动轴;45、第五直齿轮;46、第六直齿轮;47、第二传动轴;48、第二轴承座;49、小直径转盘;5.视觉检测传感器组件:51、光纤传感器;52、相机;53、气动剔除系统;54、图像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0033]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3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池锌壳传输变速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伺服电机驱动组件(1)、变速齿轮传动组件(2)、控制组件(3)、输送转盘组件(4)和视觉检测传感器组件(5);其中,所述变速齿轮传动组件(2)包括变速箱输入齿轮(21)、、第一直齿轮(22)、第二直齿轮(23)、第三直齿轮(24)、第一椭圆齿轮(25)、第二椭圆齿轮(26)、第四直齿轮(27),变速箱输出齿轮(28);变速箱输入齿轮(21)和第一直齿轮(22)通过普通平键固定在同一根轴上进行同轴转动;第二直齿轮(23)与第一椭圆齿轮(24)安装在同一根传动轴上,第三直齿轮(26)与第二椭圆齿轮(25)安装在同一根传动轴上,其中第二直齿轮(23)与第一直齿轮(22)啮合,第一椭圆齿轮(24)与第二椭圆齿轮(25)进行啮合,第三直齿轮(26)与第四直齿轮(27)进行啮合;第四直齿轮(27)与变速箱输入齿轮(28)安装在同一轴上进行同轴转动。变速箱输入齿轮(21)、第一直齿轮(22)、第二直齿轮(23)、第三直齿轮(26)、第四直齿轮(27)、变速箱输出齿轮(28)在传动中发挥固定传动比传动的作用,第一椭圆齿轮(24)与第二椭圆齿轮(25)啮合进行变传动比的传动使变速箱输出变角速度的运动。所述输送转盘组件包括大直径转盘(41)、套筒(42)、第一轴承座(43)、第一传动轴(44)、第五直齿轮(45)、第六直齿轮(46)、第二传动轴(47)、第二轴承座(48)、小直径转盘(49),所述大直径转盘上设有十一个近圆形凹槽A和矩形凹槽B,所述小直径转盘上设有八个圆柱形凹槽A和矩形凹槽B,所述近圆形凹槽A与所述矩形沟槽B相连,所述第五直齿轮安装在第一传动轴(44)上并与变速箱输出齿轮(21)啮合,所述第六直齿轮(46)安装在第二传动轴(47)上并与变速箱输入齿轮(28)啮合,所述大直径转盘(41)与小直径转盘(49)分别由套筒(42)安装固定在第一传动轴(44)与第二传动轴(48)上,第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斯冕沈箫张新洲吴国平任旭东郭二廓陈兰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