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径向挤压式磁流变制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003178 阅读:1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22 18:1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径向挤压式磁流变制动装置,包括车轴和圆筒状外壳,以及设在外壳内腔的套筒、动盘片、静盘片和盘片固定环,所述车轴水平穿过外壳的中心、与外壳的左右底面转动连接;所述套筒固定在车轴表面;本发明专利技术设计了水平推进机构,在磁流变液开始固化的同时伺服电机通过减速器增大扭矩,再通过滑轨带动移动套的进给,通过移动套推进斜面结构下压加压立柱,继而盘片固定环向内加压完成动静盘片的加压,配合碟形动盘片和梯形静盘片斜面的设计,动盘片和静盘片之间的间隙缩小,对固化后的磁流变液产生了径向和轴向的挤压,实现动静盘片的摩擦,增加制动力,从而达到完全制动的效果。从而达到完全制动的效果。从而达到完全制动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径向挤压式磁流变制动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磁流变制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径向挤压式磁流变制动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磁流变液以其反应快(毫秒级),能耗低,易于控制,耐用性好,工作温度范围宽和使用寿命长等优势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机械加工/建筑/医疗等领。
[0003]利用磁流变液的这种特性可以方便的制造制动装置,但目前磁流变液制造的制动装置只能使用到他的剪切应力其能产生的制动力较小。为了增大剪切应力,我们查到有如下专利的改进:1、申请号:201310028389.6,专利技术名称:一种径向挤压式磁流变液制动器,其公开了一种径向挤压式磁流变液制动器,属于液力阻力制动器领域。该专利技术在现有装置的基础上增加了右导磁制动外壳、加压装置,线圈固定环、加压通道、右励磁线圈和隔磁环,其中,右导磁制动外壳设置在左导磁外壳右侧,之间留有空隙,其外圆周设有加压装置,主动轴与左导磁外壳及右导磁制动外壳之间形成两个磁流变液间隙,励磁线圈、右励磁线圈和隔磁环设置在右导磁制动外壳和左导磁外壳之间构成的空隙中,其中,左励磁线圈和右励磁线圈之间通过线圈固定环固定,加压通道分别设置在右导磁制动外壳、线圈固定环以及隔磁环上。该专利技术装配简单,结构紧凑,在提供更大的制动力矩的同时,增强装置的可靠性,降低能耗。该专利技术对磁流变液的加压为径向加压,对于新能源汽车而言,其剪切应力仍不足,制动效果不佳。
[0004]2、申请号:201510173523.0,专利技术名称:一种循环式磁流变液制动系统,包括磁流变液箱(1)、油泵(2)、冷却装置(16)和带有U型卡箍式结构励磁线圈(12)的磁流变液制动器;所述U型卡箍式结构的励磁线圈两侧的两个导磁板(13)分别固定在轴承座(4)左侧端面和连接板(14)的右端面上;所述磁流变液箱通过油泵连通磁流变液制动器上的进液口(3);磁流变液制动器上的出液口(15)通过冷却装置连通所述磁流变液箱。该循环式磁流变液制动系统中的励磁线圈拆装方便;同时,可以方便实现了制动力的多级调节;便于磁流变液的自由流动;实现了磁流变液工作介质的循环流动,散热效果良好,适用于大滑差功率制动的场合。该专利技术设计了多块主制动盘和从制动盘,增加制动面积,但实际应用中的制动效果不足。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制动效果好的径向挤压式磁流变制动装置。
[0006]为实现上述的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径向挤压式磁流变制动装置,包括车轴和圆筒状外壳,以及设在外壳内腔的套筒、动盘片、静盘片和盘片固定环,所述车轴水平穿过外壳的中心、与外壳的左右底面转动连接;所述套筒固定在车轴表面;所述动盘片和静盘片设有若干块,每块动盘片的中心设
有通孔,动盘片通过所述通孔依次水平安装在套筒上;所述静盘片呈环形结构水平分布在动盘片的间隔内,相邻的动盘片和静盘片之间存在间隙;所述静盘片的外环固定在盘片固定环内;以上装置还包括:隔磁环,设在盘片固定环的外侧,所述盘片固定环上设有多个流通孔;磁流变液,设在外壳左右底面与隔磁环构成的密封腔内流动;线圈,呈环形结构设在隔磁环的外侧;线圈设为两个,左右对称且保持间隔嵌设在外壳的左右底面内;支架,设为左底面开口的圆筒状;所述外壳固定在支架内,所述车轴的右端转动连接在支架的右底面中心;所述支架的下端设有第一承重架,所述第一承重架设在安装平台上;移动套,设为右底面开口的圆筒状;所述支架和移动套的开口相对并通过螺纹连接;移动套侧面的内壁右端设为左厚右薄的斜面结构;加压立柱,设为两组,对称设在外壳侧面的上下两端;每组加压立柱设为左低右高的两根立柱,位于左右线圈的间隔内;每组加压立柱的一端抵在所述斜面结构上,另一端贯穿外壳和隔磁环后与盘片固定环固定连接;所述盘片固定环和多块静盘片连接后水平分割为上静盘片组和下静盘片组,上静盘片组和下静盘片组的盘片固定环的两端对应处分别由矩形弹簧连接;连接轴,设在移动套的外侧,连接轴的右端转动连接在移动套的左底面中心;水平推进机构,与连接轴的左端连接。
[0007]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以上所述水平推进机构包括:第二承重架,所述第二承重架设在安装平台上;滑轨,所述滑轨水平设在第二承重架上;滑块,所述滑块与滑轨滑动连接;伺服电机和减速器,所述伺服电机和减速器固定在滑块上,与滑块同步水平移动;所述减速器与伺服电机的动力输出轴连接,所述减速器通过联轴器与连接轴的左端连接。
[0008]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以上装置还包括散热系统,所述散热系统包括:水箱,设在安装平台上;散热管,呈环形结构设在左右线圈的间隔内,其环形结构的一侧断开分为注水口和出水口;注水管,设在支架外,一端连通水箱,另一端通过水泵连通散热管的注水口;出水管,设在支架外,一端连通水箱,另一端连通散热管的出水口。
[0009]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以上外壳右底面的车轴上方设有温度传感器。
[0010]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以上位于中部的动盘片呈碟形结构;位于两端的动盘片呈对称的半碟形结构,其平面朝向外壳底面;每块静盘片的截面形状呈对称的梯形结构,所述梯形结构按内薄外厚插入动盘片的间隔中,与动盘片的间隔形状相匹配。
[0011]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以上所述加压立柱与所述斜面结构的抵接端面设为球面。
[0012]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以上所述车轴与外壳左右底面通过第一骨架油封进行密
封。
[0013]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以上所述加压立柱与隔磁环的贯穿处由第二骨架油封和压板进行密封。
[0014]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以上所述外壳由左端盖、中环和右端盖组成。
[0015]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以上所述套筒通过花键与车轴配合连接。
[00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1、本专利技术设计了两级制动结构,制动效果好。(1)一级制动:通过设计了多个相嵌的动盘片和静盘片增大磁流变液的摩擦面积,使得车轴受到的制动力大;(2)二级制动:经过研究发现,在制动时,主要参与制动的磁流变液为动静盘片表面的磁流变液,而隔磁环下面部分的磁流变液基本上不参与制动,因而若单纯采用如专利201310028389.6的加压杆对不参与制动的磁流变液加压,制动效果必然不理想,需对动静盘片间隙的磁流变液进行径向加压和轴向挤压,才能产生更大的制动效果。在此研究基础上,本专利技术设计了水平推进机构,在磁流变液开始固化的同时伺服电机通过减速器增大扭矩,再通过滑轨带动移动套的进给,通过移动套推进斜面结构下压加压立柱,继而盘片固定环向内加压完成动静盘片的加压,配合碟形动盘片和梯形静盘片斜面的设计,动盘片和静盘片之间的间隙缩小,对固化后的磁流变液产生了径向和轴向的挤压,实现动静盘片的摩擦,增加制动力,从而达到完全制动的效果。
[0017]2、本专利技术适用在驾车时的各种环境。本专利技术有多种制动模式,分别为:(1)小电流制动力矩:1A

2A电流精确控制。当需要慢刹的时候可以通过PLC向线圈通1A

2A电流可以实现磁流变液不同程度的固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径向挤压式磁流变制动装置,包括车轴和圆筒状外壳,以及设在外壳内腔的套筒、动盘片、静盘片和盘片固定环,所述车轴水平穿过外壳的中心、与外壳的左右底面转动连接;所述套筒固定在车轴表面;所述动盘片和静盘片设有若干块,每块动盘片的中心设有通孔,动盘片通过所述通孔依次水平安装在套筒上;所述静盘片呈环形结构水平分布在动盘片的间隔内,相邻的动盘片和静盘片之间存在间隙;所述静盘片的外环固定在盘片固定环内;其特征在于,装置还包括:隔磁环,设在盘片固定环的外侧,所述盘片固定环上设有多个流通孔;磁流变液,设在外壳左右底面与隔磁环构成的密封腔内流动;线圈,呈环形结构设在隔磁环的外侧;线圈设为两个,左右对称且保持间隔嵌设在外壳的左右底面内;支架,设为左底面开口的圆筒状;所述外壳固定在支架内,所述车轴的右端转动连接在支架的右底面中心;所述支架的下端设有第一承重架,所述第一承重架设在安装平台上;移动套,设为右底面开口的圆筒状;所述支架和移动套的开口相对并通过螺纹连接;移动套侧面的内壁右端设为左厚右薄的斜面结构;加压立柱,设为两组,对称设在外壳侧面的上下两端;每组加压立柱设为左低右高的两根立柱,位于左右线圈的间隔内;每组加压立柱的一端抵在所述斜面结构上,另一端贯穿外壳和隔磁环后与盘片固定环固定连接;所述盘片固定环和多块静盘片连接后水平分割为上静盘片组和下静盘片组,上静盘片组和下静盘片组的盘片固定环两端对应处分别由矩形弹簧连接;连接轴,设在移动套的外侧,连接轴的右端转动连接在移动套的左底面中心;水平推进机构,与连接轴的左端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径向挤压式磁流变制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平推进机构包括:第二承重架,所述第二承重架设在安装平台上;滑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东恒易建林黄志江梁俊圆陆春剑陈璟刘耀坚谢宇迪
申请(专利权)人:柳州职业技术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