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像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00318 阅读:1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图像显示装置,其中包括:以对应于注入电流的亮度发光的发光部;至少具备第1端子和第2端子,并将根据所述第1端子与所述第2端子之间的电位差而决定的值的电流供给到所述发光部的驱动器;供给所述第1端子与所述第2端子之间的电位差的电位差供给部;当所述电位差供给部进行电位差供给时,以使所述第2端子的电位为基准电位的方式进行调整的电位调整部;和配置在所述第1端子与所述第2端子之间,并保持由所述电位差供给部供给的电位差的电容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以基于施加在驱动元件的第1端子与第2端子之间的电位差的亮度发光的图像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近年,在进行图像显示等的显示器领域,取代液晶显示装置,使用有机EL元件的图像显示装置正被关注。使用有机EL元件的图像显示装置,由于自发光性的原因而不需要背光灯,并具有优良的响应速度、对比度、可视性等、超越液晶显示装置的功能。另外,由于使用有机EL元件的图像显示装置结构也较为简单,故可以认为在制造成本方面也有利(比如,参照日本特开平8-234683号)。有机EL元件,由于具有以依据注入电流值的亮度发光的机构,故为了实现高亮度显示器而有对构成各个像素的有机EL元件流经大电流的必要。但是,从避免有机EL元件及控制有机EL元件的驱动状态的薄膜晶体管的损伤的观点来看,并不优选对这些电路元件流经大电流。以避免大电流驱动为目的,提出通过对每个像素配置串联连接的多个有机EL元件并使该多个有机EL元件同时发光,来实现亮度提高的图像显示装置。图10是表示配置了串联连接的多个有机EL元件的现有的图像显示装置所具有的像素电路的结构的电路图。如图10所示,现有的像素电路具备将有机EL元件101a~101d串联连接的发光机构2;用于控制流经发光机构102的电流值,源电极连接在发光机构102的阳极侧的第1薄膜晶体管103;连接在发光机构102的阴极侧的恒电位线104;与第1薄膜晶体管103的漏电极连接的电源线105;和配置在第1薄膜晶体管103与电源线105之间的电容器6。另外,现有的像素电路包括通过信号线107,将与发光机构102的亮度对应的数据电压供给到第1薄膜晶体管103的栅电极的信号线驱动电路108;第2薄膜晶体管109、扫描线110,其中信号线驱动电路108;作为控制信号线107与第1薄膜晶体管103之间的导通状态的开关元件发挥作用的第2薄膜晶体管109;和与第2薄膜晶体管109的栅电极连接,以控制第2薄膜晶体管109的驱动状态的扫描线110。对现有的像素电路简单地进行说明。首先,使第2薄膜晶体管109为导通状态的同时,由信号线107对第1薄膜晶体管103的栅电极供给与显示亮度对应的电压。因为第1薄膜晶体管103具有流经与被供给的栅电压对应的漏极·源极间电流的功能,故将与通过信号线107被提供的电压相应的电流供给到发光机构2,发光机构2以对应于所供给的电流的亮度发光。但是,在串联连接了有机EL元件101a~101d的现有的图像显示装置中,存在由信号线107供给的电压值的范围扩大,电压供给电路的负荷增大的问题。下面,对有关问题点详细地进行说明。如图10的电路图所示,有机EL元件101a~101d从电气性来看可以视为与发光二极管等价的元件,可以作为具有与发光二极管基本相同的电压—电流特性的元件来对待。因此,各有机EL元件101a~101d中的阳极·阴极间的电压,有根据电流值、换句话说根据发光亮度增加的倾向,即使作为发光机构102整体,阳极·阴极间电压也根据显示亮度的提高而增加。另外,如上所述,第1薄膜晶体管103根据栅极·源极间电压值来控制流经发光机构102的电流值,为了使有关控制成为可能而由信号线驱动电路108供给栅极电位。若考虑以上事实,则由信号线控制电路108供给到第1薄膜晶体管103的栅极电位Vg,使用恒电位线104的电位Vo、发光机构102的阳极·阴极间电位差nVOLED(n为有机EL元件的个数)及第1薄膜晶体管的栅极·源极间电压Vgs,以下式(1)表示Vg=Vo+nVOLED+Vgs(1)式(1)中的Vo基本成为恒定值,另一方面nVOLED及Vgs为根据发光机构102的显示亮度而不同的值。具体地说,第1薄膜晶体管的栅极·源极间电压Vgs虽因晶体管的结构及图像显示装置的使用状态而有所不同,但一般在0V左右~10V左右的范围内变动。另一方面,当n≈10左右时,发光机构102的阳极·阴极间电压VOLED的变动范围,比如在20V左右~70V左右的范围内变动。即,在现有的图像显示装置中,与为使发光机构102显示规定亮度而必需的第1薄膜晶体管103的栅极·源极间电压的变动幅度约为10V左右无关,由于发光机构102的阳极侧的电位变动的影响,信号线驱动电路108必须在20V左右~80V左右的宽范围内进行电位供给,因此信号线驱动电路108的负荷增加。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鉴于上述问题而进行的专利技术,其目的在于实现一种降低对驱动元件施加的电位范围,并降低了电位差供给部的负荷的图像显示装置。本专利技术的一形态涉及的图像显示装置,包括以对应于注入电流的亮度发光的发光部;至少具备第1端子和第2端子,并将根据所述第1端子与所述第2端子之间的电位差而决定的值的电流供给到所述发光部的驱动器;供给所述第1端子与所述第2端子之间的电位差的电位差供给部;当所述电位差供给部进行电位差供给时,调整所述第2端子的电位为基准电位的电位调整部;和配置在所述第1端子与所述第2端子之间,保持由所述电位差供给部供给的电位差的电容器。关于以上所述情况、本专利技术的其他目的、特征、优点及在技术上和产业上的意义,通过参照附图阅读下面的详细说明,可以更好地进行理解。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实施方式1涉及的图像显示装置的整体结构的示意图。图2是表示图像显示装置所具备的发光机构的具体结构的剖面图。图3是用于说明发光机构的发光机理的示意图。图4A~4D是用于说明图像显示装置的动作的示意图。图5是表示实施方式1涉及的图像显示装置所具备的信号线驱动电路的供给电位范围的曲线图。图6是表示实施方式2涉及的图像显示装置的整体结构的示意图。图7是表示实施方式3涉及的图像显示装置的整体结构的示意图。图8是表示实施方式3的变形例1中的像素电路的结构的示意图。图9是表示实施方式3的变形例2中的像素电路的结构的示意图。图10是表示现有技术涉及的图像显示装置所具备的像素电路的结构的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边参照附图,边对用于实施有关本专利技术的图像显示装置的最佳方式(以下,仅称为“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另外,附图仅是示意性的图面,应当注意各部分的厚度与宽度间的关系、各部分的厚度的比例等都与现实产品有所区别,并且显然图面之间也包含了相互尺寸关系或比例不同的部分。首先,对实施方式1涉及的图像显示装置进行说明。图1是表示实施方式1涉及的图像显示装置的整体结构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1涉及的图像显示装置具备配置为矩阵状的多个像素电路1;经信号线2与像素电路1电连接的信号线驱动电路3;经扫描线4与像素电路1电连接的扫描线驱动电路5;经电源线7与像素电路1电连接的电源电路8;经恒电位线9与像素电路1电连接的恒电位供给电路10;和进行相对像素电路1内所具有的电位调整部21(后边讲述)的控制的开关控制电路11。信号线驱动电路3是用于对像素电路1内所具有的驱动元件15(后边讲述)供给规定电位差的电路,具体地讲是用于供给对应于由像素电路1显示的亮度的电位差的电路。另外,扫描线驱动电路5是通过经多根扫描线4顺次供给规定电压来控制像素电路1内所具有的开关元件16的驱动的电路。另外,电源电路8是经电源线7对像素电路1内所具有的发光机构14(后边讲述)进行电力供给的电路。还有,恒电位供给电路10是用于供给发光机构14的阴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图像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以对应于注入电流的亮度发光的发光部;至少具备第1端子和第2端子,并将根据所述第1端子与所述第2端子之间的电位差而决定的值的电流供给到所述发光部的驱动器;供给所述第1端子与所述第2端 子之间的电位差的电位差供给部;当所述电位差供给部进行电位差供给时,以使所述第2端子的电位为基准电位的方式进行调整的电位调整部;和配置在所述第1端子与所述第2端子之间,并保持由所述电位差供给部供给的电位差的电容器。

【技术特征摘要】
JP 2004-3-18 2004-0785751.一种图像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以对应于注入电流的亮度发光的发光部;至少具备第1端子和第2端子,并将根据所述第1端子与所述第2端子之间的电位差而决定的值的电流供给到所述发光部的驱动器;供给所述第1端子与所述第2端子之间的电位差的电位差供给部;当所述电位差供给部进行电位差供给时,以使所述第2端子的电位为基准电位的方式进行调整的电位调整部;和配置在所述第1端子与所述第2端子之间,并保持由所述电位差供给部供给的电位差的电容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显示装置,其中,所述驱动器由以所述第1端子为栅电极、以所述第2端子为源电极的薄膜晶体管构成;所述电位差供给部,通过对所述第1端子供给电位,而向所述第1端子与所述第2端子之间供给电位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显示装置,其中,所述发光部配置为与所述第2端子电连接;当由所述电位差供给部进行电位差供给时,所述电位调整部使所述发光部的阳极侧或者阴极侧的至少一方变化为浮动状态。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显示装置,其中,包括电位供给线,其在至少与所述驱动器的第2端子导通时,对所述源电极供给恒定电位;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三和宏一辻村隆俊
申请(专利权)人:京瓷株式会社奇美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