均温板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995915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22 18:08
一种均温板结构,包括主均温板、至少一散热结构和多个金属块。主均温板由上板和下板所构成。主均温板具有第一腔体,位于上板和下板之间。散热结构设置在上板的外表面上并连通主均温板的第一腔体。金属块设置于第一腔体内。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均温板结构可减小热流传递时的热阻抗。抗。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均温板结构


[0001]本公开内容涉及均温板的结构。

技术介绍

[0002]此处的陈述仅提供与本公开有关的背景信息,而不必然地构成现有技术。
[0003]随着运算技术的日益发展,人类已普遍使用各种单位体积内高运算密度的装置。由于这类装置的电子元件密度日益增大,使得装置的表现性能更加卓越,也伴随着运行时产生的高强度且小区域的热能。若此热能无法有效地从狭小的内部空间中散出,高温将容易造成电子元件的损坏。是以,帮助电子装置散热的结构日渐重要。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将热能有效地从热源进行扩散并散热,不同形状或材料的新型散热装置亦渐渐推陈出新。然而,目前在同时兼顾平面方向和垂直方向的热传结构设计尚无令人满意的架构,恐无法因应未来电子元件密度更高的装置内的散热需求。因此,有必要提出新的均温板结构概念,使得热流的传递和散热能力相较于现有技术能有质的飞跃。
[0005]有鉴于此,本公开的一些实施方式公开了一种均温板结构,包括主均温板、至少一散热结构和多个金属块。主均温板由上板和下板所构成。主均温板具有第一腔体,位于上板和下板之间。散热结构设置在上板的外表面上并连通主均温板的第一腔体。金属块设置于第一腔体内。
[0006]于本公开的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金属块设置在下板上且与上板之间形成蒸汽通道。
[0007]于本公开的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金属块当中的一者纵贯延伸至第一腔体的相对两端,阻隔位于此一金属块相反方向两区域的第一腔体内的工作液体彼此流通。
[0008]于本公开的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均温板结构还包括毛细结构,位于第一腔体内并设置于下板上。毛细结构接触金属块。
[0009]于本公开的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散热结构包括至少一辅助均温板和至少一热管。辅助均温板设置在上板的外表面上并与主均温板的第一腔体流体连通。热管设置在外表面上并与主均温板的第一腔体流体连通。
[0010]于本公开的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辅助均温板的数量为多个,热管的数量为多个。各个辅助均温板彼此间隔开,各个热管彼此间隔开。
[0011]于本公开的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外表面向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延伸。辅助均温板和热管向第三方向延伸。第一方向垂直于第二方向,第三方向不同于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所组合出的任意方向。
[0012]于本公开的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辅助均温板沿第三方向相较于外表面的第一高度小于热管沿第三方向相较于外表面的热管高度。
[0013]于本公开的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热管包括至少一第一型热管和至少一第二型热
管。第一型热管向第三方向延伸。第二型热管的第一部分向第三方向延伸,第一部分的第一端接触外表面。第二型热管的第二部分向第二方向延伸,第二部分接触第一部分相对于第一端的第二端。
[0014]于本公开的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第一型热管的数量为多个,第二型热管的数量为多个,第一型热管与辅助均温板在第二方向上依序间隔排列。
[0015]于本公开的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在第一方向上,第二型热管位于一些辅助均温板和另一些辅助均温板之间,且任两个第二型热管之间无设置任何辅助均温板。
[0016]于本公开的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各个辅助均温板分别具有第二腔体。各个热管分别具有中空部分。第二腔体和中空部分分别连通第一腔体。
[0017]于本公开的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当辅助均温板、热管以及金属块垂直投影至主均温板的外表面时,其中一个金属块隔开相邻的两个热管或隔开相邻的辅助均温板和热管。
[0018]本公开通过单一主均温板的流体连通不同型态的热管和辅助均温板,达到实际热流传递时热阻抗减小,热分散及散热效果更好的功效。
[0019]为了让本公开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所附图式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0020]图1A绘示本公开一些实施例中均温板结构的立体示意图。
[0021]图1B绘示本公开一些实施例中均温板结构的立体透视图。
[0022]图2绘示本公开一些实施例中均温板结构的上视示意图。
[0023]图3绘示本公开一些实施例中均温板结构的侧面示意图。
[0024]图4绘示本公开一些实施例中均温板结构的侧面透视图。
[0025]图5绘示本公开一些实施例中部分均温板结构的侧面透视图。
[0026]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0027]1000:均温板结构
[0028]1022:蒸汽通道
[0029]100:主均温板
[0030]102:第一腔体
[0031]110:上板
[0032]112:外表面
[0033]120:下板
[0034]200:辅助均温板
[0035]202:第二腔体
[0036]300:热管
[0037]302:中空部分
[0038]310:第一型热管
[0039]320:第二型热管
[0040]322:第一部分
[0041]322A:第一端
[0042]322B:第二端
[0043]324:第二部分
[0044]500,500A,500B:金属块
[0045]600:毛细结构
[0046]610:第一毛细结构
[0047]620:第二毛细结构
[0048]630:第三毛细结构
[0049]C:几何中心
[0050]D1:第一方向
[0051]D2:第二方向
[0052]D3:第三方向
[0053]E:部分
[0054]HDS:散热结构
[0055]H1:第一高度
[0056]H2:热管高度
[0057]H21:第二高度
[0058]H22:第三高度
具体实施方式
[0059]为使本公开的叙述更加详尽与完备,下文针对了本公开的实施态样与具体实施例提出了说明性的描述;但这并非实施或运用本公开具体实施例的唯一形式。以下所公开的各实施例,在有益的情形下可相互组合或取代,也可在一实施例中附加其他的实施例,而无须进一步的记载或说明。
[0060]在以下的描述中,将详细叙述许多特定细节以使读者能够充分理解以下的实施例。然而,可在无此等特定细节的情况下实践本公开的实施例。在其他情况下,为简化图式,熟知的结构与装置仅示意性地绘示于图中。
[0061]同时参考图1A至图5。图1A绘示本公开一些实施例中均温板结构1000的立体示意图。图1B绘示本公开一些实施例中均温板结构1000的立体透视图。图1B中显示透视图1A的上板110并直接观看第一腔体102的情况,以清楚显现本公开一些实施例的重点结构和方便解释其热流运行方式。图2绘示本公开一些实施例中均温板结构1000的上视示意图。图3绘示本公开一些实施例中均温板结构1000的侧面示意图。图4绘示本公开一些实施例中均温板结构1000的侧面透视图。此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均温板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主均温板,由一上板和一下板所构成,具有一第一腔体,位于该上板和该下板之间;以及至少一散热结构,设置在该上板的一外表面上并连通该主均温板的该第一腔体;以及多个金属块,设置于该第一腔体内。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均温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金属块设置在该下板上且与该上板之间形成一蒸汽通道。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均温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金属块当中的一者纵贯延伸至该第一腔体的相对两端,阻隔位于所述多个金属块当中的该一者相反方向两区域的该第一腔体内的工作液体彼此流通。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均温板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毛细结构,位于该第一腔体内并设置于该下板上,该毛细结构接触所述多个金属块。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均温板结构,其特征在于,该至少一散热结构包括:至少一辅助均温板,设置在该上板的该外表面上并与该主均温板的该第一腔体流体连通;以及至少一热管,设置在该外表面上并与该主均温板的该第一腔体流体连通。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均温板结构,其特征在于,该至少一辅助均温板的数量为多个,该至少一热管的数量为多个,所述多个辅助均温板彼此间隔开,所述多个热管彼此间隔开。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均温板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外表面向一第一方向和一第二方向延伸,所述多个辅助均温板和所述多个热管向一第三方向延伸,该第一方向垂直于该第二方向,第三方向不同于该第一方向和该第二方向所组合出的任意方向。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志伟张正儒黄俊玮
申请(专利权)人:春鸿电子科技重庆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