浸入式下水口及连铸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002195 阅读: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22 18: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浸入式下水口及连铸设备,包括下水口本体和渣线部,所述渣线部套设于下水口本体上,所述下水口本体内设置有用于钢水流通的主流道,所述下水口本体的侧面设置有用于钢水流通并与主流道连通的分流道,所述主流道的下端设置有用于稳定钢流的稳流结构;通过设置该稳流结构,使钢水从主流道进入分流道的流速稳定,从而使得钢水能稳定的进入结晶器内,使结晶器内的钢水温度均匀,结晶器保护渣能均匀融化,“弯月面”能得到润滑,避免出现脚部粘接、发生结晶器漏钢事故,从而提高了安全性。了安全性。了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浸入式下水口及连铸设备


[0001]本技术属于冶金设备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浸入式下水口及连铸设备。

技术介绍

[0002]通常,浸入式下水口设置于连铸设备中的中间包与结晶器之间,其作用为防止钢水的飞溅和钢水的二次氧化、调节钢水流动状态和注入速度、防止保护渣非金属夹杂物卷入钢水中、促进钢水中夹杂物的上浮等。钢水从中间包注入浸入式下水口的主流道,再通过分流道进入结晶器中,但钢水从主流道进入分流道后,钢水的流速不稳定,使得结晶器内钢水温度不均匀,结晶器保护渣不能够均匀融化,“弯月面”不能得到润滑,出现角部粘接,易发生结晶器漏钢事故。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浸入式下水口,能稳定钢水流速。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浸入式下水口,包括下水口本体和渣线部,所述渣线部套设于下水口本体上,所述下水口本体内设置有用于钢水流通的主流道,所述下水口本体的侧面设置有用于钢水流通并与主流道连通的分流道,所述主流道的下端设置有用于稳定钢流的稳流结构。
[0005]可选地,所述稳流结构为与主流道同轴设置并位于主流道下端的沉孔,所述沉孔与主流道连通,所述分流道设置于主流道与沉孔之间。
[0006]可选地,各所述分流道沿主流道的周向均布,所述分流道为贯通开设于主流道腔壁的侧孔,所述侧孔的轴心线轨迹沿主流道径向从内到外逐渐降低,且所述侧孔的最低点与沉孔的底面共面设置。
[0007]可选地,所述渣线部的外径与主流道的内径的比值为1.98

1.99。
[0008]可选地,所述下水口本体上设置有环槽,所述渣线部配合嵌入所述环槽内,所述下水口本体上设置有与所述渣线部平滑过渡的过渡面。
[0009]可选地,所述过渡面为圆锥面,并沿主流道轴向设置于渣线部两端。
[0010]可选地,所述侧孔的形状为圆形状。
[0011]可选地,所述浸入式下水口上外套有用于保温的保温套。
[0012]可选地,所述保温套的材料为玻纤。
[0013]本技术还公开了一种连铸设备,所述连铸设备上安装有所述的浸入式下水口。
[0014]如上所述,本技术的浸入式下水口及连铸设备,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通过设置该稳流结构,使钢水从主流道进入分流道的流速稳定,从而使得钢水能稳定的进入结晶器内,使结晶器内的钢水温度均匀,结晶器保护渣能均匀融化,“弯月面”能得到润滑,避免出现脚部粘接、发生结晶器漏钢事故,从而提高了安全性。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的一个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本技术的另一个结构示意图。
[0017]图3为图1中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0018]零件标号说明:
[0019]1‑
下水口本体;1a

主流道;1b

分流道;1c

沉孔;1d

过渡面;2

渣线部;3

保温套。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技术的其他优点及功效。
[0021]如图1

3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浸入式下水口,包括下水口本体1和渣线部2,所述渣线部2套设于下水口本体1上,所述下水口本体1内开设有用于钢水流通的主流道1a,所述下水口本体1的侧面设置有用于钢水流通并与主流道1a连通的分流道1b,所述主流道1a的下端设置有用于稳定钢流的稳流结构;钢水从中间包注入主流道1a中,并通过该稳流结构,使得从主流道1a流向分流道1b的钢水流速稳定,钢水能稳定的进入结晶器内,使结晶器内的钢水温度均匀,结晶器保护渣能均匀融化,“弯月面”能得到润滑,避免出现脚部粘接、发生结晶器漏钢事故,从而提高了安全性。
[0022]如图1

3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稳流结构为与主流道1a同轴设置并位于主流道1a下端的沉孔1c,所述沉孔1c与主流道1a连通,所述分流道1b设置于主流道1a与沉孔1c之间;进入主流道1a内的钢水,在先填充该沉孔1c后,再由分流道1b流出,从而起到稳定分流道1b内的钢水的流速,使得进入结晶器内的钢水流速稳定,进而使得结晶器内的钢水温度均匀。所述沉孔1c的内径与主流道1a的内径相同设置,便于一次加工制造,从而提高加工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0023]如图1

3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各所述分流道1b沿主流道1a的周向均布,所述分流道1b为贯通开设于主流道腔壁的侧孔,所述侧孔的轴心线轨迹沿主流道径向从内到外逐渐降低,且所述侧孔的最低点与沉孔1c的底面共面设置,使得该沉孔1c在稳定钢水流速的条件下,还具有加工量少的优点,避免因沉孔的底面过高而导致对钢水的流速稳定不佳,也避免因沉孔的底面过低而导致加工量增大。
[0024]如图1

3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渣线部的外径与主流道的内径的比值为1.98

1.99,才用该比值设置,提高了浸入式下水口工作的可靠性、耐久性,避免因渣线部的强度不足而影响钢水的流通。
[0025]在具体实施例中,所述渣线部的外径与主流道的内径的比值为1.985,所述主流道的内径为68mm,计算可得所述渣线部的外径为135mm,当然,还可采用1.98

1.99内的其它比值,可根据具体需求选择。
[0026]如图1

3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下水口本体1上设置有环槽,所述渣线部2配合嵌入所述环槽内,所述下水口本体1上设置有与所述渣线部2平滑过渡的过渡面1d,通过设置该过渡面1d,不仅能起到平滑过渡的作用,还能避免应力集中、减少温度流失;所述过渡面1d可为弧形面、圆锥面或其它形状的面,可根据具体需求选择。
[0027]如图1

3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过渡面1d为圆锥面,所述圆锥面有两个,并沿
主流道轴向分别设置于渣线部两端;通过设置圆锥面,在满足平滑固定的条件下,还具有加工方便的优点。
[0028]如图1

3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侧孔的形状为圆形状,相较于原有的矩形孔,进一步提高了钢水流速的稳定性、安全性。
[0029]如图1

3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浸入式下水口上外套有用于保温的保温套3,通过设置该保温套3,从而减少浸入式下水口温度的流失,起到对进入浸入式下水口内的钢水保温作用。
[0030]如图1

3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保温套3的材料为玻纤,采用玻纤,在具有阻隔热量散失的前提下,还具有成本低廉的优点,当然,所述保温套的材料还可为其它具有隔热效果的非金属材料。
[0031]本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浸入式下水口,包括下水口本体和渣线部,所述渣线部套设于下水口本体上,所述下水口本体内设置有用于钢水流通的主流道,所述下水口本体的侧面设置有用于钢水流通并与主流道连通的分流道,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流道的下端设置有用于稳定钢流的稳流结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浸入式下水口,其特征在于:所述稳流结构为与主流道同轴设置并位于主流道下端的沉孔,所述沉孔与主流道连通,所述分流道设置于主流道与沉孔之间。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浸入式下水口,其特征在于:各所述分流道沿主流道的周向均布,所述分流道为贯通开设于主流道腔壁的侧孔,所述侧孔的轴心线轨迹沿主流道径向从内到外逐渐降低,且所述侧孔的最低点与沉孔的底面共面设置。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浸入式下水口,其特征在于:所述渣线部的外径与主流道的内径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亮张朝映刘渝刘晓峰邓吉祥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